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甲骨文的“觅”

2020-05-12薛宏凯王加稳

殷都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变体徐霞客语料

薛宏凯,王加稳

(1.北京市通州区 大杜社中学,北京 101100;2.首都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一、既有成果考察

甲骨文中有一个疑难字,下文简称“△”。该字摹写有两种书体:

先考察第一家,王国维、杨树达释作“罞”字,其说影响较大。孙海波、李孝定等暂从此说。我们认为其说可商。这一说法不足是:

二、印玺文字“”即甲骨文“△”B体“”字之讹变

图1 《玺汇》3459

眉:mril 明母脂部(《上古音系》第417页)[6]

麋:mril 明母脂部(《上古音系》第419页)

觅:meeg 明母锡部(《上古音系》第419页)

三、《诗经》“觅入其阻”句法可与后世文献相互印证

根据“觅”字在《诗经》中的使用义,“觅”字语料应该与探险觅胜相关。而涉及探险觅胜的“觅”字典型材料非常丰富。例如,《徐霞客游记》一书,据我们统计,涉及“觅”字语料约计350次。根据“觅”字使用义,这些语料可以粗略分为两种义项:第一,为了达成探险觅胜的目标,当寻觅所必需的探险工具讲,寻觅探险工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种(按照寻觅难度系数排序):1.向导(善导者、樵夫),2.行动工具(驼骑、舟筏、负奴、竹杖),3.探险照明工具(火炬、干烬、火烛),4.后勤保障(担夫、车夫、轿夫、肩舆),5.食宿(炊店、宿店、酒脍、米粮、薪柴、衣服),6.健康保障(医药、资金)等。这样的例子习见,兹不赘引。第二,为了达成探险觅胜的目标,当寻觅所必需的探险路径讲。在使用第二种义项的语料中,我们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在探险觅胜的过程中,凡是顺利抵达目标的情况,都是因为事先具备善导者、舟筏之便利。例如:

(3)饭于庵,仍下至洞前门,觅善导者。 《闽游日记前》[8](P76)

(4)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滇游日记八》[8](P986)

凡是没有顺利抵达目标的情况,都是因为在事先缺乏善道者的条件下采取探险行动,因觅路不得而导致行动受阻。描写这种情况的语料,常常使用与《诗经》相同或相类(“觅+否定词”)的句式:

“觅……阻(……)”

“觅……不……”

“觅……无……”

“莫觅……”

(5a)余二十年前探雁湖,东觅高峰,为断崖所阻,悬绠绳索而下,即此处也。

(5b)既逼仙桥,隔崖中断,日已西,疲甚,乃返觅前辙,复经屏霞侧石室返寺,携囊过净名,投宿灵峰。 《游雁宕山日记后》[8](P99,101)

(6a)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

(6b)觅下溪之路,久不得,见一小路伏丛棘中,乃匍匐就之。 《闽游日记后》[8](P81,88)

(7a)循崖则路断,涉水则底深,惜无浮槎小木排可觅支矶片石。

(7b)余觅道其间,西北登山,而其崖已荒,竟不得道。

(7c)过隘口,循塔山之北垂,觅小径转入山坳,是为艮岩。

(7d)时渐就晚,四向觅路不得,念此即野石岩无疑。 《楚游日记》[8](P209,240,273,274)

(8a)至洞门,觅路无从,乃裂棘攀条,梯悬石而登,直至巨鼠崖之下。

(8b)反眺二樵在上,攀枝觅级,终阻悬崖,无从上跻也。

(8c)昔其徒有不逞者,入洞迷昧,不知所往。白云遍觅无可得,哀求佛前。五日,复自洞侧出,言为神所缚,将置之海,以师乞免贳通赦之。然先是觅洞中数遍,不知从何出也。此间东西透豁,而有脊有门中界之。

(8d)余欲从洞外觅窦寻崖另入,于是又过南上西向第六门,仰望愈高,悬崖愈削,弥望而弥不可即。《粤西游日记一》[8](P311,324,335,363)

(9a)余乃出洞,往觅对崖明窍之径。东越洞前石梁,遂循山南转而西,径伏草中,时不能见;及抵后山过脊,竟不得西向登崖之径;乃践棘攀石,莽然跻山半觅之,皆石崖嵯峨,无窍可入。

(9b)左右觅路不得,为往返者数四。

(9c)余先遍探而四觅之,无深入路。 《粤西游日记二》[8](P415,417,449)

