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启动效应的个体差异: 焦虑的影响研究综述
2020-05-09邓博媛
邓博媛
摘 要:青少年正是生理和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通常焦虑也会在这个阶段与他们联系起来。情绪启动效应是探讨情绪与认知关系的有效方法,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整合,研究了焦虑对青少年的情绪和认知是否会产生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情绪启动效应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0.037
1 焦虑
1.1 焦虑概述
焦虑是一种情绪,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产生于危险不明确而又会来临时,人对危险持有警戒态度,并伴随有无助、不安、紧张、忧虑等心理状态(张春兴,1997)。我们大部分人自身以及身边的人都经历过焦虑,它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客观地看待焦虑,它其实是为了在可能发生的危险或者有威胁的情境形成前引导个体紧急调动自身资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规避风险,阻止事态恶化。适度的焦虑可以促使个体采取策略来提升当前处境,提高工作效率, 但如果焦虑长时间地存在、程度不断加深,那么它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弗洛伊德是最早对焦虑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不但对焦虑的表现进行了描述,并且探究了焦虑的成因。早期他认为焦虑是压抑的力比多转化而来,后来他提出了“焦虑的信号理论”,即认为自我将焦虑当成一种不愉快的信号去反映从而产生了防御机制。卡特尔(1961)最先提出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概念,但是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斯皮尔伯格(1966,1972)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焦虑的特质-状态理论,通过焦虑的激活模型解释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焦虑的形成與功能,定义了两种焦虑的概念和性质。他认为,状态焦虑是由一定的情境或事件引发的临时的情绪反应,例如,心跳频率和皮肤出汗产生变化等,包括了不良的情绪反应和想法,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与之相对,特质焦虑则具有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同时也有个体性,它是一种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
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认为状态焦虑的产生有一个特定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刺激的作用下,个体感受到威胁,如果此时大脑构成威胁的刺激认知评价,就会导致个体状态焦虑。状态焦虑的持续时间与刺激以及个人的经验有关,其强度取决于个人对信号源的风险评估,个体将启动防御机制来减少焦虑的水平,最后导致行为的发生,状态焦虑的水平得以降低。这个过程实际上包括两个反馈过程:感觉反馈和认知反馈使个体启动行为,对威胁刺激做出适当反应;同时,由于防御机制的作用,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发生变化,从而降低状态焦虑。
1.2 焦虑的相关研究
1.2.1 特质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研究
特质焦虑是焦虑症以及抑郁症的人格易感性因子,高特质焦虑被定义为个体面对各种应激情境时体验到频繁的、高强度的焦虑与担忧的人格倾向性,较高水平的特质焦虑有高风险患上焦虑症以及其它精神疾病(齐森青,2014)。也有研究表明,那些神经质倾向、内向、情绪特征不稳定的个体是焦虑易感个体(张衍花,2014),高特质焦虑、低注意控制可能是诱发临床焦虑障碍的内在根本原因(于永菊,2017)。
1.2.2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
近年来,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成为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门研究,围绕着注意偏向的材料、焦虑的种类、特质焦虑与注意偏向的发生机制等,中外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探索成果。
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和负性社交信息均存在加工偏向( Weeks,2010)。近来,Wieser等人(2018)的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的个体不仅表现出对威胁性面孔的空间注意力偏见,还表现出对一般情绪面孔的空间注意力偏见。此外,大多数研究者都得出了高焦虑个体倾向于注意负性或者威胁性刺激的结论,也有临床研究表明,当被试是正常被试或者亚临床患者时,并没有出现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当被试为临床患者时,这种注意偏向却存在(Williams J M G , Watts F , Macleod C, Mathews A,2001)。
1.2.3 焦虑的其它相关研究
Karan和Kverno(2000)对焦虑与频率判断对回忆的影响的研究发现,状态焦虑水平比较高的被试与状态焦虑水平低的被试相比,他们对任务的加工能力是比较差的,这说明状态焦虑影响认知的加工。
刘静远和李虹(2019)通过认知评价和注意偏向的中介及调节作用研究了状态焦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状态焦虑个体对负性低唤醒刺激比对中性低唤醒刺激更加高估,且这种现象只在时距为2000ms时存在。与前人以特质焦虑和焦虑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结果一致(Bar-Haim et al., 2010; Fox, Russo, Bowles, & Dutton, 2001; Georgiou et al., 2005)。
另外,关于网络成瘾、特质焦虑、自尊等的中介调节模型近来也被许多人所关注。
2 情绪启动效应
情绪启动是指当个体先行加工具有一定情绪意义的刺激时,很容易使后继加工也蒙上心相应的情绪色彩。个体对于启动刺激情绪效价相似的目标刺激反应更快、更敏感或错误率更低,也被称为“情绪一致性效应”。在实验研究中,则是指当启动词与目标词在效价评价上一致时(例如,死亡-疾病,友情-鲜花),相较于启动词与目标词在效价评价不一致时的情况(例如,死亡-鲜花,友情-疾病),一致时对目标词的反应更加迅速和准确,加工更快。
