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社团活动中的渗透
2020-05-11庄雅芳
摘 要: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不仅是一门基础的艺术性学科,其更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心情,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而在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新兴名词应时而生,并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课程和课外社团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站在学生社团活动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给音乐社团活动所带来的具体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音乐社团活动;渗透影响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始终是音乐教育改革坚持的主要方向,由此也能看出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所产生的人格影响和重要的教育意义。而当今流行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在过去传统音乐教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一定的教育经验,融入了当今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原则,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教育性名词。将其运用于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效率,更能通过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全面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并不断拓展综合音乐素养。
一、 音乐核心素养与音乐社团活动
(一)音乐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基于过去传统音乐教学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设置固定的课堂教学环节,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以及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落后和单一等,我国音乐学家结合当今实际的音乐教学状况提出来一个新兴的教育性名词——音乐核心素养,并鼓励当今音乐教育应充分融合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并积极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展开教学创新与改革。即进一步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兴趣与音乐素养相结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和专业音乐技能的培养,使其充分了解音乐、欣赏音乐、热爱音乐。同时,音乐核心素养更要求教师需对学生音乐情感体验、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文化理解进行专业的培养与教育。因此,“音乐情感体验”“音乐实践能力”与“音乐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主要内容。
(二)音乐社团活动
音乐社团活动是独立于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之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要音乐活动,其更是一种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扩展与延伸。因此,不管是在笔者所处学校,还是其他地区的中小学院校开展音乐社团活动,不少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其中,且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一般来看,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都是通过教师组织的方式定期开展,教师需提前根据社团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状况制定社团活动计划,主要包含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总结与反思等内容,如计划规定每周三、四、五的下午3~5点为音乐社团活动时间,如活动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进行专业训练和练习。经过了定期的社团活动开展,教师可以总结一定的活动经验,并在下次活动开展时予以相应的完善。不管是刚建立的音乐社团,还是刚组织开展的音乐社团活动,如“声乐练习”与“器乐演奏”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从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专业音乐水平与综合艺术素养,并在社团活动中挖掘出具有音乐潜能的学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二、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之间的联系
在此部分,笔者主要从“音乐情感体验”“音乐实践能力”与“音乐文化理解”入手,从中探索出有助于运用音乐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科学、持续发展的合理对策与措施。
(一)“音乐情感体验”与音乐社团活动的联系
“音乐情感体验”主要指的是在听、学、唱、动、奏等活动中,要求学生直接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并能通过音乐表象展开联想产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学会用音乐来创造、抒发情感,学会感悟音乐中的独特魅力,这是一种重要的音乐素养能力。如笔者在排练校园文化艺术节节目《我也有个中国梦》时,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在“学、唱”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抒发歌曲中表现的对国家的热爱、赞美之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而在音乐社团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一定的声乐训练、气息练习以及简单的识谱认曲来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演唱和听曲。在社团活动中,应先纠正学生的发音训练,训练学生在唱歌之前需掌握正确的发音基础知识,如需要用正确、有规律的呼吸进行发音,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在控制了气息之后,还应通过简单的曲目来训练发声。针对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声乐训练所产生的一些发音气息不稳、吸气抬肩等问题,教师还应做好记录和总结,并采取通俗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这里最典型的就是“闻香法”,要求学生想象自己身处于一片花园中,用嗅的方法来让自己多做几次深呼吸,从而调整呼吸模式,并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打开自己的喉咙,并学会气息在喉咙中的转换。只有掌握了基础的音乐知识,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听、学、唱、动、奏等活动中,发挥自己独特的联想与想象,感悟到音乐中蕴含的独特情感。
(二)“音乐实践能力”与音乐社团活动的联系
