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

2020-05-11张克斌

教育界·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张克斌

【摘要】人口的增多与科技的发展导致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人类产出的垃圾过多但处理不当,以及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因素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由此环境问题的讨论热点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问题融入现代教育已成必然趋势。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已成为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教学实践

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人与环境的冲突不断加剧,环境问题的讨论度也不断增高,环境教育问题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高中地理作为以环境、地质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相较其他学科,其与环境教育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可以应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日常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行为习惯,进而实现环保进入生活的最终目的。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

环境问题的恶化导致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是环境问题的加剧,环境的恶化致使人们的日常饮水、空气质量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但群众整体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事实证明,环境教育问题必须严格落实。当前,环境教育已经编入地理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部分学校还开设了与环境相关的选修课程。在中学的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确看待我国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分配少、环境恶化形势不容乐观这一现状。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了解与地理相关的环境知识,从而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

1.课堂中的环境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师本身的不重视或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的不当,致使在环境问题的教育上,学生无法明确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现状,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与认同感、参与度都不高。加之学校对环境教育的忽视、设备的缺乏等因素,环境教育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知识、理念与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学期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当下流传度广、讨论度高的话题进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与环境问题有关的资料,使学生充分思考,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2.多种教育方式结合

除了课堂中的环境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主动了解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问题现状与使用情况等。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增强参与感,依靠自己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有效提高其环保意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将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性与认同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环境问题与国际环境问题的现状。在环境教育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环境问题时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进而保护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主题演讲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渗透,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整体认知,使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环境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来加强环境教育。

3.课外环境教育

课堂上的环境教育需要课外活动来巩固,教师应多鼓励、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积极到课外参加相关的活动,如通过垃圾分类、光盘行动、问卷调查、街头采访等形式,从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会环保行动与生活的价值。校外环保活动的举办还可以宣传环保知识,增大环保教育的受众面,有助于环保社会的形成,进而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促进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的进步。学生在参加环保活动的同时,还可巩固自己在課堂上接受的环保知识,将对环保情况有更深刻的了解与独到的见解,学生也自觉加入环保活动中。

4.教师自身的影响

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环保行为的标杆,教师应利用自身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环保出行、杜绝浪费,将环保意识体现到生活的每个小细节中。在进行集体环保活动时,教师更应起到带头作用,号召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榜样作用,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的小习惯与大局观都会找到正确的方向。

5.其他教学方式

在环境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演示、观察、实验、问题探讨小组等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通过多媒体演示某一方面对环境整体的影响,如水资源、矿产等浪费将会对整体环境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通过观察野外环境感受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使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到一起,分析环境现状,提出可行性的环保建议;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分析,验证所学的知识,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认识到环境恶化的过程与结果;成立问题讨论小组,教师可以提出选题或由小组成员自定议题,之后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就议题的原因、现状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以此来促进小组成员对该议题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环境情况与学生的理解来选择恰当的方式。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

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其中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是最适合进行环境教育的课程。环境教育问题应建立在对环境知识的了解上,这与地理教学有着共通性。另外,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对事物的认知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其树立正确是非观、环境观、经济观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更容易将收获的知识合理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高中阶段进行地理课堂的环境教学,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既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对环境问题所需承担的责任,也让他们意识到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出发保护我们的大环境。

环境教育应注重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与环境行为的实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周边的环境问题,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积极行动,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环境教育的渗透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生态观有利于将来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问题,达到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秀栋.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J].学周刊,2014(33):62.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