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路径优化探讨

2020-05-09程卉

中国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优化

摘 要:本文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切入点,结合专业在近几年来的校企合作工作现状,分析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弥补现阶段问题的措施,聚焦具有一定现实指导价值的校企合作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优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2

1 高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定位于:以直接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需要为内容,以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的具体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实训基地的总和。

对学校而言,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职业技能更符合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对企业而言,人才培养的成本越来越高,和高职院校加强合作,可以大大降低人才培养成本,而且还可以获得第一手人力资源。对学生而言,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成长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均可获益,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动机越来越强烈,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含原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于2005年,历时14年。发展之初,专业以知识传授作为教学重点。在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内涵后,专业教学模式做出了调整,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于: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理念和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掌握员工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与激励和薪酬福利管理等专业核心能力,熟悉劳动法律法规、掌握处理劳动纠纷的技巧,同时具备经济、法律、资源管理、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人力的“选、育、用、留”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2.1 合作企业趋于稳定

在明确了校企合作工作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与重点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于2013年正式启动校企合作工作,截至目前,每年的校企合作状况,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除了因为群团改革、三校合并而没有招生的2019年,近六年来,2014年在专业毕业生为106人的情况下,专业校企合作签约单位为44家,是历史最高。随后五年里,校企签约数都没有超过此数,即使是在2016年毕业生人数为216人时,校企签约数量也只为35家。这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专业在日益成熟的校企合作中,筛选了一批知名度高、口碑好、业务能力强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实现了签约合作企业数量的平稳。

图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2.2 合作模式传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种模式上:

2.2.1 教学合作模式

教学合作模式是指专门成立了由合作企业专家、兄弟院校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教学进程计划、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等。

2.2.2 顶岗实习合作模式

顶岗实习合作模式指为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人员生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在顶岗实习阶段,企业师傅进行全程指导,学校老师协助管理,校企双方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2.2.3 教师践习模式

教师践习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专任教师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到1年的践习。教师在企业专业对口岗位上跟班工作践习,同时还可以为企业人员做一些理论辅导或与企业有关人员一起从事科研项目,以此增强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实操能力。

2.3 合作效果良好

根据专业在2017年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行业/企业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有81%的企业愿意与本专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说明企业方充分肯定了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3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合作模式过于简单

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常见的一般有: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践习模式、“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企业学院”模式等。但城建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集中在顶岗实习和教学践习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校企合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模式,也是校企合作中比较初级的模式。所以,在合作模式上还是传统简单、不够灵活丰富。

3.2 合作内容有所欠缺

顶岗实习模式的缺陷在于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学习的契合度不高,学生实习过程中还存在着监督不够、沟通不畅、学生身份转变不适应等问题。而教学践习模式则存在着教学设计过程中过于偏重关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制定,而忽略了职业态度与职业素养等隐性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些都导致校企合作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理想与现实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3.3 合作层次有所局限

目前,人力资源专业校企合作层次还停留在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上。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们共同制订的教学计划,设置教学课程;专业根据企业单位实际情况,输送学生进行实习;专业邀请企业家、HR专家进校开设讲座,为学生传授人力资源工作的实践经验;专业选派专任教师分批轮流进入岗位践习,提升实践水平……可见,专业和企业一直是校企合作的主体,而学校的参与力度还是有所欠缺。

3.4 合作监督方式松散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中监督方式主要体现在顶岗实习合作模式上,以企业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的实习考核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实习评价相结合,共同成就了校企合作评价手段。但是这个监督评价方式没有依托完整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缺乏机制保障,這就使整个监督方式显得随意而松散。

4 校企合作路径优化

4.1 优化教学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素质目标培养一直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专业一直将素质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遵纪守法、以人为本、诚实公正的职业操守。但是根据从业后的具体服务岗位,在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上应该有契合度更高的关注。这些职业素养中的细微不同都应该在企业需求下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学校和企业相互配合,探索不同服务岗位对应的教学模块在教学设计中的差异性内容。

4.2 丰富合作模式

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了更高效地将企业需求融入学校理论教学体系中,我们可以在学校引入“校中企”模式、“准员工式2+1”模式、项目驱动式模式等,改变目前合作模式单一的现状,开拓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合作模式,实现多元化的社企合作局面。其中,“校中企”和“项目驱动”模式特别适合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特征的合作形式,也是我们专业目前已经引入,并正在操作的合作模式。

4.3 挖掘合作深度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停留在最基本、最简易的合作层面,所以我们力求更多地挖掘合作模式上的深度,探索合作的各种可能。

4.3.1 项目外包

以业务外包形式承接企业固定项目,承担力所能及的人力资源服务工作,例如:员工档案整理、员工信息数据录入、调研问卷设计及数据处理、劳动合同信息更新等。

4.3.2 建立企业“办事处”

通过建立“校中企”,在学校内建立企业的“办事处”,承担企业人力资源相关工作。

4.3.3 设立奖学金

根据实际需要,邀请企业为合作培养的学生设立奖助学金,对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给予一定资助等。

4.4 创新合作项目

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经开始尝试创新校企合作项目。专业与杭州倍才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了“小猎头训练营”项目。该项目让学生运用人力资源模块知识,实战体验和操作人力资源招聘模块的专业技能,学生成为企业的“员工”,完成企业布置的工作任务,进行候选人职业画像、筛选简历、与候选人沟通等任务,并获得与付出对等的回报。这个项目实现了“无界化”合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了“校园人”和“职场人”的融合,让所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也是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2]徐津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现代交际,2018(21).

①基金项目:2018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路径优化探讨”(编号:E001-0102-20-012)。

作者简介:程卉(1979-),女,江西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