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13白慧高昊宇胡伟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问题

白慧 高昊宇 胡伟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对策。要健全与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重视与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加强仪器的使用与管理。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问题;对策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健全且落实不到位

目前国内高校在对实验室资源实行整合和优化后,对其管理普遍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变化只是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并没有太多的改变,管理模式仍然比较落后,实验室各自为政,限制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很多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或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不标准、不规范的操作仪器和不合理的使用;另一方面,对于实验队伍的有效激励、考核培训等也没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制约了实验队伍的思维空间和创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实验室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2、实验队伍建设不够合理完善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执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在目前实验室管理体制下,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定位不清晰,他们大多为辅助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技术水平低,岗位认同感差,更有甚者被称为“教辅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很多人员高年龄、低学历、低职称、低收入的特点;专业不对口,实验队伍中有一部分人员为引进人才家属的安置地,难于管理;培训不到位,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也是重点培训教师,没有针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无标准,没有适用于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标准;晋升无希望,没有打通实验技术系列的晋升通道。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时代现代化的高校教育和科研需要。

3、实验室安全意识不够

对于学校来说,多数高校缺乏顶层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能够独立统筹运行管理的部门,其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多由公安处、资产处、实验室管理处和科技处等相关部门协同负责,各部门各管一块,不利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实验室用房紧张、室内拥挤、安全通道被堵塞、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等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按照传统观念,教师也是过多的关注于学生的学业或实验技能教授,而忽略了其实验安全、環境意识的教授,而学生本身也对实验室安全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识。且学校、学院和实验室在签订三级安全责任时,分管领导大多是学校分管的副处长、副院长、副校长等人员,造成安全责任主体不明晰,只有口头上的重视,对安全事故存在侥幸心理。实验安全管理工作难以得到落实。

4、大型贵重仪器未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目前,高校实验室及仪器设备长期以来由各学院自行管理和使用,实验室之间相互独立,缺少交流,学校也未能提供一个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导致部分仪器资源长期闲置,未能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一方面,一些实验室论证前市场调研不足,价格比较不充分,没有认真做好成本、收益分析,购置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已购置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购买后只对本实验室学生用,导致设备利用率过低;有的仪器设备由项目组统一采购,教师不清楚如何使用,闲置率过高;有的教师在未充分了解校内相关仪器使用情况就购买,重复购买严重。而在仪器购买后,有的高校规定了进口设备的付款方式,却对国产设备未提要求,形成到货也未验收监督。在验收时,往往只对仪器的包装、配置等进行查验,却对仪器的使用性能、技术参数等未验收。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1、健全与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完善实验室建设制度体系,需制定囊括实验室设立、实验教学组织、组织机构管理、人员配置等内容的实验室管理体系,重点建设“纵横交错”——纵向逐级管理,横向职责权划分明确的实验室组织管理体系。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有助于科学技术创新,增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作用,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为主要运作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行协调的实验室组织体系。

从微观层面来看,制度的建立在整个实验室的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建立一套统一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规程和工作规范并打印成册,进室上墙,宣传学习,监督执行。

以此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实现日常工作规范化、固定化,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

2、重视与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水平

提高实验技术队伍水平,是提升实验室建设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建设一支专业知识能力强、实验技术过硬、工作作风严谨的专业化队伍,直接关系到实验室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室规划管理水平。

(1)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对提高实验室教学科研水平、建设国际一流学科专业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优质人才搭建良好的科研技术平台,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实验室专职教师比例,选用具有实践教学、实验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师。优化年龄结构,老中青结合,推进可持续发展。

(2)改善实验技术人员待遇。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地位,避免和教师队伍的待遇差别太大。待遇应当与岗位挂钩,充分体现劳动的价值,同工同酬。根据岗位职责和要求,结合在岗人员的能力和业绩给予相应的待遇,而不是仅仅根据身份和职称确定待遇。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对应的激励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保持实验技术队伍的稳定。

3、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在确保硬件建设和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必须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和废弃物处理等各项工作。具体措施为:

(1)完善制度并实行责任制。保障实验室场所、人员以及仪器设备的安全,必须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各专业实验室还可根据其自身特殊性制定和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制,每个实验室应有一名主管安全负责人,其余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贵重物品和危化品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变更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并备案,做到安全管理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2)对每位职工尤其是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不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同时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价工作。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制度,如消防、环保、危化品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技能,如水、电、火、防盗、紧急处理的知识技能,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等;专业安全知识,如根据各实验室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安全管理要求,危化品管理、废弃物处理、仪器安全使用等要求。

4、加强仪器的使用与管理

大型贵重仪器的开放和共享是培養人才、发展高科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努力减少闲置浪费,避免重复建设,使教育资源的有限投入获得最大使用效益是构建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的最终目的。具体措施为:

(1)建立专管共用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各实验室可把大型精密仪器的名称、规格型号、主要技术指标等信息制作成网页挂在共享平台,同时公布对外服务的时间段、服务收费标准以及联系人电话号码等情况说明,具有可操作性。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专项资金。一是大型仪器设备耗材昂贵,损坏的部件不仅维修难度较大且费用较多。很多无法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是由于仪器的运行或维修经费不足。二是现在普遍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全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普通功能,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学习研究,开发利用特色功能,从而提高仪器的利用率和技术寿命。因此,要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运行和奖励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并鼓励技术人员从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可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全面资源共享。

三、结语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针对此挑战各高校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实践检验出一条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红梅,刘义全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实验队伍建设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2] 赵阳.试论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与维护[J].实验室科学,2018.

[3] 谭晓芳.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创新[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

[4] 赵阳.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探索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

[5] 吴志刚,左林贵,果雅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

【作者简介】

白 慧(1991—)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

猜你喜欢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问题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沂南县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于平衡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率与安全指数的思考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