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2016-10-15赵婷

中国市场 2016年34期
关键词:融媒时代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婷

[摘要]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着眼于发掘和保护,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化的存在形态;着眼于整理和还原,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化的存在形态;以积极“融入”的姿态,提高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效率;从“凸显”的高度,丰富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转化成效;通过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考察和理论研究,形成对真实、拙朴、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重新倡导和重新开发的文化模式。

[关键词]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133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普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渗透、资源互补,全媒体矩阵遍地开花,诸多媒体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态势,信息覆盖面与传播效果进一步增强,媒体融合的现代传播趋势愈加明了。尤其是201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进行部署,拉开了融媒时代的大幕。

我们应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以及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型传播端,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性特征,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其作为文化复合体不断演化和历史价值的不断实现。

1 历史与现场: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早期农耕、渔猎等生活环境下产生的诸多文化物象的延续和集体精神的传递,生动地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文化意象和审美价值,是传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基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被忽略已久的民间社会,发掘研究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的、表现他们的生活及其审美理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保护民族文化的基因,为民族的发展和振兴保留更多的文化资源,使华夏民族的文化品格不掉色、不变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的展存和保护。

1.1 着眼于发掘和保护,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化的存在形态钩沉

当前,传统手工技艺、口述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及其相关实物和文化空间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被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钩沉与重视起来,具体工作涉及保护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具体项目的完整技艺以及结合时代特色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积极探索其产业化形态等。整个保护工作的核心,是各地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并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培养继承人,力争摆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入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6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达30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70项”。至此,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第一的国家。

1.2 着眼于整理和还原,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化的存在形态实现

随着保护实践的深入,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团体挖掘出来,分别入选国家、省、市、县各级保护目录,基本构建起各地各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2014年7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一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短时间内,就从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征集到5000余件展品。在这些展品中,除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以及现代还原的历史景象,更多的是各地录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其中,仅《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集》就包括了上百张光盘,全面记录了山东省首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这些信息承载形式,已经成为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重要方式,不断扩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和手段。”

2 融入与凸显: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转化

如果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保护和影像还原,是为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而在现代社会建立的一个容量巨大,且传播快捷、欣赏便宜的数字空间。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静止的保存和“仅供参观”,到融入、参与到当下社会生活中,为现代人提供文化精神滋养,正是融媒时代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旨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种信息手段的复合并用已把社会演化为大数据时代,对产生于乡土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其如何在当今社会找到合理的社会定位也就迫在眉睫。

2.1 以积极“融入”的姿态,提高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效率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诉诸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诸种媒体形态,满足不同媒体形态受众的文化需求,是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种媒体形态可以使人们轻松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共享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各大门户网站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网站,应把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和挖掘材料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提交到网站,采取多种方式以图文影音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遗产项目与传播者、遗产项目与传承人等之间的文化信息互通,有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普及和价值解读,使其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结合渊源颇深的传统节日和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开展各式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展示出来,让当代人在近距离参与、触摸传统技艺的同时,提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2.2 从“凸显”的高度,丰富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转化成效

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广泛互联的智能终端格局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当下,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与现代社会生活是脱节的,这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和保护传承呈现式微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我们亟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传播与传承等问题开展系统研究。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人的延伸。在融媒时代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应将融媒时代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对众多传统技艺生命的激活与创新,使其在当今社会中扎根、绽放。具体而言,我们要在充分获取、存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呈现与决策工具,发现不同数据间的相关性,洞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发展的可能性和价值所在,并结合现代社会审美需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样式的再阐释和再创作,实现其在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上的提升,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时代传承的新范式。

如上所述,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数据挖掘与传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转化与利用,则是对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新考验,也将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其社会功用转化的新范式。

3 宏观与细节: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推动

媒体融合时代侵蚀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语境。认识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融媒时代的价值,需要通过加强对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全方位考察和系统的学术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艺术形式出发,审视人的精神本质和求美欲求,形成对真实、拙朴、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审视、重新倡导和重新开发的文化潮流。

在对融媒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将宏观理论体系的建构与个案细节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大众不仅时刻体验到新媒体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上的风采,更能深入体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核中的意蕴,在系统的宏观概述、理论建构与生动的细节描摹、鲜活故事中,逐渐沉淀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民族文化品格的认同和践行。

3.1 就宏观研究而言,做好系统研究和理论框架体系构建

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使受众广泛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围”——如其历史、原则、地位、分类等之后,仍没有深入研究和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因此,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形式、特点和价值功能的分析,研究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化创造、符号表现、欲求传达等,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视域的扩大并改变单纯理论丰富、文化解读单薄的窘迫境遇,既是保护实践催迫的现实需要,又是系统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需要。从文化内部认同和社会秩序维持的角度上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和保护实践的学术研究,不仅是传承民族原生文化的需要,也是在时空的历史脉络之内,寻找不同区域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原因,探讨大一统的传统国家的发展之动力,终而推进民族兴旺繁荣的重要路径。

3.2 就微观研究来讲,做好个案调研和文化细节的考证

在田野考察、文献搜集、口述记录等过程中,要从不断的积累中成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累的认识,窥测当时曾贯注于其间的个体和集体的生命跃动,从而厘清民间文化发展的潜在规律,为新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借鉴。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在社会史研究“回到历史现场”的意识与方法指导之下,进行历史民间文献的调查与研究,成为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搜集资料的过程,更是培养历史情境感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变成了“我的文化”和“我们的传统”。

我们应充分利用融媒时代的信息技术便利,沉下心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观念、创作思想、构成原理、工艺技法,充满理性而又不乏感情地去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情节、自然多元的形象载体以及浓缩历史与现实的主题旨意。唯有综合利用融媒时代的不同信息工具,方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全面开展,从而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崭新的文化保护模式,而不仅仅使其沉沦为一场文化保护运动。

参考文献:

[1]陈明兵.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1):104.

[2]李新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版成果展[N].中国文化报,2014-07-01.

猜你喜欢

融媒时代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几个关键动作
基于校园媒体整合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融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