3 情绪启动效应和焦虑的相关研究
Robinson等人(2010)对激励动机的研究是唯一明确将积极情感启动的大小与人格特征联系起来的研究。作者报告了在使用连续启动范式的四个实验中系统发现的积极目标(积极启动)的加工程度与特质外向性之间的相关性。在这之前,Robinson等人(2007)在两项实验的结果中报告了负情绪启动强度与神经过敏性呈正相关,与低神经质个体相比,高神经质个体在消极启动后判断消极目标的速度更快。因此,他的研究表明处理倾向和外向性、神经质等人格特质存在着相关性。然而,在随后Rebernjak和BusKo(2018)的研究中,作者采用了经典的评价性决策任务,来评估个体在两个时间点上(间隔约一个月)的积极情绪启动和消极情绪启动的差异,用以验证情绪启动效应的个体差异是否与特质情绪、外向性与神经质等有关,然而实验的结果却与先前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对于这种结果。
首先,猜测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实验所采用的范式不同,Rebernjak等人认为,连续启动范式虽然利用了自动化过程(de Mornay Davies 1998; McRae and Boisvert 1998),但可能只适用于Robinson等人所讨论的语义的启动效应,两项研究(Klauer et al.1997; Hermans et al.2001)探索了影响启动效应的时间本质,得出的结论是它只能在非常短的SOA下观察到。即使在启动和目标演示之间的时间为200毫秒,这种效果也比较弱或不存在,而连续启动范式的有效SOA长达1500毫秒或更多,另外,策略对情绪启动的影响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可靠的证明(Degner, 2009),如果启动和对目标的反应之间的时间较长,则不能排除策略的影响。经典评估决策任务也不能避免策略过程,但是使用短SOA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大胆地猜测单一的人格特征并无法整体地影响个体的抑制控制和反应倾向的选择,而特质焦虑或状态焦虑的个体有完整且一致的心理与行为体系,在各种实验范式中能更为稳定地显示出对情绪的启动效应。
4 思考
如上所述,特质焦虑的个体是焦虑易感个体,他们通常有神经质倾向、内向且情绪特征不稳定,焦虑使个体的抑制功能受到影响但有研究发现,高焦虑个体的抑制控制并不比低焦虑个体更差(Robinson, Letkiewicz, Overstreet, Ernst,& Grillon,2011; Hu, Bauer, Padmala,& Pessoa,2012),以往研究对于特质焦虑对个体的抑制控制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存在争议。同时,状态焦虑的研究有着独特的意义:它可以剥离特质焦虑和对于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之间已经形成的反馈循环(Eysenck,1992,1997)。焦虑个体的抑制控制有什么差异?拥有统一的心理行为体系的焦虑个体的情绪启动效应差异存在吗?许多问题等待着实验范式更为恰当内容更为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白学军,贾丽萍,王敬欣.特质焦虑个体在高难度stroop任务下的情绪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16,(1):8-12.
[2]陈满琪,方平,姜媛.情绪启动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7,30(2):508-511.
[3]方平,陈满琪,姜媛.情绪启动研究的实验范式[J].心理科学,2006,29(6):1396-1399.
[4]姚泥沙,李松蔚,钱铭怡,等.高社交焦虑个体对正性面孔的情绪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13,(5):1106-1109.
[5]蒋重清,杨丽珠.情绪启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
[6]柳春香,黄希庭.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6):1304-1307.
[7]李雪燕,辛涛.特质焦虑的潜类别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610-614.
[8]刘静远,李虹.状态焦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认知评价和注意偏向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9,51(7):747-758.
[9]齐森青.特质焦虑影响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D].成都:西南大学,2014.
[10]唐海波,邝春霞.焦虑理论研究綜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176-177.
[1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2]张钦,李小花.不同soa条件下的情感启动效应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5,11(2):154-159.
[13]张衍花.高特质焦虑群体注意偏向矫正机制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14]赵蕊.状态—特质焦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理论,2011,(1):158-159.
[15]Chan,E.,Ybarra,O.,& Schwarz,N..Reversing the affective congruency effect:the role of target word frequency of occurrenc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6,42(3):0-372.
[16]Endler,N.S.,Parker,J.D.,Bagby,R.M.,& Cox,B.J..Multidimensionality of state and trait anxiety:factor structure of the endler 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6):919-926.
[17]Fazio,& Russell,H..On the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associated evaluations:an overview[J].Cognition & Emotion,2001,15(2):11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