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5-08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结肠镜数目复查

大肠息肉是下消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非常高,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1,2]。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肠息肉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3,4]。研究表明[5,6],结肠镜下及时切除腺瘤性息肉以及进一步开展密切随访,可有效阻止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演化过程,明显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目前,许多欧美国家都制定了结肠镜随访指南,而我国尚未根据自身人口特点制定结肠镜随访指南,有关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研究也是很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随访资料,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我国人口特点的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8年12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存在结肠息肉,并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复查的患者351例,其中男238例,女113例,年龄17~83岁,平均(56.3± 12.8)岁。

1.2 数据采集本次研究重点采集入选结肠息肉患者结肠镜下的临床特征(部位、数目、大小)、结肠镜复查的时间间隔、复查次数、是否为多发性肠息肉以及第一次复查是否发现息肉等数据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各组临床特征样本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肠息肉临床特征351例结肠息肉患者首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为单发者218例,多发者133例,分别占入选患者总数的62.11%和37.89%。从病灶部位看,远端结肠息肉患者182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51.85%;全结肠息肉患者例数最少,为50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14.25%;其他为近端结肠息肉患者119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33.90%。从息肉大小来看,息肉直径<1cm的患者302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86.04%;息肉直径>2cm的患者例数最少,为10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2.85%;息肉直径1~2cm的患者39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11.11%。

2.2 结肠息肉患者随访特点从351例结肠息肉患者切除术后随访次数来看,平均随访次数为(1.6± 0.5)次,其中复查1次的患者256例(72.93%),复查2次的患者78例(22.22%),复查3次以上的患者17例(4.84%)。从首次复查间隔时间来看,351例结肠息肉患者切除术后平均首次复查时间间隔为(19.5±17.3)个月,其中首次复查间隔≤12个月的患者125例(35.61%),13~24个月的患者103例(29.34%),25~48个月的患者84例(23.93%),>48个月的患者39例(11.11%)。

2.3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情况不同复查次数的结肠息肉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首次复查间隔时间的结肠息肉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情况

2.4 不同息肉部位、数目、大小的患者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情况复查次数分别为1、2 和≥3次的三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在息肉部位、数目、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查间隔时间分别为≤12、13~24、25~48、>48个月的四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在息肉部位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息肉数目、大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大部分结肠息肉切除患者会在12个月左右进行首次复查。见表2。

2.5 不同复查次数、首次复查间隔时间息肉发现情况复查次数分别为1、2 和≥3次的三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在是否发现息肉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查间隔时间分别为≤12、13~24、25~48、>48个月的四组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在是否发现息肉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息肉部位、息肉数目、息肉大小患者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情况

表3 不同复查次数、首次复查间隔时间息肉发现情况

3 讨论

目前,结肠息肉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本研究临床特征表明,结肠息肉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发生于远端结肠(51.85%),单发比例高(62.11%),以直径<1cm 小息肉为主(86.04%)。这些特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一致[7~9]。从本研究结肠息肉患者切除术后随访次数来看,平均为(1.6±0.5)次。其中复查1~2次结肠息肉患者比重较高,占入选患者总数的95.15%;复查次数≥3次的结肠息肉患者比重比较低,仅占入选患者总数的5.41%。这可能与本研究中结肠患者息肉数量以单发为主、发现息肉后给予积极治疗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

目前我国尚无结肠息肉患者随访间隔时间的共识,一般来讲,随访间隔时间过短不仅容易造成有限结肠镜资源的浪费而且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随访间隔时间过长,结肠癌复发的风险将明显增加。从本研究结肠息肉患者切除术后首次复查间隔时间来看,平均为(19.5±17.3)个月,其中首次复查间隔≤12个月的患者最多,占入选患者总数的35.61%;首次复查间隔在24个月内的结肠息肉患者占入选患者总数的64.96%;首次复查间隔在48个月内的结肠息肉患者占入选患者总数的88.89%;仅有11.11%的结肠息肉患者复查时间超过48个月。

本次研究还探讨了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复查次数和首次复查间隔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结肠息肉切除患者切除术后复查次数与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息肉部位、息肉数目、息肉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结肠息肉切除患者首次复查间隔时间与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息肉部位没有必然联系,而与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息肉数目、大小存在一定的联系。大部分息肉直径>1cm的结肠息肉患者首次复查间隔时间在12个月以内,并且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而缩短。贺星等[8]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结肠息肉数目越多、直径越大,息肉癌变几率越高。因此,临床上医生推荐的首次复查间隔时间越短,结肠息肉患者自身也会更加重视,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0,11]。 同时,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复查次数、首次复查间隔时间与复查时是否发现息肉没有必然联系。

猜你喜欢

结肠镜数目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移火柴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勘 误
牧场里的马
探索法在数学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