“音乐实践能力”主要是在音乐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重要能力,其主要包含音乐表达、音乐欣赏、音乐联想与创造能力,其中音乐表达能力主要与情感体验相融合,成为音乐表达情感的关键能力。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后,应学会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能从中总结经验,扩展自己的独立创曲、即兴表演与音乐创造能力。
将这种重要的“音乐实践能力”应用于当今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发展中,除了要通过组织音乐实践活动,如校合唱比赛、校园歌曲大赛等方式来调动起学生积极性之外,更要在音乐社团活动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實践能力的培养,如最常见的可以运用合唱歌曲来加强学生有关合唱姿态、发音、音准、曲调等各方面的练习,为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参与合唱比赛中,合唱的秘诀在于要将不同音色的声音融合为一,形成一定的合唱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应加强不同音色的学生之间音准、节奏和对曲调的把控等方面的训练,更要注意在音域划分、咬字和音阶等方面的练习,在开展社团活动同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合唱,大大提高他们的合唱水平,从而才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发展。
(三)“音乐文化理解”与音乐社团活动的联系
“音乐文化理解”主要与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方式相关,通过教师的教学、音乐作品的接触和作品赏析等,学生可以了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文化特征,从而更能从音乐发展的角度出发,认识到音乐给整个社会、民族与世界所带来的文化意义。如学习合唱作品《卢沟谣》后,学生不仅掌握了合唱技能,还初步了解了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百年沧桑,更从中挖掘了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了民族复兴的精神。
不少学校在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时,通常都会配以相应的“艺术走进校园”“高雅艺术进课堂”等主题教育活动,如为了庆祝建国70周年,漳州开发区光影艺术馆在本校举办了“光影艺术走进校园”的活动,此次主题活动的举办,不仅能让本校师生近距离感悟到艺术的独特魅力,更能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化艺术素养,加强学生对艺术的了解,使其感受到艺术如音乐、绘画、摄影等给社会、民族和国家所带来的独特文化意义。
三、 基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开展中小学社团活动
(一)加强重视,转变社团活动开展理念
现如今,在全国不少地区的中小学院校中,仍有不少教师认为相比于课内的教学活动而言,课外的学生社团活动地位不高,可有可无。更有教师打着社团活动的旗号继续开展课内教学活动,认为社团活动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开展的意义不高。这是极其错误的教育理念,音乐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将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集合起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更能提升学生从音乐学习中所获得的艺术审美与鉴赏能力,从而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针对此现状,要想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完全渗透至中小学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中,就必须要提高教师对课外社团活动的重视,积极转变教师对社团活动“片面”且“错误”的认识,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就学校而言,应积极为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条件支持,如确保社团活动场地、训练器材的供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音乐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在社团活动中加强对音乐的认识、掌握和热爱。
同时,还应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在打造校园文化时,更注重从艺术,如音乐、美术等角度出发,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制定社团活动管理制度、教师考勤制度和社团比赛奖励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切实地提高了教师对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充分调动了较适合学生的相互协作与合作,共同推动学校音乐社团活动的持续开展,也能全面提升学校的艺术影响力。然而,音乐社团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结合实际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后,学校还应积极地做好总结与记录,全面创新并制定科学的、动态的管理和练习制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准
“学校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科学、持续、有序地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三大保障。在充分确保学校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教师也应根据音乐教学发展状况实时地、全面地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与专业知识,通过参与社团比赛、教师培训、讲座会谈等方式积累其他地区学校成功开展音乐社团活动的经验,并将其应用于自身的教学发展,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准,提升自身的音乐专业技能。在社团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学校还应根据实际的音乐教学状况,给参与社团活动指导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奖励,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这样才能保障教师高度的教学热情,促进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发展。
最好的音乐应该是这种音乐,它使人快乐,使人在品德和修养上更为卓越,通过加强对社团活动的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社团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而从“音乐情感体验”“音乐实践能力”与“音乐文化理解”这三个角度入手,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方式予以体现,并将其紧密融合,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艺术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能力的突破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文静.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7).
[2]王皓儒.學校音乐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与作用:以中小学音乐社团为例[J].今传媒,2016(12).
[3]陆慧怡.学校文化建设视域下小学生音乐社团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11).
作者简介:庄雅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