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初探
2020-05-07杨倩
杨倩
摘 要: 实现高中地理的新课标要求和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地理活动化教学,贯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树立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理念;围绕新课标、细化小目标、系统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明确学习价值,对生产生活行为进行科学评价等,都是高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施中的必备技巧。
关键词: 活动化教学 情境化 问题化
活动化教学是以“情境化、问题化、探究化”为特征的学科教学活动,是以解决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问题为目标,促进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的教学方式。教育部2018年1月16日发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并从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与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地理学科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安排,特别是明确列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划分,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指明了方向。因此,贯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树立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理念;围绕新课标、细化小目标、系统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有效选择多种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明确学习价值,对生产生活行为进行科学评价等,都是高中地理活动化教学实施中的必备技巧。
一、“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树立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理念是“情境化”活动教学的源泉。
“新课标”强调:具有世界眼光与家国情怀,提高对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需要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家国情怀”,同时,“家国情怀”也是地理试题命制的常见切入点。下文中的案例都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观点。
案例一: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地就会带来数十亩长满花草的院子,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得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民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4-5题。(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4—5题。)
4.建设“住房4.0”可以( )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区内大气环境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5. 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①减少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乡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以现代化的“家”为起点,给教学的启示是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家”周围的地理环境、事物、衣食住行安排、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活动中,让不同地理视角落实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采取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的方法,不断拓展扩大“家”的范围,延伸到“家乡”,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原理分析所在区域和其他不同区域的“家国”现状、问题和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情境一:城市森林花园是繁华城市中心的人民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你心目中的森林花园与建筑设计师有哪些异同?观察视频《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第四代住房》或阅读所提供的文本,给出设计师是如何解决住房的位置、交通、室内外环境空间等问题的?设计师灵感运用了哪些地理知识?你还能够提出哪些创意灵感?然后完成案例一试题。
试题围绕“家”的住房问题进行设置,符合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感悟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土地资源少、交通拥堵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彰显了人地协调的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开放性问题设计,又要进行问题收敛汇总和提升,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尝试多角度、多层面、多视角地分析身边和社会热点问题和评价人类行为,促进区域认知、社会实践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围绕新课标、细化小目标、进行系统设计是“问题化”活动教学设计的前提。
用地理的视角理解和欣赏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与精神境界,为培养公民的见识、胸怀、责任感和行动力打下基础。选择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满足学生现在与将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这些精细化要求需要教师将课程、课标、课本等活动统一起来,从大处入手,从小处着眼,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地理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认知,在参与中拥有社会实践力,在问题解决中形成综合思维,在行为反思中形成人地协调观。设计“小”问题、洞察“小”细节,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巧。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步骤:①激发学生好奇心,將地理事实转化为地理问题;②采取5W问题提问法和集体头脑风暴法,学生提出假设与生活依据;③逻辑分析与科学解释,确立影响地理要素的主要因素、决定因素和规律特例。
案例二: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现在,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第一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