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启发式教学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07巩灏炜王猛

文教资料 2020年6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启发式教学教学应用

巩灏炜 王猛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广,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汉语国际教育这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关注,启发式教学思想正是以此为指导理论。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总结启发式教学思想对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有益之处,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办法。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对外汉语    教学应用

汉语国际教育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是涵盖了语言学、文化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学科。课堂教学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专业性与关键性不言而喻,选择一个好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无论是对教学理论的补充还是教学效果的强化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从启发式教学法的发展和运用两个层面谈谈对启发式教学的看法。

在国外,启发式教学法最早的提出者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他的“产婆术”是最著名的论断。苏格拉底把教学过程比喻为接生婆帮孕妇接生,把自己比喻为“接生婆”,接生婆是为新生儿接生,而“产婆术”则是为新思想“接生”。他以此术比喻教学,教学不是教师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思想,提倡学生探究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学习。到了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著的《大教学论》[1]同样主张教师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反对“注入式”教学。

在我国,启发式教学法最早是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109)。被尊称为“亚圣”的孟子,在《孟子·尽心篇》中提到了启发式教学:“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3](364)孟子以观察别人射箭来教人射箭的方法表达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说明孟子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是对孔子启发式教学法的继承与发扬。清代教育学家王夫之在《四书训义》中提到:“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4](956)《礼记》中记载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5](375)同样继承和发展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又要注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好。

到了近代,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教育学家从不同角度发展了启发式教学法。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提出的“五段式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魯纳(1960)提出的“发现法”,以及保加利亚教育家洛扎诺夫(1966)提出的“暗示法”又称启发教学法,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对启发式教学进行了探究。我国教育学家蔡元培主张教学改革,将“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后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只在学生遇到疑惑时给予帮助。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善于引导、启迪也,使学生自食其力,自致其用。”[1]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主角,而应该将学生放在第一位。200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中进一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纵观启发式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国内外不同时期都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继承发展,无论启发式教学法在哪种学科中应用,共性都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各个国家的教学改革基本都是围绕启发式教学法或者启发式教学思想展开,所以该教学法在教育史的发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水平,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教授知识。启发式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或具体的教学环节,严格意义上说,它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观,是运用任何教学方法的总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开发自主探索精神,这是启发式教学的中心环节。

要想很好地实施启发式教学,首先教师要清楚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要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切勿盲目模仿;其次在实施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工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重难点知识,教师要思考怎么让学生易于接受;再次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性格、不同水平和不同国籍、文化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改变已有策略,及时调整,启发不同类型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最后,启发式教学始终要伴随各个教学环节,对于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发生的不同情况要及时做出调整,真正把“启发”融入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

研究启发式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运用,不能只停留在对其基本概念了解的基础上,应该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实践,深入探究运用此教学法进行教学是否合理,教学效果是否高效,如何将启发式教学与对外汉语结合,无疑对新手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下面笔者谈谈启发式教学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一、讲授方法要具有启发性

在教育理论与教学思想越来越追求高效率的今天,“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越来越不被学生所接受,偏偏中国老师喜欢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们一定要注意避免这样的方法,面对外国学生更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独立地获取知识,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思想可以给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带来很多益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是学习汉语最基本的训练。例如在“听”“说”方面,辨析声母时如若按照书中的部分展示“舌位图”和理论,再讲解如何区分相近声母的不同发音,估计留学生会听得一头雾水,这时要善于使用启发式思想启发他们。在学习“送气与不送气”声母时(如b、p),教师可以使用“演示法”,让学生在嘴唇上放一张纸,启发他们感受从自己口中呼出的气息力度,真正感受到送气与不送气的差别;在练习声母j、q、x时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绕口令,如“七加一,七减一,加完减完等于几;七加一,七减一,加完减完还是七”;在区分卷舌音zh、ch、s与不卷舌音z、c、s时,启发他们听新闻播报员的准确发音,之后教师再示范发音、逐一辅导。对于那些实在很难纠正的留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尽最大努力模仿播报员的发音,甚至夸张模仿,启发他们在第一次学习时就可以准确感受到卷舌音发音方法。在课堂练习方面,教师可以设定一些游戏,比如:“我是小小播报员”“看谁说得又快又准”和“绕口令比赛”等,以此正强化他们的口腔肌肉记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回顾练习,这样他们“说”的能力就会很快提高。

