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路径探究

2020-05-09洪旭李理

中国商论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对策

洪旭 李理

摘 要: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新形势下,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校企深度合作实践的同时,应客观分析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创新校企深度合作的可执行方案和有效方法。文章基于对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情况的调研,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校企合作成功经验,为高职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院校  校企深度合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3(b)--02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未来5~10年的大力发展期内,将持续推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工作。可见,高职院校发展改革道路上,深度校企合作将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和工作。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展的模式多样,主要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具体形式有顶岗实习、创业实践、订单班、学徒制等,虽形式多样,但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尚需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探索理论研究。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得到普遍和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但较职教改革新形势下国家职教二十条对职业教育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要求,以及典型国际成功模式,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1.1 政府政策规制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就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都对职业教育大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引导,但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仍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政策制度主要集中于宏观规定,缺少详细规定。同时,政府对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利益的法律保障、奖励支持政策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政府政策规制的不完善制约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

1.2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不健全

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制度体制和管理机制各不相同,是既互助又互益的关系。学校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为主要目标,企业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即管理目标不同;学校以院系专业制为组织管理机构,企业则以灵活的项目制为绩效完成的组织管理机构,即管理制式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案等都是周期性调整,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经营管理策略都是动态性调整,即供需调整不同;学校的人才质量跟踪是长期性、社会性的测评,企业的人才质量跟踪是相对短期性、绩效性的测评,即质量管理不同。

1.3 科研转化技术应用不及时

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科研、行业技术方面的水平,目前,大部分滞后于快速发展的行业企业,在人才的合作培养过程中,企业的主动合作热情不高,学校的创新应用性不强,导致教学与应用脱节,技术与岗位脱节,学校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领先优势弱化,企业对学校的依托和互补性弱化,校企双方合作的有效性逐渐降低,虽然学校仍能持续地向合作企业输送毕业生,但毕业生在企业的岗位多为对创新性、自主性要求较低的基础岗位,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企业双方的岗位需求。

1.4 创新能力自身特色不明显

校企合作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主动结合所在区域发展特点和自身的办学特色,但就校企深入合作而言,创新能力尚且不足,自身的特色没有得到彰显,更多的院校是对校企合作最新模式的嫁接,导致自身办学特色淡化,形成批量复制先进模式的试验田。职业教育培養的人才最终是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选择更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自身办学特色等多因素,真正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深度合作之路。

2 高职院校深度校企合作路径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中,经济发展快速的南方沿海地区,高职院校为深度校企合作所作的实践尝试和取得的经验较多,调研学习这些校企合作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先进理念和模式,将有助于高职院校为打造深度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形成体系化的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积累更多的经验。

2.1 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

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独立专业学院,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探索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指由来自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主体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同举办职业教育。这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可有效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关系,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性。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对于混合所有制办学还在摸索实践过程中,应鼓励高职在职教师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研究工作,不断积累经验。

2.2 建立校企合作诊断机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在明确合作形式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诊断机制。学校可成立校企合作质量保证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校企双方共同出台相应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对校内相关部门和学院,定期提交整改报告,确保校企合作成果质量。从高职院校的政府管理部门来看,就是要建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对校企合作质量进行及时的跟踪和测评,确保校企深度合作能有效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2.3 创新精准对接育人模式

积极创新传统校企合作,引入线上信息服务战略,依托高职院校加入的职教集团的人才数据库资源,通过建立线上的校企人才供需服务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创新专业与企业线上对接的校企精准对接方式。在线下,打造北京职教与行业企业精准对接的人才服务项目。在线上对接的基础上,进行线下撮合活动,撮合活动常态化。

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实施精准育人模式,进一步明确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开展学徒制、订单式、项目班等教育教学方式,引进行业、企业标准,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2.4 优化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应积极制定相关激励制度,突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弹性激励原则,强化育人中心地位,突出效益贡献比重,将校企合作项目内参与者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实际承担的岗位基本工作责任和改革工作业绩挂钩,提升项目参与人的主动干事创业的活力。同时,校企合作委员会可设立校企合作类课题研究的激励制度和科研资金的支持,共同开展新技术研发、新应用推广、新理论研究的相关项目,有效实现学校的理论研究水平与企业的技术应用需求的同步发展、互为助益。

2.5 服务区域坚持特色发展

校企合作项目要服务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并秉承各自的学院、专业特色,在“合并同类项”的调整下,实施特色专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随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课程改革随产业技术进步动态调整的,主动面向地区产业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以一个院一个品牌为目标,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同时,可借助互联网开放平台,把学校知名品牌专业、成功校企合作项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社会推广,提升学校品牌服务区域发展。

2.6 校企合作推广“中国标准”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案的推进,企业和学校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号召下都在积极地参与和制定发展规划。企业希望将产品和服务输出去,学校希望将人才和教育输出去,在“走出去”上校企间存在深度合作的契合点。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企业驻外员工,培训企业聘用的外籍员工,为海外企业培养人才的同时,将企业的文化、品牌和标准输送出去;学校则需要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化的发展道路,研究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的同时,建立海外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将学校的人才、理念和标准输送出去。

因此,企业可借助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培训优势,获取企业急需人才,同时,为国内高职院校提供职业教育国家化发展的海外基地和平台;学校可积极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并借助企业海外资源拓展海外教育实习基地,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带来更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最终,通过校企在“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的深度合作,促进“中国标准”走出去。

3 结语

新形勢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作为利益相关者,企业和高职院校都将在这场改革中获益,随着校企合作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校企深度合作实践的不断探索,校企互助互惠,协作发展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梅.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5).

[2]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

[3]沈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表征与解决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4]洪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7(152).

[5]吕家将,江铃.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与思考[J].船舶职业教育,2019(4).

①基金项目: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重点项目—高职商科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CZYB201905),项目负责人洪旭;2018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项目—新零售时代校企双主体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洪旭。

作者简介:洪旭(1978-),女,汉族,辽宁辽阳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后,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李理(1979-),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新形势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