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20-05-11于晓
于晓
就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取的篇章来看,其语言地道且精切,可谓是字字珠玑。尤其是小说中,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往往可以借助一个动作、一句话展现出这个人物的形象,甚至可以暴露出作者塑造这个角色的意图。立足此特点,在组织小说复习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人物分析这一要点,借助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在字字珠玑式地分析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深入到文本中,实现对其内涵的理解。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说明。
众所周知,小说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语文考查的要点所在。就小说而言,其具有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其中,人物是作者描绘完整的故事背景,展现故事情节的中心。可以说,学生在把握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后,其可以深入到文本中,建立对故事的深刻理解,提高阅读质量。由此,我在组织专题复习的时候,在引导学生复习小说内容的时候,从人物形象的分析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在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过程中,建立直观的人物印象,从而加深对其理解,甚至可以透过人物感知到时代的发展,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扎实理解文本内涵,提高小说阅读质量。
1 细读外貌
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往往离不开对外貌的描绘,详细地刻画人物外貌,不仅可以使这个人物形象变得立体化,跃然纸上,还可以使读者透过如此外貌建立对这个人物的感性认知,同时走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人物的经历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小说内容的深入理解。所以,在组织小说复习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尝试着挖掘文本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引导学生对此进行细细的分析,从中描摹出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以《祝福》为例,鲁迅先生在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通过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小丈夫刚刚去世,但婆婆要求自己改嫁,在不从的情况下,逃出家门,经人介绍到鲁四老爷家打工。此时,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皮袄,月白背心……”从这样的人物形象描绘中,学生可以在大脑中建立一个老实且勤恳的农村妇女形象。祥林嫂在逃出家门之后,每天过得是朝不保夕,可以从人物形象描述中感知她的可怜,但是祥林嫂的“两颊还是红的”,如此可以窥见到祥林嫂尽管面临着艰苦的生活,但是其却坦然面对,甚至内心深处是满足的,由此表达出了祥林嫂对奴隶般生活的习惯,同时也揭露了社会底层的人,安于现状这一现实。如此分析人物形象,不仅可以是学生建立直观的人物印象,还可以在分析中回到当时的社会,对吃人的社会建立感性的认知,为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细读对话
人物对话作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较于文本中的叙述性语言,其具有鲜明的特点,甚至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一般情况下,作者在书写小说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蕴含到是叙述性语言之中,而将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在组织小说复习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对话入手,引导学生在品析的过程中感知其中所展现的主人公的情绪,从而深入地体会到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而实现与人物的“对话”,提高文本理解水平。以《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为例,在林黛玉初入贾府见到贾母的时候,贾母很是热情地拉着林黛玉询问生活琐事,其中,以对话形式描绘了贾母询问林黛玉读书情况,在此过程中,贾母问林黛玉念了何书,面对此问题,林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只刚”这样一个词汇显示出了林黛玉的谦虚。在回答了贾母的问题之后,林黛玉又问姊妹们都念了什么书,此时贾母直接答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贾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时在这句话也给了林黛玉“一击”,自己的回答还不够谦虚。于是,林黛玉在接下来回答贾宝玉询问是否读过书这个问题的时候,改变了之前的回答,用了“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样一句话。与此同时,这样的话语转变,也体现了林黛玉在初入贾府时,内心是战战兢兢的,需要小心地应对所有的人。而且,在一问一答中,林黛玉自身的敏感的这个性格特点也展现出来了。在这样分析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语言的描述走进故事场景,跟着故事情节一起發展,还可以透过语言的回答情况及其变化,感知到人物形象,从而为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深入剖析文本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细读空白
在小说中,作者为了实现人物的有效塑造,其一般会留有“空白”,借此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使其在想象力的发挥下,将人物性格融入其中,进行深入的品析和体会。而且,小说中的“空白”往往会给读者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激发读者的探究兴趣,使其在深入领会的过程中,建立较为完善的人物形象印象,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所以,我在组织小说复习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会以“空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点,对文本内容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同时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提高阅读能力。以《祝福》为例,鲁迅先生在描绘四叔家准备祭祀活动,祥林嫂热情帮忙分配就被和筷子的时候,四婶在看到祥林嫂的动作的时候,赶忙说道:“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听到阻止的话语之后,祥林嫂讪讪地收回了手,在她准备收拾烛台的时候,四婶又紧张地喊道:“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随着故事的发展,在冬至祭祖时节,祥林嫂更是卖力地帮忙,但是在她准备去拿酒杯和筷子的时候,四婶大声地喊道:“你放着罢,祥林嫂!”前后两端关于祥林嫂不能碰触任何祭祀用品的描述,四婶给出了相同的反应,都是拒绝。但是,前后所所出来的话语是不一样的。在前面,祥林嫂的名字被摆放到了句首,而后面,四婶则将祥林嫂的名字放到了句子末尾,这其实就是一处“空白”。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尽管前后两次四婶都是在制止祥林嫂,但是其在一开始还是尊重祥林嫂的,但是因为祥林嫂捐了门槛,四婶对其甚是嫌弃,在祥林嫂触碰祭祀用品的时候,直接将祭祀用品放在了句首,说明四婶比较看重祭祀用品。在这样的“空白”分析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对人物语言特点的分析,还可以在上下对比的过程中,体会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四婶对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态度的变化,以此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建立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
4 细读动词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小说的创作亦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发现形形色色的人,且在小说中可以窥见具有相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所以,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是具有生活性的,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其都具有现实意义,可以展现出这个人物的形象。而且,在一些小说中,作者会使用大量的动作描写来将某一人物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在组织小说复习活动的时候,我尝试立足此人物动作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品析和理解。仍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描写王熙凤的时候,作者的用词可谓是地道,且将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出来。比如,王熙凤在头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则“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携”这个动词的使用,表明了王熙凤这个人对林黛玉是较为看重的。且是“上下细细打量”。试想一下,如果王熙凤不重视林黛玉如何会携着她,肯定是爱答不理的,甚至是扫视一眼就可以了。王熙凤在刚见林黛玉的时候,为何会重视她呢?可以从下面的一句话窥见一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这句话的说出,可谓是一箭三雕,既讨好了贾母,又使林黛玉感到温暖,同时又是迎春、探春、惜春等姊妹内心感到平衡。如此这般,还是以讨好贾母为主要目的,这可以显示出王熙凤是一个工于心机,善于辞令的人。再看下文,王夫人在询问王熙凤月钱的时候,王熙凤先为王夫人亲自端来一杯茶水,接着条例清晰地将自己的打算一一所处,而王夫人则微微一笑表示对王熙凤的满意。从这样的动作描绘中,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善于逢迎的人,尽管自己掌着权利,但是王夫人的地位比自己的高,所以会放下自己的身段。同时,在王熙凤条例清晰地说明打算,且获得王夫人的肯定的描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
总之,在高中语文小说复习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把握小说的写作要素,从人物形象分析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在品析人物外貌、对话、动作、空白等过程中,建立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同时透过人物感知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从而在情感共鸣中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小说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新疆青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