在“读”的方面,中国有句古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实际上大多数留学生只是知道这个字或者词的发音,并不懂它的意思,他们可以读出来,让任课老师误以为会读就是已经掌握,其实不然。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但是这个方法对于中级阶段及以下的留学生来说其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复述”的方法。“复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在课文中挖几处关键词,看看他们是否掌握;第二阶段可以只提供关键词,让他们根据关键词复述整段内容;第三阶段去掉关键词,直接复述。这个方法不仅可以逐段练习,而且可以整篇复习。应用以上两种方法不仅可以促使留学生们对文章内容感兴趣、提高阅读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能力,方便教师实时监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一举多得。

在“写”的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汉字的笔顺、结构和书写所占的比重其实并没有“听”与“说”所占的比重大,但它仍旧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实际书写时,留学生写出的汉字更像是“照猫画虎”,根本不顾之前学习的笔顺和结构。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针对大家普遍存在问题的汉字进行板书演示,同学们跟着模仿练习,在演示时可以加入一些启发性的观点。如在课堂中,笔者发现“喝”的右下部分,很多学生在书写完“撇”之后,紧接着写“竖”,这样书写可能是受到了“口”字书写的影响,产生了负迁移。笔者尝试告诉学生,“撇”之后是“横折钩”,想要喝水就要用杯子,“撇”像杯盖,“横折钩”像杯把,最后一笔“竖折”是杯身。当同学们想喝茶的时候,先要有杯盖、杯把,杯中放好了茶叶,最后在杯中倒上水,将杯子密封起来,才能喝到茶。这样的简单解释之后同学们在书写中普遍纠正了“喝”字右下部分的笔顺问题。

二、教授内容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对于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教师们只专注于如何教好某节课程则远远不够。很多留学生会对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特定词汇和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会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还是混淆不清,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准备得更加充分,要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变动。例如在某次课后练习讲练时,发现留学生始终不能掌握“把字句”其要义,即使是在之前的课程中学过,还是反复出错。课后笔者专门总结了“把字句”的概念和特点,主要参考书籍是《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和《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卢福波著),但是又一次讲解整理好的概念时,发现留学生不知所云。笔者尝试将复杂的“把字句”理论知识简化为简单、易懂和容易被接受的公式,适用于大部分“把字句”,这样既可以表现出“把字句”的特点,又可以启发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把字句”要义。之后每遇到把字句笔者都会强调,现在留学生对“把字句”的理解和掌握已经有很大进步。

在讲解汉字时,同样可以利用汉字的“六书”启发留学生。如象形字“伞”“山”“田”等,这些象形汉字的构字一目了然。在区分“鸟”和“乌”时,告诉学生画“鸟”要“点睛”,可以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让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接触到一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时,很多教师会提前准备大量照片、影视作品或者文学片段在课堂讲解,但是有的学生却不满足于此。当留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新文化时一定会产生浓厚兴趣,教师们在教学之前应该准备得更加充分。例如在讲授“京剧”相关教程时,教师可以拿一些脸谱让学生们直观感受,鼓励他们每个人动手做一个脸谱去直观体验,也可以准备几件简单的服饰,几句简单的戏词,这样会使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汉语等级和交际能力。因为每个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不同、目的不同及国别不同,教师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启发式教学思想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教师应启发学生学习,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每个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总而言之,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运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强化了教学效果;既可以用来启发留学生自主学习,使留学生们愿意自主探索,又可以不断启发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好每一节课,是一举多得的优秀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永梅.初中语文启发式教学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薛勇武.《论语》译评[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3]梁涛.孟子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冯克正,傅庆生.诸子百家大辞典[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5][清]李光波.礼记述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6]孙海丽,张慧君.论启发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7]迟春芳.浅论语文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4).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启发式教学教学应用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