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缺陷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

2020-05-11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变化

肖 雯

(赣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对于无法保守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常采取早期手术治疗,对改善该疾病致死率具有积极意义,但致残率依旧偏高。现有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2]。零缺陷护理模式强调整体护理和安全管理,在开颅手术、连续血液净化等方面均有应用。本研究以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护理模式的效果,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赣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病史、外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破裂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脑出血者。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1-86岁,平均(48.20±12.41)岁;体质指数22-28 kg/m2,平均体质指数(24.87±1.05)kg/m2;吸烟史23例,饮酒史25例,高血压史37例;脑叶内出血10例,丘脑出血23例,小脑出血13例,其他4例。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7-82岁,平均(48.27±12.45)岁;体质指数22-28 kg/m2,平均体质指数(24.83±1.11)kg/m2;吸烟史24例,饮酒史21例,高血压史35例;脑叶内出血9例,丘脑出血22例,小脑出血15例,其他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赣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切口护理、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零缺陷护理模式,即:(1)术前护理:术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告知患者脑出血手术方法、并发症、用药方法、术后护理方法等,并及时疏导患者不良心理情况,提高患者依从性。术前为患者备皮,准备好术中需要的药品及相关器械设备。向患者及其家属科普脑出血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更加了解脑出血,且更加注重遵医治疗及早期康复训练。(2)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变化情况,并加强呼吸道管理,避免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对神志清醒者,加强心理支持,减轻情绪波动,减少血压及心率变化。(3)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瞳孔、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每次观察15~30min,每4h测量1次体温。维持患者血压稳定,减少血压波动,减轻脑水肿、脑缺血等发生或加重。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头痛、头晕、呕吐等情况发生。给予患者吸氧,及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若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则积极寻找病因,如痰液阻塞等,并做好后续治疗。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并及时清洁导尿者尿道口,定期更换无菌引流袋。患者若出现压疮,则增加翻身次数,且应动作轻柔。翻身前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道分泌物,若有,则先清除。患者呕吐时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及时将口腔呕吐物清除。翻身后应及时观察患者面色及呼吸变化,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情况。通过吸痰、药物雾化等方法控制患者肺部感染。患者若出现大小便失禁,则应及时更换干净衣服,并清洗外阴及肛门。患者若出现尿潴留,则给予导尿及抗生素治疗,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注意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床单干净。(4)饮食护理:加强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以半流食为主。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逐渐过渡为普食,并注重低盐、低油、低糖饮食。(5)心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流、安慰、鼓励等方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6)康复护理: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早期采用床上被动运动的方式,如翻身、四肢按摩等。后逐渐向主动运动过度。当患者病情好转时,可下床进行锻炼,并短距离行走。患者可借助下肢自行车蹬力器,进行主动蹬踩。两种运动的频率均为30 min/次,1次/d。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动前做好病情评估,运动时仔细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适时暂停运动。鼓励患者独立大小便、穿脱衣物、爬楼梯、步行等,逐步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评分:运用NIHSS进行评价。收集患者患者治疗前、干预1个月后NIHSS评分数据。若患者NIHSS得分越高,则其神经功能损害越严重。(2)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FIM评价患者治疗前、干预1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18-126分。若患者FIM得分越高,则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定,共有8个项目,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生活能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等,每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NIHSS、FIM、生活质量评分等变化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NIHSS与FIM评分变化情况

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变化情况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观察组一般健康状况、生活能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分)

3 讨论

脑出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零缺陷护理模式,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饮食干预、心理疏导、康复等方面入手,从全局出发做好超前防范,加强全过程管理,确保各个环节的缺陷趋于“零”,保证护理质量[3]。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而FIM评分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零缺陷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首先,零缺陷护理模式通过健康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脑出血的认识不断加深,可改善患者生活中相关不良行为,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其次,零缺陷护理模式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治疗及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再次,零缺陷护理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刺激患者健康神经中枢,促进患者神经功能重建,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零缺陷护理模式能提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神经功能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从9到3的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鸟的变化系列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