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崇上”学校文化 培养“崇上”东义学子
2020-05-11孙霞芳
摘 要: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秉承文化兴校的理念,大力推行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崇上文化”为引领,实现一个中心、三大版块、九类课程的全方位文化体系,营造了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着全校师生奋勇前行。
关键词:传承;学校文化;崇上;东义学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始终坚守核心文化立校、特色文化育人的以文化人的办学思路。以“崇上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尚善、求美、乐学”为育人目标,奉先追远、共谐发展。让“崇上文化”学校文化浸润学生成长,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实施文化强校战略,着力建设诗意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生本校园,讲好城东故事,营造浓厚学校文化氛围,打造最美校园。
在“崇上文化”的整体架构下,实现一个中心、三大版块、九类课程的全方位文化体系,加强学科通联,深化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互相渗透。
一个中心:挖掘核心文化资源,丰盈学校特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融入管理及学科教学。
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校园内环境优美,“先贤墙”“崇上园”“苏韵廊”“让王堂”“谦园”等建筑使学校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教育场,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将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廊一室都激活为教育资源,赋予它们丰富的生命力,让学校文化建设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之中,让校园文化更具个性,更有文化底蕴。
一、 校史里学担当——城东责任教育
融合课程:思品、体育、劳技等
城东中心小学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创办人高德峰老校长看到平江路一带很多孩子流离失所、无学可上,决心兴办义学。太原望族王氏后裔王鼎臣先生有感于高校长办学的义举,慷慨捐出家祠,其中包括当年校方用生命抵制侵华日军准备拆移到日本而得以留存的全金丝楠木厅,体现出了王氏后人和高校长等先辈直面民族危亡,满怀救国之志的爱国精神。因此,我们必须把这种伟大的精神传承下去,培养学生爱国奉献、责任担当、尚善向上的优秀品格。
(一)红色经典课程
学校始终弘扬主旋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系列课程,如读红色经典书籍、听经典革命故事、写缅怀诗歌、歌唱红色歌曲等,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学生名烈士墓,让学生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让学生们感受到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建国70周年,开展“我爱五星红旗,我爱伟大祖国”系列学习活动,为祖国70年来的巨大变化而感到自豪。
(二)理想信念课程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我校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班队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课程化教育,激励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勇于攀登,坚持到底。同时,通过观看雷锋电影,了解雷锋故事,开展“争做新时代的小雷锋”活动,走进孤居老人家里,看望困难老人,给老人送去温暖。建队70周年,学校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争做时代好少年”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劳动实践课程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培养,每周五晨会学校的大扫除,我们提倡“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做”,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劳动实践。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学校成立了“环保小愚公”红领巾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组织少先队员与党员志愿者、青年教师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实践、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田间农活,通过当一天稻农来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的理念。
二、 园林里办教育——城东苏式美育
融合课程:美术、音乐、语文等
城东校园地处古老的平江路,周围名园环抱,使得城东校园也自带苏式气质,庭院长廊、假山小池,百年古茶、花圃古树……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园内,学生每天徜徉在校园内,如同行走在美丽的园林,浸润在充满苏州味的环境氛围中,自然而然萌发出对学校、对家长苏州的喜爱之情,培养了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一)苏式园林课程
学校设立“校园节”,让孩子们从认识校园开始,感受苏州园林的精巧和秀美。老师带领孩子们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用眼睛去发现建筑的特色,了解义庄一路三进——头门、二廊、飨堂、后堂的建筑特点,学校的正大门就是原义庄的头门,中间为飨堂,头门与飨堂间两侧有长廊相连,飨堂上额“德善书院之东义学堂”,左右柱联为“正心诚意为尼山老克己功夫、幼学壮行是子与氏立身本领”,飨堂匾额为“崇德尚善”,义庄味道实足。飨堂左侧有一墙门通向西侧庭园,进入其中一棵高大的古茶花映入眼帘。
