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破”与“立”为线索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教学方法

2020-05-07王一鸣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王一鸣

摘    要: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围绕对旧中国秩序的摧毁和对新中国秩序的重建而展开的,这就构成了“破”和“立”两大方面,这两方面措施相辅相成,密切配合,构成了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本纲领的一条关键线索,这一线索对于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基本纲领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二节中的“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部分在该章中上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于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体系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本章授课中,能否让学生真正深入把握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完整地把握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因此,努力使学生把握这一部分内容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作为本章内容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被誉为毛泽东思想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理论体系主题宏大,综合性强,简单地通过师生互动、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在这一领域并不能实现对这一内容的深入理解。理论性成果只有靠艰苦的思维才能真正达到和掌握。要真正实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样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的掌握,必须更多地通过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理论阐明实现。理论性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别于其他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最直接和最突出的特征。

在这一问题上,毛泽东的相关著作构成了在理论上深入阐明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一个重要资源和切入点。就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而言,毛泽东首先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具体的阐述。《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走向成熟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理解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重要指南。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下了一个重要判断:“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1](695)这一句话既是对新旧中国之间关系的论断,又为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中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二节“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提供了指南和线索。这句话虽然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的第十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提及的,但是在内容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也是适用的,是理解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重要论述。

一、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中的“破”与“立”

毛泽东的这句话体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旧两个社会之间的“生死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取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的过程,这种过程进一步可以细分为“破”与“立”两大方面。因此,教师在讲授“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以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对旧社会的更替过程为核心,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分解为“破”和“立”两大措施。通过对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中分别存在的两大措施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开篇就提出,共产党人革命的目的在于“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1](663),具体来说,新中国是由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构成的。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革命中推翻旧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同时用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取而代之。这里的推翻和重建两大措施可以概括为“破”和“立”两大方面。

“破”和“立”两大方面仅仅是一种因方式差异而划分的,决不代表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过程是互相割裂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新旧两种秩序之间的关系是“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的,这句话点出了理解“破”与“立”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之间互为对方的必要条件。

“破”是“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建立起新中国的各项新秩序是以打倒旧中国的各项旧秩序为前提的,不彻底打倒旧中国的秩序,就无法建立起新中国的秩序。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旧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不加以去除,新的秩序就不可能有建立的空间。因此,不打破旧秩序,就不能树立起新秩序。

“立”又是“破”的必要条件。这就是说,打倒旧中国的各项旧秩序又要以建立起新的秩序为前提,这是隐含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字面含义之中的思想。具体来说,只有在推翻旧中国的时候,关于新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的蓝图必然是已经存在的,推翻旧中国的活动才得以产生。这一原因就是实践的能动性。打破旧秩序的革命活动属于是实践的范畴,任何实践的进行必须以意识中实践目标的完整規划为前提。马克思指出:“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2](56)我们可以套用马克思的这句话,享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的新中国,在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在革命者的意识中作为观念对象而存在了。这种“观念地存在着”的,就是用以取代旧中国秩序的新中国的各项政治、经济和文化秩序。因此,有了新秩序,才能够更好地打破旧秩序。

通过对“破”与“立”两方面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旧中国秩序的“破”和对新中国秩序的“立”二者之间是互为前提、互相要求的,二者之间构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教师还要指出,“破”与“立”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不同于新、旧两个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关系之间有相关,但是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破”与“立”两方面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但是新、旧两个社会之间的关系则是水火不容的。

二、以“破”与“立”为线索把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单纯在理论上理解“不破不立”所包含的“破”与“立”的关系内涵,还是比较抽象的。要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把握这一关系,还要在课文讲解中把“破”与“立”的关系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展开,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线索的理解。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共分为三个,分别是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我们接下来分别通过对它们的具体分析,寻找藏匿在三个具体纲领中可供学生把握和领会的“破”和“立”的线索。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按照“破”与“立”两方面,对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理解,必须抓住以“推翻”和“建立”两个动词为核心的两大措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体现为在政权上要摧毁旧中国的统治秩序。“推翻”代表了“破”的方面,“建立”则代表了“立”的方面。“推翻”与“建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體现的就是政权在不同阶级之间的转移过程。抓住了“推翻”与“建立”在内在关系上的一致性,就抓住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的核心要义。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破”在这里体现为两个“没收”,而“立”的内容则隐含在两个“归”和一个“保护”之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济财富主要被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两大阶级所占据,前者主要在农村占据了多数土地,后者在城市占据了经济命脉。只有对这些财富加以没收和再分配,才能真正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秩序。对这些财富的强制性没收,构成了“破”的方面,而将这些财富分配给被迫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过程,则构成了“立”的方面,二者统一于生产资料的转移过程。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与政治、经济上权力和财富的转移过程相同,文化也要转变内容来源、评价标准和服务对象,即摒弃原有的为帝、官、封服务的文化,新建起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三重界定就体现了文化的重构过程。

三、基于“破”与“立”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

在新版教材的安排中,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放在同一节一起论述的,对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讲述必然要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理解为参照,这种安排就体现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理论关系。这种安排就带来了一个教师必须在授课中对学生做出明确回答的重要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一问题如果简单地回答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那么学生将还是一团云雾。教师要想为学生解答好这一问题,就必须从深层次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理解本章内容的一个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共有四个核心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相对于后两个概念,前两个概念的内涵更加抽象,理清这两个概念就需要更深层次的比较和分析。

通过以上对“破”和“立”这条线索在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中的分析,我们可以说,“破”和“立”不仅是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线索,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要求。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已经揭示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场两大阶级联盟之间的斗争,是作为人民大众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过程。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过程,这种推翻和重建是无缝衔接的,这就是“破”和“立”之间的有机统一,由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都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揭示了“破”和“立”所代表的新旧秩序所服务的不同主体的话,那么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则讲述了新旧秩序之间的转化方式。进一步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哪些阶级推翻哪些阶级,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则指出了怎样将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旧秩序转化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服务的新秩序的方式和途径问题。

经过以上分析,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向学生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两大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教材中对二者关系的表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作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新中国,就是在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各项秩序的取代中实现的,这种取代就体现为“破”和“立”同时进行的两大方面的实践,构成了理解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一把钥匙。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好这把钥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5.

[2]刘炳瑛,等选编.马克思《资本论》选读本[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南阳师范学院2018年度校级博士专项“近代西方哲学感性理论的困境与马克思的超越途径”(项目编号:2018ZX033)资助项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支持计划(文件编号:教思政司函〔2019〕 4号)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自信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毛泽东经典诗词在毛泽东思想专题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邓小平论毛泽东思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十周年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编者的话(1)
毛泽东思想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