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兼职调查分析
——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
2020-05-09许小芳
陈 芬 赵 燕 李 冰 伍 涵 许小芳
(1.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2.湖北理工学院 数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0 引言
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较大,许多大学生选择兼职,以便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课外兼职目的、渠道、参与形式和安全等问题进行调研。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价值观;鼓励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课外兼职;丰富大学生参加课外兼职的渠道,加强兼职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 调研概述
本次调研以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为对象,对当前大学生兼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研形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了避免问卷结果出现片面性,我们向全校学生随机发放电子问卷。对这份问卷进行了反复斟酌、讨论和修改,使它的问题更具针对性、数据更具有效性。本次调研对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随机发放了500份电子问卷,收回了450份问卷,回收率为90%。而在这45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为73%。其中男生有138名,女生192名,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占26.4%,28%,29.6%,16%。
通过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利用SPSS、Excel软件进行了分析。从文化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兼职基本状况和兼职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大学生兼职状况的对策建议。
2 大学生兼职分析
2.1 大学生参与兼职态度
图1反映了大学生对课外兼职持怎样的态度,大多数学生非常支持课外兼职,可见很多学生对兼职还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的,他们认为兼职可以让自己得到锻炼,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人生阅历等等,同时也可以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少部分学生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必要。
图1 大学生对课外兼职的认识
2.2 大学生兼职动机
据本次调查统计,做过或正在做兼职的大学生有66%,没有做过兼职的大学生有34%,说明在大学里做过兼职的学生占大多数。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从事兼职的主要目的,70%的学生是为了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0%学生的动机是锻炼自己,获取社会经验;10%学生为了消磨时间。不难看出,很多大学生从事兼职的目的比较明确,是因为生活所迫,为了赚取部分生活费;同时有些大学生深感就业压力大,想锻炼自己,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另有些大学生受周围兼职同学的影响而参与兼职。
图2 大学生兼职的动机
2.3 兼职类型、收入、渠道
据本次调查统计,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所从事的兼职工作种类繁多,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服务类工作,如促销员、服务员,达到50%;20%的学生从事业务员;20%的学生从事家教;10%的学生从事其他种类的工作。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从事的兼职工作和自己的专业并无关系或关系不大。大学生每天的兼职收入较低,绝大部分兼职收入为每天50~100元;100~200元占15%;200元以上占5%。可见大学生兼职日薪偏低且大部分从事的都是以脑力为主的兼职。图3反映的是大学生寻找兼职工作的渠道,30%学生选择靠亲戚、朋友或同学介绍;20%的学生选择通过社会各中介单位介绍;10%的学生通过学校介绍;40%的学生通过网上介绍。可见,绝大部分学生从事兼职是通过第三方介绍。同时,大学生对兼职公司具体情况的不了解占比高达80%,说明大学生课外兼职的知情权没有得到保证,大学生权益容易受到侵害。
图3 兼职工作获取渠道
2.4 大学生在兼职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大学生在课外兼职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
(1)在兼职时遇到的权益侵害的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在课外兼职中,会遇到工资较低、工作要求苛刻、不按时发放工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等问题。如图4所示,其中有55%的同学认为工资较低、工作要求苛刻,劳动与报酬不成正比;有20%的同学遇到过工资拖欠,不按时发放的问题;有两成同学上当受骗,例如交纳兼职中介费用而没有得到工作,或者兼职结束负责人不发放工资等;有5%的同学人身受到了伤害,如口头辱骂,骚扰行为等。
图4 大学生在兼职时遇到的权益侵害问题
(2)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解决方式。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兼职过程中受侵害的原因有:雇主不讲信用,例如拖欠工资,不按时发放工资,直接跑路不给工资等;中介机构的欺诈,例如交付佣金不给安排工作等;法律漏洞,例如没有针对大学生课外兼职的法律法规;社会上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等,但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差,维权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高,社会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调查统计,大学生课外兼职中部分上当受骗过。从图5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兼职中上当受骗后,一半的学生会选择自认倒霉,忍气吞声;有35%的学生会主动与对方交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投诉,或者借助于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0%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向学校的相关部门寻求帮助。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在兼职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还是自认倒霉,忍气吞声,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图5 大学生兼职中所遇问题的解决方式
2.5 大学生兼职收获
如图6所示,有40%的学生将兼职的收入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庭负担;有35%的学生将兼职的收入作为额外的零花钱;少部分学生会将兼职的收入积攒起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用来缴纳学费。说明大学生课外兼职的动机主要还是提升生活质量。如图7所示,大学生认为兼职最能锻炼的能力和品质,有超过30%的学生都选择了交际能力,他们认为提前步入社会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有30%的学生选择了独立自主。他们认为课外兼职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看管,以独立个体进入社会,有助于提升独立自主能力,加快成长;其次是动手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第三是专业知识能力。可以看出,大学生通过课外兼职,对自身的心理素质方面和行为素质方面能得到一定提升,有利于自身成长。如图8所示,45%的学生认为通过兼职工作可以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从而丰富社会经验;有20%的学生认为丰富了课余生活;有35%的学生认为从心理到生理自身能力都有所提高。由此可见,课外兼职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益处远远大于弊端,值得提倡。
图6 兼职收入花费
图7 兼职最能锻炼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图8 从兼职中的收获
3 大学生兼职管理对策建议
3.1 法律层面
自1995年《劳动法》制定开始,分别在2009年和2018年经过了两次修订,但对在校大学生兼职务工能否适用劳动法,存在争议。因此,针对大学生兼职,国家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专门规范。结合大学生兼职的特点规范,对大学生兼职提供保障。
3.2 非法律层面
(1)成立大学生维权组织。一旦遭遇到侵权事件,大学生想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佳手段就是维权。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孤身一人向用人单位争夺权益的这种情况出现,学校应该成立大学生维权组织,积极与劳动仲裁等机构接洽,从而为大学生争取合法权益。
(2)高校联合,构建信息平台。高校可以建立信息平台来发布和规范管理大学生兼职信息。每所高校都有官方论坛等信息平台,学校可以考虑在论坛等平台上组建“求职专栏”,并在其中发布大学生兼职信息。同时可以与其他学校合作,从而形成区域间的高校联合。
(3)用工单位加强法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核心,对于改良和净化社会风气有着良好的作用。要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的宣传,要让用人单位知法守法,还要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在兼职过程中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兼职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好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的机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为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就业创业夯实基础。由此,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兼职现状和大学生课外兼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挖掘出大学生兼职中的一些特征从而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兼职工作的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