古茶树旁的建筑为含有泰伯、仲雍三让王位典故的“让王堂”,它又称“仲雍祠”,泰伯和仲雍同为周太王之子,为让其弟季历为王两人让国南来吴地,其后人建立吴国后尊崇他俩为吴国始祖,并在苏州阊门内下塘街建造了“泰伯庙”,在苏州干将路342号(干将小学)建造了“让王堂”以资纪念。这座苏州市控保清代古建筑于1999年在修复王家祠堂时从干将路原址整体迁移于此。
茶花具有高洁谦让、凌寒坚忍、勇敢执著、热情奔放的花品,被世人誉为“花中娇客”,古茶树与“让王堂”组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历史文化遗产更显奇光异彩,是一文化寓意深长的“极品绝配”。尤其是粉墙黛瓦、结构内敛、具有文人氣质的苏派楠木建筑,更让师生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走进苏州各大园林,了解园林的历史、建筑特点。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四大名园——拙政园,孩子们通过自己收集资料、聆听老师的讲解,对拙政园等苏州名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苏式工艺课程
苏州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传统手工艺十分发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也要从青少年开始,无论社会还是学校,都有责任使他们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内涵。2019年,学校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开设了剪纸、线编、泥塑、丝网花等苏式工艺课程,孩子们通过每周1个小时的社团学习,不仅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獨特魅力。学校丝网花社团今年还参加第十届苏州市青少年国粹系列展示活动,获得与会人员纷纷点赞和高度评价,并以高分获得活动一等奖。
(三)苏式民俗课程
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组织学生走进苏州民俗博物馆参观,了解苏州的节日风俗,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苏州的节日文化。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国术代代传,咏春进校园”活动,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学校民乐特色也给学生搭建了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体会、感悟,培养了学生们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兴趣,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 传承里求致远——城东传创教育
融合课程:数学、信息、科学等
“镇校之宝”——江南唯一的全金丝楠木厅上悬挂的“崇上”匾额,为学校传承了几十年的校训,是学校籍圣人崇尚的品行、博大的胸怀而提炼出来的。既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也是学校的精神所在和核心价值观,意为“崇尚、追求高尚的、积极的、向上的品德”。楠木厅两侧镌刻的“奉先·追远”四字校风,意为教育后人“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办学使命”“承圣人精华,崇教育高远”。
(一)创新教育课程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是学校的光荣,也是学校的使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年的科技节就是学生迸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途径,2019年,通过举办“鸡蛋保护比赛”“纸牌搭高比赛”、纸桥制作比赛等活动激发了每一个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培养了创造精神、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悦读启智课程
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启智。读书能扩展一个人人生的宽度,滋养“底气”,带来灵气。2019年学校开展“书香悦童心 经典伴我行”“悦”读节活动,通过“亲子朗读,名著相约”“姑苏经典、非‘成勿扰”“班级共读,快乐分享”“以读为乐,好书分享”“妙笔生花,快乐分享”等活动让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诗词嘉年华 游园庆六一”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则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诗词的兴趣。“德善书院”国学课堂则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和浸润国粹文化,启迪孩子们的心智,传承经典,修炼品格。
(三)智慧家长课程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做种,家庭教育如何开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得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9年,我校家长学校共举行10场专题学校,通过“专家讲座、智慧引领”的方式,促进家长学习、提升、改变。如举办“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升孩子学习的动力”“沟通与陪伴”等主题讲座,同时邀请家长走进学校,积极参与“成长礼”“阅读节”等学校活动,让家长多陪伴孩子,改善亲子关系,加强亲子沟通,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做一个智慧的家长。
历史是一条生生不息的长河,办学传统更是一所学校延绵不绝的血脉,“崇上·奉先·追远”的学校文化精髓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城东人的血液之中。它让今天的我们懂得回眸过去、尊重历史,尊重先贤的劳动与创造,懂得弘扬城东近百年的办学传统,懂得从学校丰厚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挖掘办学传统中的精华,使之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作者简介:孙霞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