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根本在家庭教育

2020-05-07张芋映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张芋映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是对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的正面回应,又是对教育“初心”本质的回归,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如何实现立德树人这一长远目标,从根本上讲在于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社会基础、教育基础在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能够孕育引导人生“三觀”,抓好家庭教育,可以打牢立德树人的根基。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家庭教育    教育根本

“立德树人”是立德与树人的结合,其中“立德”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1]而“树人”则出自《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回溯传统德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孔孟之道弘扬践行仁、义、礼、智、信等德行,到朱熹提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人讲明义理以修其身[3],再到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德育思想。古人一直把立德和树人作为个人素养的追求,并对德育的重要性具有深刻认识和透彻领悟。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是对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的正面回应,又是对教育“初心”本质的回归,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如何实现立德树人,从根本上讲在家庭教育,只有抓好家庭教育,才能抓住立德树人的根基。

一、立德树人的社会基础在家庭教育

为什么说立德树人的社会基础是家庭?首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基本单元。每个人从生命伊始到终止,都离不开家庭这个主要生活场域,家庭是个人从自然动物发展为社会自然人的基地。这个基地发挥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对象是全体家庭成员,时间跨度可以说是整个人的一生,是持续时间最长、最有教育效果的教育形式。

其次,回顾历史发展,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方式发生多大改变,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培育和弘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念是不会变的。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建设目标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家庭教育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因此,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推断,建设好家庭教育必然是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不二选择。

相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德育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正如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4]可以说良好的人品修养和道德素质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离开家庭教育谈立德树人好比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综合而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能否实现的社会基础就在家庭教育。

二、立德树人的教育基础是家庭教育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无论何时,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5]。家庭作为社会组成基本单元,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孩子思想道德、人格素养培养和发展的核心场所。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育品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亦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最基础的奠基教育。

一方面,家庭历来被视作“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人道德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是教之成人的启蒙之处。传统社会,教育素来强调仁、义、礼、智、信,因此,在传统家庭教育中尤以德育为重。抛开封建思想和政治建设目的,家庭教育以德为重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现代家庭教育价值在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中更具有独特功效,理所应当要成为立德树人教育建设的基本途径。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必然会以家庭教育为抓手重塑现代家庭德育价值,因此立德树人建设的教育根基在家庭教育。

另一方面,家庭作为开展德育的第一学校,孩子对家庭特有的血缘亲情、衣食住行等依存关系,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饱含亲情,更容易为孩子接受[6]。让家长对孩子实施德育最为直接有效。同时,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是培养孩子做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就会塑造什么样的家风,由此及彼,只有良好的万千家风才能塑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因此,加强家庭德育建设,引导家长进行德育教育,保持家庭德育效果的持续性与示范性,让孩子在家庭德育的持续教育中健康成长,塑造良好家风,亦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前提。

三、家庭教育孕育引导人生“三观”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那么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7]。

家庭作为培养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第一场所,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环节。健全的人格素养对孩子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及对下一代的道德教育。在家庭德育中,将孩子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塑造特定个性品质的过程,是培育孩子健康心理的基础[8]。与此同时,应当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三观”的引导。通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其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

四、做好家庭教育,奠基立德树人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庭德育是人生成长的第一课,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在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的形成发展中都具有强本铸魂的奠基作用,使家庭德育对孩子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产生无出其右的、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9]。家庭教育为立德树人打下坚实基础需要家长以身示范、知行合一,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形成德育合力。

乌克兰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在教训、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都是教育。”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深、最持久,远高于其他因素的作用力。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可以说,家长的言行举止是孩子行为習惯、品德性格养成的源泉[10]。对此,教育学家陈鹤琴列举了三种父母不诚实而导致子女受到不良影响的情形。一种是假意许诺,一种是讳有为无,再一种是耍假把戏[11]。可以形象地讲,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制品,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模仿对象。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父母积极上进,孩子就热爱学习;父母宽厚善良,孩子就乐于助人;父母自律自强,孩子就意志坚定。所以,好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靠苦口婆心的说教或者言语哄骗,而是身体力行的言传身教。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才会提升家庭教育实效。

立德树人更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认为教育就是讲道理,是对教育的又一误解。教育既要讲道理,更要重实践。实践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12]。在立德树人中要高度重视实践,进行多元化的德育实践,比如,带孩子多学习了解革命英烈的事迹;多参与一些社会志愿实践活动,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群,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施以援手,树立助人为乐的品质。尤其是目前,家庭教育缺少劳动教育,很多父母宁愿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辛苦,直接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劳动体验,更是难以让孩子体验认识劳动的价值。只有行动起来,干起来,才能检验家庭教育的成果。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了解社会,感受生活,积极探索,引导孩子学思结合、知行并重。有关家庭劳动教育,曾国藩总结了八字家训,即“早、扫、考、宝、书、蔬、鱼、猪”。他要求家里人人都不能脱离生产劳动,将此作为考核他们的家政项目[13]。可见,家庭劳动教育对家庭成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才会被列入家训范围,也说明适当劳动可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最后,家庭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现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改革育人机制,形成有效的德育模式,并积极落实到学科教育中,以学科素养为基础,构建学科育人的整合机制,形成多学科结合育人的完整育人系统,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同时,发挥学校教育的专业性作用,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除此之外,社会各界要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积极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配合,凝聚社会教育力量,净化社会环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保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形成良性的教育循环系统。

五、结语

家庭是一个人生存、成长、发展的基础,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的品德、道德教化的第一培养基地。无论是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还是作为整体的国家,都把仁德作为人生的追求和道德境界中最理想的人格,仁德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家庭教育,中心环节就是注重家庭德育、家风建设[14]。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15]。要让家庭成为传播社会传统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追根溯源,根本是做好家庭教育。抓好家庭教育,实现立德树人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著.左丘明,撰.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下[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2][唐]房玄龄,注.[明]刘绩,补注.刘晓艺,校点.管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3]钟茂森选编.儒释道文选一百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4]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5]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 //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901/t201901 29_368518.html.

[6]冯建军.构建立德树人的系统化落实机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4).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2.

[8]蒋芳云,周晓阳.论家庭德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0).

[9]欧阳鹏,胡弼成.家庭德育: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基[J].大学教育科学,2018(04).

[10]蒋曼.提升青少年家庭德育实效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03).

[11]吴丹.陈鹤琴家庭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0).

[12]刘献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

[13]刘铁铭,曾长秋.曾国藩家庭德育思想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14]翟博.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J].教育研究,2016(03).

[15]漆仲明.建设家庭核心价值发挥家庭德育功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11).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