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2020-05-13肖伟波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

【摘 要】 本文简述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论述了资产阶级的特点,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变革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国家统一;促进世界融合,加强文明交流。

【关键词】 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

随着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结束以后,社会生产力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孕育了私有制的萌芽并催生了雇佣制的出现,阶级斗争也开始活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中间,虽然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剥削与压榨,但其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雇佣劳动工人创造了无尽的财富,这使得马克思也不禁为它魔术般的生产力而赞叹不已 。

一、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论断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前一种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封建社会的灭亡同样孕育了资产阶级产生的必要条件。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工具的改良使得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商品经济也得以较快发展,形成了日趋发达的城市经济。优越的城市条件吸引了不少农奴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他们在封建主的领地上从事商业活动和手工业劳动,私有财产不断增多并逐渐成为城市市民阶层。为了维持生产的稳定,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还组成了行会进行垄断和限制竞争。然而,市场的需求总是在扩大,行会的保守规定逐渐在资本利润的引诱面前變得一文不值,不少小商业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赚取更多的利润,借用新技术和新型设备不断进行资本扩张。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成功开辟,受资本驱使的资产阶级不再把目光局限于国内市场而转向海外市场,资本和货物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入亚非拉等国家。然而,随着海内外市场需求的增加,传统的“小作坊”经营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化的市场需求了,为保“饭碗”而排斥竞争的行会工业也逐渐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于是传统的经营模式终将被扩大化需求淘汰。大规模、协作化的工场手工业代替了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

到了18世纪60年代,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人力从劳动中得到了解放。工业生产条件的改良使受资本利润驱使的资产阶级,不断购置新机器,招聘新员工,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级并不断涌现出产业大军和百万富翁。

二、资产阶级的特点

1、资产阶级的出现是历史必然

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的发展扫清了意识障碍。伴随商业化活动的进行,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能够享受世俗的乐趣,但这与天主教所倡导的“禁欲苦行”相矛盾。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早期资产阶级在14-16世纪掀起了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文艺复兴运动。资产阶级在运动中以人文主义为理论武器,要求人们关注现实世界,凸显人的中心地位。这沉重打了封建宗教势力,唤醒了人们的创造及改革精神,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社会的变革为资产阶级的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首先,在资本主义产生前期,十字军的东征和蒙古帝国的西征不但把当时经济高度发展的中国、东亚和欧洲、北非联系起来,促进了欧、亚、非大陆的贸易,而且改变了欧、亚、非的经济交换结构,造成了有利于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其次,地理大发现使得贵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革命使一些新兴农场主和工商业者成为经济贵族,大大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内在矛盾性

随着商品活动的不断扩大化,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出现了生产的社会化,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是生产力巨大发展的表现,它要求新的生产关系即产品的分配关系与之相适应。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的生产资料是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社会化的生产过程由资产阶级私人支配,社会化的劳动产品却被资产阶级私人占有,这就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陷入不可解脱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使产品生产出现相对过剩,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要想摆脱这种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马克思也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1]

3、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历史过渡性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没有把资本主义社会视为人类社会永恒的、最终的、绝对理想的阶段,只是把它看作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暂时的阶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它和之前的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一样,其内部也存在着自身不可解决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现如今随着劳资关系对立的加剧,这一基本矛盾“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2]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频繁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表明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资产阶级为了克服这种经济危机,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和社会财富,另一方面积极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殖民地,后果必然导致更猛烈的危机。因此,资产阶级的命运就像《共产党宣言》里面说的那样,资产阶级把原先用来推翻封建主义的武器现在对准了自己,其灭亡是必然的。

三、资产阶级的历史变革作用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这是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这一评价在《共产党宣言》中有具体的展开。

1、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它在继承封建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规律,能够让一切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充分流动起来,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所以资产阶级才能够在较短的阶级统治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2、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国家统一

资产阶级的前身是中世纪的市民阶级,主要由富商和富裕手工业者组成。他们在刚开始时就同封建主展开了斗争,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争取城市自治,不惜使用暴力,后来市民阶级带领城市平民用金钱赎买或武装斗争的方式来摆脱封建领主或教会对城市的控制,力图建立自由、自治的市民社会。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增长,他们需要由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上升到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于是资产阶级开始对封建政权展开攻击并逐步地通过各种手段将分散的生产资料、财产和人集中起来,使这些物质财富集聚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推翻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3、促进世界融合,加强文明交流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文明的发展向来都是在冲突与融合之中前进的。资产阶级大工业社会化的生产模式以及便捷的交通打破了早期各地区之间孤立隔绝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得所有地方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大市场。流动的资本在给贫困、愚昧的地方带去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迫使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落后农村生活面临生存和毁灭两个选择,要么积极改变自身,融进先进文明,要么故步自封,自取灭亡。当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前者的选择,农村中走出去的农民渐渐脱离了原来的愚昧状态,最终“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3]因此,资产阶级在人类走向共同体的进程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结语

资产阶级作为人类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级,它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实现了质的飞跃。它为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因,为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国家政权的变革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0.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3.

[3]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1.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武小东.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论述及启示[J].学习月刊,2016(04).

[3] 王力.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观及其当代启示[J].学术探索,2018(09).

【作者简介】

肖伟波(1994—)男,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
浅谈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研究
《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提出的历史背景探析
从资产阶级的必然命运浅谈人类社会的“物化”
论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
恩格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
“危险的侵略者”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基本框架形成的考察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