(10)江峙崕洞中空,大容数百人,茅棘湮阨,亦莫觅入洞,道祗。 鲍氏知不足斋钞本《徐霞客游记卷四》(3)(清)鲍廷博:《徐霞客游记卷四·西南游日记六》,鲍氏知不足斋钞本,页九。笔者按:同文例详参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95页。需要提醒的是:“大容数百人,茅棘湮阨”句子后面“亦莫觅入洞,道祗”七字为未刊之夺文。

四、“觅”字卜辞语用意思与后世材料相互印证

据统计,甲骨文中“△”字一共出现25条次,其中《合集》21条,《合补》1条,《屯南》3条。其中以“执+△”合文形式出现3条。

(11a)其觅于东方执禽。

(11b)(其觅)于北方执禽。 《屯》2170

当把疑问词 “其”变换做否定词“弜”,即把例(1)在句法结构上由包含“其”的疑问句变换做包含“弜”的否定式时,由于“觅”和“禽”是一组有因果对应关系的动词,在否定句中,“觅”和“禽”的前面应该同时出现一个在逻辑上对应的否定词,才是合理的。如是,例(1)的否定式可以有如下变体二:“弜觅+名词+弗禽(擒)”。例如:

甲骨文中,除了特殊否定词“弜”,还有大家习见的“不”。当否定词“不”出现在去掉疑问词“其”的句子中,我们发现,例(1)可以变换为一个一般否定句,即如下简化变体三:“不+代词+觅”。例如:

(13)贞:不隹我有觅。 《合》10756

当然,也可以有更复杂的句法变体,否定疑问句:否定词“弜”和疑问词“其”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如是,例(1)的疑问否定式可以有如下变体四:“弜觅+名词+其禽(擒)”。例如:

(14)贞:弜射觅其每(悔)。 《合》288

(15)叀(惠)觅以禽。 《合补》13379

(16)以觅禽有鹿,允禽。 《合》28332

由于“执”是表示用觅迹追踪的方法抓捕动物或者罪犯的专字,这一用法在甲骨、金文及后世文献中习见。例如:

(18)□令画执兕若。 《合》10436

(19)甲午卜,古贞:令戎执麇。十二月。 《合》10389

(20)多友或有折首执讯。 《多友鼎》

(21)翏生从,执讯折首。 《翏生盨》

(22)折首五百,执讯五十。 《虢季子白盘》

(24)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 《左传·僖公五年》

(25)西去觅好食,东去觅食好? 陶潜《搜神后记》卷九

(26)獾如犬,穴地中,常以夜定出田野觅食。 谢肇淛《五杂俎》[10]

(27)虫得肝木之气,性最急,饥觅食,饱跳梁。 陈士铎《辨证奇闻》第1部分

(28)是野味之中,又分难易。难得者何?以其久住深山,不入人境,槛阱僦入,是人往觅兽,非兽来挑人也。禽则不然,知人欲弋 而往投入,以觅食也,食得而祸随之矣。 李渔《闲情偶寄》[11]

(29)虎眈眈林木中,不轻出,饥则觅食果腹。 《清稗类钞》 动物类

(30)在深涧中翻石觅蟹食之。 《本草纲目》 卷51下

(31a)因昨年罗剎国大荒,饿鬼无处觅食,故逃入中国作祟。

(31b)“孽畜,何得至此?”妖应曰:“因饥觅食耳。”

(31c)此系女鬼,他来跟我觅食的。 袁枚《续子不语》卷三

由于“觅”和“禽(擒)”是一组有因果对应关系的动词,有时“觅”也可以直接表示动词的结果用词“禽(擒)”的意思,即“觅”有获取、收获的意思。在甲骨文中,一般使用“觅禽”这一词组来表示“觅”有获取、收获的意思。例如:

这样的用法,后世文献和各地方言中仍有保留,例如:

(34)平生辛苦觅钱财。 《敦煌变文集新书》 卷四

(35a)投亲种地觅食。《清实录·康熙朝实录》第299卷

(35b)佣工觅食。《清实录·乾隆朝实录》第1480卷

(36)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徐霞客游记》卷二上

五、结论

猜你喜欢

变体徐霞客语料
Delta-omicron混合变体被证实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面向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的回译方法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耀变体的分类及辐射模型
耀变体的分类及辐射模型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徐霞客志在四方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