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2020-05-13罗荣富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化

本文为2017年广州工商学院“十三五”规划教改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阶段研究成果(编号:ZL20171143)

【摘 要】 本文认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根,即马克思主义。在讲课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从理论发展过程的宏观角度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发展和继承关系,更要从经济基础、基本政治制度、价值追求和理论精髓四个微观角度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们前后相承,一脉相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普通高校专科和本科段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该课程就总体而言有两大部分,一是毛泽东思想,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也是“概论”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就不能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也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先进的中国人代表在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历尽选择后,学习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具体实践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党的十七大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理论品质、理论地位和辩证关系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深入认识的结果。但如何在教学上把这高度的概括转化为完整的逻辑叙述,既要有理论的深度,又要有学生理解的程度,这是教学上必然开始就要重视并要讲清楚的问题,对于这一认识过程,可细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三个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98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阶段,就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发动工人运动到掌握武装力量,从偏于一隅的政党到夺取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个阶段是探索阶段,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中国在第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之下开始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制约以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经验的欠缺,在探索过程中犯了许多错误,但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仍然总结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挫折,但每一次挫折之后都能及时纠错,从而走向成功。中国自然也不例外。第三个阶段是建设阶段,是改革开放阶段。我国坚持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是让世人刮目相看。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19年,中国GDP达到接近一百万亿元,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中国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2、两次理论飞跃

这是指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两次理论上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旧民主主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艰难困苦、挫折后,抛弃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基本原理,把它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十三大就提出了“两次历史性飞跃”,飞跃的时限是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十四大则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也纳入其中。这样,第一次伟大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就是它的理论成果。这种调整显然更符合实际情况。在建国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在苏联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这给很多人一种错觉,认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完全是苏联式的。但事实上毛泽东很早就注意到中国和苏联的不同,有意识的避免完全抄袭苏联的经验,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比如他已经意识到中央集权的危害,注意在中央和地方维持一种平衡关系。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两条道路

两条道路的提出是两次思想飞跃的结果。党在90多年的历程中领导中华民族开辟了两条道路。第一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夺取政权后,进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在成立之初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作重点是在城市发动工人运動。由于敌我实力相差悬殊,这些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我党不得不离开城市,来到偏远山区发展革命武装力量,从而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革命政权。第二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也有人将之称为中国道路。历经十年“文革”,中国各项事业均遭受到重大影响。此时的中国该何去何从?中国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吗?此时的资本主义国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尤其是创造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但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早已洞悉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生性经济危机,尤其是在前苏联解体后,作为合法继承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俄罗斯所经历的一切更加证明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不能将中国带向光明。那么走社会主义道路呢?既然中国又历史的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给出的答案是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从战略的高度,以伟人的政治智慧,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自信指出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在党的十二大中第一次清晰、完整的提出,历经长时间的封闭状态,中国再次睁眼看世界,而且将注意力放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少数进行过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资本主义制度被批评为腐朽的、堕落的、即将走向灭亡的落后制度,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参照物。由于错误的舆论宣传和自我孤立,全国上下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知之甚少。随着政府访问团频繁的大规模访问发达国家,中国人对世界发展潮流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正如邓小平在日本参观完日产汽车之后所说的:“现在我明白什么叫现代化了”。[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实行了市场经济。自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定的认识,即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实行市场经济。哈耶克在《不幸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谬误》一书中这样写道:“实行中央经济规划和经济控制,这些东西都是社会主义的核心的东西。”[2]但邓小平提出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是手段,从而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内涵。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竞争、平等、法治、自由、权利、致富光荣等观念兴起,并深入人心。

通过这部分的讲解使学生理解两大理论成果虽然产生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但两者并非完全割裂、毫不相关的,而是在实践上是连续的、理论上是一致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特色的改革实践成果,是對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根,即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从中国当前的改革实际出发,历史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改革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第二次理论创新,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中国具体国情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实践问题而产生的理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的产物,两大理论成果虽然产生的时代、环境、具体国情不一样,但在解决问题的立场上、观点上、理念基础上、价值导向上,具有延续、继承、发展性,是相互联系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经济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代化建设所坚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固然是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但也是对建国后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继承和纠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如何建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邓小平非常形象的形容这个过程为“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另一方面就是要从已有的经验中汲取营养。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一大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毛泽东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两次试图分权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均未取得成效。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建设仍然沿着这一思路进行下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首先,邓小平在洞悉世界经济形势后明确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只是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并不是目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并不相互冲突,社会主义不排斥市场经济,这一提法,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人们过去人为的把计划与市场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实事求是坚持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本身并无制度属性,只是看它跟什么样社会制度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性质,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就是资本主义性质,它们只是作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手段或方法,从而破解了长期以来姓资姓社的问题。其次,邓小平经济思想确立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和目标,即建立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通过改革这一举措来去实现这场伟大的变革。最后,国家领导人不断对生产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一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二是提出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是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四是提出“新三步”发展目标;五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本世纪中叶前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根据本国国情,确立了各项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国体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毛泽东就已经将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为治国的根本方略,“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3]国家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其他相配套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在少数民族聚集地方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些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解决了新中国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这些政治制度还延续至今并有所发展和完善。今天我们依然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人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等,这是我们党对基本政治制度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人民民主的新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从整体上坚持和发挥中国制度的特点与优势。

3、价值追求

所谓价值追求,就是一个政党的政治诉求和奋斗目标,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使命,从这一原理出发,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革命历尽选择后历史自觉地走到台前,肩负起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并依靠人民实现了近代以来最伟大的革命胜利,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继续紧紧依靠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相继提出“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最终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为人民为中心”等民本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在改革开放现代化的进程中,把党的初心与人民的幸福相依,把党的使命与人民的愿景相连。

4、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之后所衍生和发展出来的理论成果,内容和关注的问题也不一样,为何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原因在于它们的哲学基础是一样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一样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的集大成者,是他成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带领他的革命团队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并成功创建了毛泽东思想;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探索的基础上,又成功地解决了探索挫折后自身改革、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也成功创建了第二大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就是马克思主义,就是根植于中国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符合中国的实际,现在仍然是、将来也必然是中国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基础。

通过这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更加具体、更加微观的理解在中国革命、中国改革进程中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的理论产物,都是中国化、民族化,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但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毛泽东思想深刻地主要回答了在一个封建落后的中国要进行一场什么样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解决国家富强的问题。但二者也并不是毫无关联、对立或相互否定的,二者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课题,解决不同问题、任务而形成的各自成体系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很多成果,如思想路线、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都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二者虽然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但又都统一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根本,所以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分别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不同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化、民族化的具体理论飞跃,并系统为科学理论,既概括了二者的联系,又对二者作了区分,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杨胜群,陈晋 编.亲历者的记忆:历史转折(1977-1978)[M].北京:三联书店,2009.168.

[2] 哈耶克:不幸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谬误[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71.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03.

【作者简介】

罗荣富(1979.10—)男,汉族,广东韶关人,讲师,广州工商学院思政课教师,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化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