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下新闻伦理的新思考

2020-05-06赵盼盼王瑞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闻伦理融媒时代

赵盼盼 王瑞

摘要:融媒时代的到来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新时代里,稀缺资源的主体不再是媒介,而是受众的关注度。如今新技术逐渐兴起,方便了新闻工作者,也導致了新闻伦理失范现象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分析新闻伦理在行业发展中缺失的原因,从而对当下新闻工作者如何在融媒环境下坚守新闻伦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融媒时代;新闻伦理;创新坚守

一、当前新闻伦理缺失的原因

(一)技术赋权,新闻生产内容自由化

技术赋权是指通过传播活动使得精英主义垄断被打破,话语权重新分配这一现象,这也代表着传播具有了自由、民主的意义。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媒体权力下放,受众无需依靠政治、经济力量便可较为自由地表达意见,进行内容生产。媒介议程设置的功能也大幅降低,受众的个人议程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术的赋权以及个人议程的强化导致传统媒体境况改变,地位逐渐下降。由此新闻生产日益自由化,受众缺少专业主义和伦理规范,内容缺乏新闻价值有待考究。在这个“异化”的技术时代下,新闻伦理逐渐被技术所吞噬。在这个“异化”的技术时代下,新闻伦理逐渐被技术所吞噬。

(二)盲目迎合受众,理性让位于流量

融媒时代下,受众有限的关注度成为了各大媒介争抢的主要资源。如今的媒体很大程度上被利益所引导,为了获得阅读量与点击量,盲目迎合受众,不断降低新闻门槛,模糊新闻焦点,导致大量的“标题党”和反转新闻出现。同时后真相时代下,受众更愿意在网上宣泄自己的情绪而非关注事实真相。媒介为获取获得流量,会在观察受众舆论导向后,盲目发表能引起受众共鸣的信息。当媒体仅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不再以传播真相为首要出发点时,只会造成新闻伦理失范。

(三)把关缺失,媒体监管力度不足

当今时代,技术的发展为传媒现状注入了新活力,各类新媒体平台纷纷进入新闻传播行业,不仅传统媒体把握机遇创建官方账号,受众处于以获得媒体关注为荣的心理,为提升自身影响力也创建自己的个人账号。在这种环境下,新闻信息的发布打破了原有的把关机制,尤其是个人账号发布信息时,自己就是把关人,即便信息来源没有查明,可为了获得他人关注与热议,这类信息也会被发布到媒体平台,加速其蔓延扩散。同时网络监管不到位,用户媒介素养整体较低等,都会导致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

二、如何创新性坚守新闻伦理

(一)坚守新闻媒体及工作者的自律,强化新新闻专业主义

在融媒时代,新闻传播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及工作者应在坚守新闻伦理的基础上去满足受众,不能盲目迎合受众。首先应坚持“内容为王”,不能让理性让位于流量。新闻媒介及工作者是真实性的代表,不能进行恶性营销和炒作,要从自身克制新闻泛娱乐化的倾向,做重要真相的发布者。同时当下的行业形势表明新的传播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垄断的现象,普通受众可通过个人媒体平台发声,这时新闻媒体及工作者就要创新把关机制,把技术赋权与自我把关结合起来,强化新新闻专业主义,推进新闻伦理的创新}生发展。

(二)坚守技术伦理与信息伦理,完善智能化传播技术的运用

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仅靠新闻工作者是不够的,必要的技术约束也是帮助传媒建立信息伦理和技术伦理的有效手段。如今伴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提升,新闻传播行业发展迎来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对新闻媒体的发展方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虽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隐私泄露、算法偏见等,但只要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立足于伦理意义重新审视新闻工作的价值,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就能推动这一行业在融媒时代下的新发展。

(三)坚守伦理的政策法规,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政策和法律的双重约束,制定富有弹性的伦理政策和法规是坚守新闻伦理的基本手段,这也可以时刻提醒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守好伦理道德底线。在技术赋权的时代下,各种自由更要求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守好伦理道德的政策与法规,做好行业的先锋与典范。技术的发展方便了新闻工作者,但同时使其面临了一定的诱惑,新闻工作者在加强自律时也要守好伦理道德底线,自觉遵守国家新闻法规,尊重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在新闻工作中出现不当现象。在融媒时代下不能因为技术的支撑而放弃了伦理道德,每个新闻人更应做的是在坚守基础上创新,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新闻伦理融媒时代
浅析融媒时代新闻编辑的发展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几个关键动作
基于校园媒体整合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融媒时代军事评论创新思考
媒介逼视现象的新闻伦理分析
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媒介伦理失范探析
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融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