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提问激发不同层级的思维活动
2020-05-13周佳
周佳
【摘要】小学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关注点容易集中在语篇意义理解或语法讲解上,而忽略了学生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本文试图帮助教师挖掘教材的阅读素材,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中通过特定的提问激发学生不同层级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提问 阅读 思维层级
一、阅读课教师提问的现状分析
我们可以引用一段话来概括提问的用途:“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思考并把精力集中于课堂内容上、帮助教师澄清学生发言、帮助教师引出特殊的结构与词汇、帮助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理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然而,有多少问题是指向学生思维发展的呢?
何安平调查研究了17万余次英语课堂教学语料库中教师话语,指出Why?这类有利于激活较深层次思维活动的提问从小学到高中都仅占所有特殊疑问句的极小比例(小学约占2%,高中10%上下)。这反映出教师们在使用特殊疑问句提问时,主要的认知导向还是询问有关事实的信息,“距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寻找理据等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还相差较远”。陆亚丽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英语阅读教学较为盛行“篇章框架”模式,教师大多只关注于学生对阅读内容本身的掌握和理解度,忽略了对学生自身阅读过程认知习惯的改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提出“立体思维”教学模式,以阅读为媒介,在读前—读中—读后,通过特定形式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从线性思维向多层次、多维度、联系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扩展,使阅读教学在关注语言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不同层级的思维发展。“立体思维”源于笔者对澳大利亚小学英语思维标准的学习结果。批判和创新思维技能包括:理解、分析、评估、解释、分层(层次)、推理、比较(共性)、对比(差异)、提问、预测、假设、评价、检验、归纳等能力。
笔者认为上述技能可以指向八个方面,由易到难两个层级:第一层级包括比较(共性)、对比(差异);联想;关联(顺序)、分层(层次);第二层级包括解释、评估;区分想法和信息;生成想法(推测、预测、想象、假设、推理);质疑;反思。该分层体现了儿童思维由低到高,由关注事实现象到洞悉观点理念,从理解感知到批判质疑,从接收信息、运用迁移到自我反思的不同维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思维模式。小学阶段阅读课具有采用该模式的基础。教师通过提问,是可以将语篇学习和思维培养有机融合的。
二、如何运用提问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Read and write为例,本节阅读课的语言点是be going to以及will表示将来的用法。教材语篇和活动围绕中秋节家人的各种活动安排展开,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教学环节进行尝试。
读前:学生观察国庆节、春节和圣诞节的照片,讨论这些节日的活动,并思考还有什么节日会有家庭聚会,从而导入中秋节。教师可用教材提供的问题(What问句),组织学生看图获取信息、讨论三个节日活动的异同,一方面复习了相关词汇语言,另一方面训练学生联想、对比的思维能力。
读中:阅读关于中秋节吴一帆一家的活动,获取三类信息:第一,事实类信息(家族中每人所做之事);第二,日记作者的情感态度(过节之喜,对家人之爱);第三,文化信息:英文藏头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层级设计提问,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和思考抓取和理解文本传递的各种信息。
第一遍快速阅读全文,回答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训练学生skimming的阅读微技能、区分想法和信息的思维能力以及总结和概括的表達能力。
教师接着抛出问题:What are the family members going to do on that day?训练学生scanning的阅读微技能。当学生回答出Wu Yifan is going to read a poem.教师进一步追问:Why does Yifan write a poem? When do you want to write a poem? 训练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历进行类比、推断和解释的能力。然后进入精读诗歌的环节。
在阅读藏头诗的时候教师提问What pattern can you find to write an English poem?引导学生关注“藏头”和尾韵的结构特点。寻找“藏头”采用scanning的方式,要求学生快速扫视每一行诗歌,关注点是form。学生一下子就能发现藏着的单词是family,点明了小诗的主题。教师进一步设问:How does Yifan feel when he writes this poem?组织学生大声朗读一遍小诗,从诗歌中的happy,love等字样推测出小诗作者的心境,同时还能发现哪些是押韵的单词。学生的解释和分析能力得以运用的同时,还能体会事实(写诗)和想法(开心,爱家人)的区别。
读后:教师可以先完成教材中谈论自己如果过中秋节会做什么的活动。教师进一步拓展文化知识,请学生欣赏《静夜思》。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When you see the full moon, what will you think about? 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教师播放或朗诵《静夜思》。Yifan writes a poem because of happiness. Do you think happiness is the reason Li Bai wrote this poem? Why? 引导学生尝试从对比和质疑的角度去理解诗歌内在的意义。
教师用PPT呈现《静夜思》和本课小诗,提问:What patterns can you find to write a poem?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中西方诗歌的写作特点,如押韵、字数等。最后,教师可以提问Which poem do you like? Why? 引导学生学会评估。教师允许学生适当使用汉语陈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一些优秀诗歌具备的特点,为课后写作诗歌做好铺垫。
作业是“My plan 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is year”,鼓励学生尝试选择记叙文或诗歌两种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点评,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综上,教师可以列一个简表,梳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问的切入点,思维能力的指向,以及问题的难易层级。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对教师自身的挑战。表面上看,小学英语教师向学生教授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英语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但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教师自身首先要重视思维品质,成为批判性思维者和教学反思者。
【参考文献】
[1]何安平.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教师话语分析[J].现代外语, 2003(2).
[2]陆亚丽.思维与图式——大学生英语阅读“立体思维”模式构建[J]. 外语教学,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