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ET-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05-07赵永才李少情

河北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空腹血浆下肢

寿 璋, 赵永才, 张 燕, 李少情

(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糖尿病四科, 河北 沧州 061000)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病情进展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展多较为缓慢,血管病变初期多较为隐匿,不利于临床的及早发现与治疗,且一旦发病多无法逆转,已成为现阶段糖尿病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继发性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平滑肌和纤维细胞异常增生所导致的动脉中膜、外膜不同程度的增厚、纤维化和钙化,现阶段虽然用于治疗T2DM血管病变的药物较多,但临床疗效多不理想[1]。内皮素(Endothelin,ET)为一种具有21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对于血管具有较强的促进收缩及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浆ET-1水平明显增加,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因此,ET-1在多种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李喜梅等[3]发现,在糖尿病血管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ET-1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外研究已明确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浆中ET-1含量异常,但关于其与不同程度大血管病变相关性尚未见有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对T2DM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血浆中ET-1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ET-1与T2DM及其不同程度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136例。纳入标准: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中关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4]患者,无其他可导致下肢动脉病变疾病,患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外伤或感染者,存在恶性病变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本研究采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测定结果进行分组:轻度下肢动脉硬化组84例(0.7≤ABI<0.9),年龄为63~76岁,平均年龄为(68.27±4.31)岁;中度下肢动脉硬化组36例(0.5≤ABI<0.7),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为(72.54±3.26)岁;重度下肢动脉硬化组16例(ABI<0.5),年龄68~78岁,平均年龄为(75.64±4.44)岁。

1.2方法:收集所有纳入研究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史等。患者空腹8h后取外周静脉血,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测定使用色谱法;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ET-1采用酶联吸附法测定。ABI测定:采用血流探测仪取患者双侧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为踝收缩压,在分别除以患者肱动脉收缩压,即可得到ABI值。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TC、TG、HDL-C、LDL-C、年龄、性别、吸烟史及ET-1等指标。

2 结 果

2.1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资料对比:三组患者年龄、BMI及TG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TC、LDL及ET-1在轻度组与重度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重度组HDL水平低于中度组(P<0.05);轻度组患者病程与重度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果见表1。

2.2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ET-1均为影响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2.3ET-1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可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ET-1呈正相关关系(r=0.336,P=0.000),见图1。

表1 不同程度下肢大动脉病变临床资料对比

表2 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 ET-1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下肢动脉硬化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病理改变为动脉内膜粥硬化[5]。而在粥样动脉硬化受血压、血脂、ET-1及肥胖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因此控制高危人群上述指标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对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内径降低可引起血流降低,破坏血浆层流,促进血小板在血管病变处沉积,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动脉完全阻塞,从而引起患者肢体坏死,若未进行及时干预,甚至可导致患肢坏疽。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等为临床上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常使用的指标。血糖水平异常可影响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糖代谢产物又可进一步的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内源性舒血管因子含量降低,缩血管因子合成释放增加,从而导致动脉张力增加,管腔直径减小,促进下肢动脉病变进展。本研究结果表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越高,患者血浆中的TC、TG及LDL水平越高,HDL水平越低。

ET为一种具有21个氨基酸的短肽,对血管具有极强的促进收缩作用,且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分裂,为现阶段机体中已知的缩血管作用最强的多肽物质。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病理改变为内皮损伤。急性血糖水平异常对内皮细胞功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长期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内皮细胞非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增加,AGEs对蛋白质功能及基因转录翻译具有抑制作用,且还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从而对细胞信号传导进行抑制,进而刺激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的分化增殖,引起促血管收缩因子的合成释放[7]。ET-1可反映血管内皮合成分泌功能的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可促进ET-1的释放,使血浆中ET-1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该物质能够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因此ET-1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大动脉病变的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ET-1均为影响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可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ET-1呈正相关关系(r=0.336,P=0.000)。

现阶段,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还尚未明确。高血糖引起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等因素相关,且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8]。糖尿病为下肢动脉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均将患者入院后的空腹血糖作为评价下肢动脉病变的指标。虽然空腹血糖可反应出患者抽血时血糖情况,但容易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对下肢动脉病变评价可靠性较差,故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为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及ET-1,与ET-1呈正相关关系。

猜你喜欢

空腹血浆下肢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空腹喝水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