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

2020-05-08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误服中毒药品

儿童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儿科急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儿童中毒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会给儿童带来精神和心理创伤[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中毒患儿174例,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特点、毒物种类和中毒方式等,旨在对儿童急性中毒进行有效防治,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急性中毒患儿174例,其中男106例,女68例。1岁以下11例(6.32%),1~3岁90例(51.72%),3~6岁53例(30.46%),大于6岁20例(11.49%)。

1.2 方法采用Excel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汇总中毒儿童的年龄构成及地区分布;归纳急性中毒的种类、途径及发现中毒后至有效治疗的时间和转归情况等。

2 结果

2.1 中毒地点和城乡儿童中毒情况174例患儿中,农村142例(81.61%),城市32例(18.39%)。中毒发生在家里151例(86.78%),发生在家外23例(13.22%)。

2.2 中毒途径经消化道151例(86.78%),经呼吸道19例(10.92%),经皮肤3例(1.72%),其他途径1例(0.57%)。其中,主动误服中毒136例(78.16%),被动中毒38例(21.84%)。

2.3 中毒种类174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中毒种类见表1。

表1 174例儿童急性中毒种类

2.4 治疗174例急性中毒患儿在接触毒物1h 内得到有效救治36例(20.69%),1~6h 内接受有效治疗80例(45.98%),6~24h 内接受有效治疗46例(26.44%),24~48h 内接受有效治疗9例(5.17%),大于48h 接受有效治疗3例(1.72%)。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催吐、导泻、洗胃等对症处理,以及给予保肝、利尿、营养心肌、静脉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进行血液净化27例(15.52%)。

2.5 预后174例患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43例(24.71%)治愈出院,114例(65.52%)好转出院,15例(8.62%)自动出院,2例(1.15%)死亡。

3 讨论

3.1 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

3.1.1 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1~6岁儿童急性中毒发生率较高,占80%以上,且以主动误服(78.16%)为主,这可能与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求知欲和模仿能力强、好奇心重有关。1岁以下儿童不能离开监护人独立活动,6岁以上儿童对现实认知已经有明确的感知能力,能够意识到危险行为,而1~6岁的儿童能够离开监护人独立活动,心理发育并不成熟,尚不具备错误信念认知能力[2],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更喜爱尝试新鲜事物,喜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但又缺乏安全意识,不具备辨别有毒或无毒物品的能力,而有些药品或毒物颜色鲜艳,有的甚至由糖衣包裹,从视觉、嗅觉和味觉上吸引婴幼儿注意,使其容易接触到药物或毒物而致误服[3]。

3.1.2 中毒地点及城乡差别 结果显示,80%以上的儿童急性中毒发生在家里,且有明显的城乡差别,儿童中毒病例农村明显多于城市,一方面,农村的农药、鼠药用药比较普遍,导致儿童意外中毒发生几率更高,同时,农村对于儿童意外中毒的防治宣传力度不够,人群受教育程度低,父母或监护人安全意识较淡薄,经济来源差,往往忽视对孩子的照应与教育,导致意外发生[4];另外,还有一个社会因素不可忽视,就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本研究调查发现,儿童误服成人用药中,相当一部分是误服祖父母辈的药品,这类儿童群体多由祖父母辈日常监护,一方面祖父母辈年龄较大,身体弱,日常服药也多,随手放置药品在茶几或床头等儿童容易拿到的地方,另一方面,他们精力、体力有限,对此类儿童照顾不周,造成监护不到位,意外事故容易发生[5]。本研究中有1例3岁患儿腹泻,奶奶给予罂粟壳煎水服用3 天,导致患儿出现昏睡中毒症状,入院治疗5 天,治愈出院。

3.1.3 毒物种类 本调查发现,儿童发生急性中毒最多的种类是药物中毒,占41.38%,与蒋迎佳等[6]、荣莉等[7]报道基本一致,中毒药物主要涉及高锰酸钾片(粉)、氯氮平片、复方地芬诺酯片、氯硝安定片、二氧丙嗪片及中药。结果表明,儿童误服药物多为成人药物,长辈用药,这与成人药品随手放置有关。有研究显示[8],40%的家长承认孩子可以拿到家中放置的药品。还有部分药物中毒情况是儿童被动服用,由于家长因素或周围环境因素造成儿童急性中毒,比如复方地芬诺酯片,2岁以下禁用,1例患儿5个月5 天,家长给予服用复方地芬诺酯片,而后出现烦躁、面色潮红,入院经过4 天治疗,好转出院;另1例患儿7个月6 天,腹泻3 天,孩子奶奶擅自给予罂粟壳煎水服用1次,患儿出现昏睡,入院后给予洗胃,治疗5 天,好转出院。

农药、鼠药导致的儿童急性中毒发生比例也比较高,分别为25.29%和14.37%,这两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应用农药、鼠药较多,由于家长放置不当或疏忽,使儿童易于接触到毒物而发生中毒。农药中毒多是有机磷中毒,其中磷化铝最为常见,磷化铝常用于熏麦、防虫,但磷化铝高温天气遇水产生磷化氢,剧毒,人一旦吸入就会出现恶心、心慌、呕吐等中毒症状。磷化铝中毒经常会酿成群体性中毒,例如一家兄妹4 人,晚上在与磷化铝熏麦一墙之隔的卧室睡觉,连同母亲共5 人均出现呕吐、腹痛症状,其中最重的一个2岁5个月儿童,进行血浆置换,治疗8d,好转出院。

3.1.4 治疗及预后 结果显示,162例(93.10%)患儿在接触毒物后24h 之内得到有效治疗,包括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重症患儿给予血液净化,大部分患儿治愈或好转出院。及时发现,尽早救治,是儿童急性中毒治疗预后良好的重要保障。

3.2 儿童急性中毒的防治策略

3.2.1 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或监护人应树立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发生儿童意外伤害。调查显示[8],仅26.0%的家长表示会担心孩子误服药,仅8.7%的家长关注家中儿童意外中毒,更多的家长关注儿童意外触电(27.3%)、跌落(22.9%)和烫伤(19.4%),说明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的关注程度不够,安全用药意识不强,应该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应把药物或危险品放置在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确保药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切实保管好家庭药品和其他化学试剂;再次,家长结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加强对其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对危险品的辨别能力[9];最后,家庭成员应养成良好的安全用药习惯,比如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不擅自给儿童服用成人药、不擅自加量用药等,同时,家长要养成药品处理回收的习惯,不乱扔药品,避免孩子误服。

3.2.2 专业机构 针对社会大众对安全用药知识相对缺乏的现状,积极开展公众安全用药知识科普。尤其是在农村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合理用药知识缺乏、盲目相信中药偏方、儿童滥用成人药品等情况,致使一些儿童禁用的药品用于儿童,而发生意外伤害。医疗专业机构可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到社区、农村等地方开展科普宣教[10],也可以借助网络微信开展信息化的合理用药科普,提高公众对安全用药的认识;对于农药中毒,各地市农业推广站应积极普及合理使用农药基础知识,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和规范贮存是减少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减少儿童急性中毒事件发生,不仅是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应重视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对于药品、农药及日用品的包装,建议加强药物包装立法,促使药品或日用品厂家采用儿童无法开启的安全包装[11],减少儿童意外发生。总之,儿童急性中毒问题不仅是医疗问题,还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需要社会、家庭高度重视和相互协作,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猜你喜欢

误服中毒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药品保存细解读
中毒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水果药品
儿童误服“糖豆”药品危害大
爸爸中毒了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误服药物不少见 积极自救与互救
天哪!我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