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探析

2020-05-13张艳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新媒体大学生

本文为锦州医科大学2018年学生工作科研项目《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教育机制研究》(xsgzkt201801004);2019年度校级党建研究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2019JYDJ-YB14)之成果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具有的新特点,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影响,提出了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的途径与对策。要创新传播方式;提高教育内容选取的时效性和丰富性;在队伍平台建设下更加注重自身影响力的塑造;完善舆论预警机制。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内容除了学校的理论授课、专家报告、党校学习等外,从网络渠道来对意识形态相关知识进行获取的人数比例较多,他们会通过网络渠道来进行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相关的言论与立场的发表。新媒体能够直接对舆论的生成、影响和控制进行相关的操作,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甚至了成为发表言论的主要阵地。高校在国家的飞速发展中担当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以及对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角色,对于意识形态斗争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传统媒体已经受到了新媒体的严峻挑战,高校教师等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优点进行充分利用,尤其是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这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二、新媒体时代具有新特点

作为伴随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类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而衍生出来的产业,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媒体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由于工具的辅助,新媒体自身有着传统媒体缺乏的快捷性、便利性以及隐蔽性,使得受众群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1]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是具有高度开放性、较强的交流性、不受时间空间等限制的一种平等的虚拟个性化的媒体形式,在信息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引领着新一轮的变革。那么如果想要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针对新媒体的运行规律和传播特点就需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对其进行运用。[2]

1、形式的多变与层出不穷

最早的BBS、个人主页以及手机短信等,到后来发展到博客、微博和微信等传播途径,不断的在给传统的媒体形态以巨大的冲击。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示: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而大学生均在此中。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2、信息更新全面与及时

新媒体所运用的技术和形式在进行自我更新换代,也对传统媒体进行着一定的改造与融合,现在所出现的网络电台、电视与电子书软件等,都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改变作用体现的形式。大学生从网络上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广泛与及时,大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了解信息,传递信息。

3、网络化成为媒体的基本属性

网络化已经成为了媒体发展的主流方向,也就是说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就是共同的运用移动化和网络化的现实手段来进行整体业务的拓宽,而网络化便成为了媒体的基本属性。

三、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影响

在新媒体的变革潮流中,无疑也会对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巨大影响的,而其自身的虚拟化、无障碍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对于现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来说也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首先,新媒体的出现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中高校党委的基本领导权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以往对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宣传工作的具体程序主要是根据专家报告以及研讨会等来进行的,再辅助以电视广播与报纸刊物等媒体的传播,内容基本上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安排之后层层筛选出来的,这些信息的指向明显且不具备偏向性,而是一种一元化指导的教育思想的宣传,但是面临新媒体信息高度自由化的特点,传统媒体的弱势就渐渐凸显出来,新媒体让每个人都有了发表言论的机会,所以在信息中也会夹杂着来自社会各界不同人群的立场,其中必然带有一定的自我性和随意性,有与主流媒体所宣传的意识相悖的地方,这样就给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建立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3]其次,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建立中掌握主要话语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垄断性造成了破坏,高校难以掌握现有舆论的动向,并起到指导作用,相对来说人们在信息接收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已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主动创造者,虽然这种方式对于社会民主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也对高校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根据新媒体特点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1、基于传播方式角度的创新

高校各级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是要求不断的深化与强化。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能够配合高校做好日常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需要首先明确的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并且将其纳入重要日程中,尤其是对新媒体教育平台的维护管理工作要做好,使其能够发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关键作用,将意识形态工作做到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着高度的一致性。[4]在具体的基于意识形态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当注意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播,应当适当的减小理论知识教育和传播的比例,而将更多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落实到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的范畴中。在具体的传播工作中,网络平台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媒介,高校应当加强对校内网络的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网络资源作为载体,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营造一个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

2、提高教育内容选取的时效性和丰富性

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要想将其良好的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课堂中,对于其教育内容的选取就应当注意慎重选取。基于现代大学生所成长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因素,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内容选取时,应当积极利用信息化的平台和资源获取更多的教育内容资源。且由于网络平台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其可以为实际的教学内容提供更加鲜活和现实的思想以及意识形态教育的案例,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正向的意识形态的意义和作用 。[5]

3、队伍平台建设下要更加注重自身影响力的塑造

在针对高校思想宣传平台进行建设时,要选用立场坚定、业务水平强且具有群众号召力的师生来进行推广工作,而辅导员则要针对这些能够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学生,重点的加强教育心理学、媒体传播学等相关知识的进修,并且保证其能够坚持对各大代表校方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切实的管理维护,将其努力打造为校园红色“大V”,使高校能够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的意识形态领域具有不可撼动的力量,从而针对热点事件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发声,在社会层面积极的宣扬正能量。[6]当然校园红色“大V”目前确实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但在实际工作中依旧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发展。

4、舆论预警机制的完善与引导

在辅导员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要停留在过去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灌输方式上,而是要根据当今的形势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与判断,尤其是要注意到非主流价值观与网络谣言的影响是否已经伤害到现有的主流价值观的领导地位,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倾诉与反馈,使其能够有序的表达自身所存在的困惑和合理诉求。并针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管理,及时的回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在高校内部形成一个高效率的舆论预警监督机制来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发表言论,以及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观。

五、结语

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是需要通过长期地反复地进行的一项工作,不可能一次性就做好,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工作人员要时刻将政治和阵地意识摆清楚,保证思路清晰,对现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视起来。辅导员则要做好根据现在的形势与创新机制来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进行研究,使整体的思路方法得到创新,能够更为适应当下情况,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规律,再从过往的经验中得到新的內容,不断地进步和进行思考,摆正立场且认真地贯彻落实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延.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及创新路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283-288.

[2] 包姝妹.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7.12.199-200+202.

[3] 朱锡斌.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五大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111-114.

[4] 刘芳.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90-93.

[5] 刘向锋,王忠彦.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74-75+83.

[6] 汤荣光.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发展对策与瞻望[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22-124.

【作者简介】

张艳丽(1982.11—)女,辽宁阜新人,硕士,锦州医科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建国以来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变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