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有效对话学习活动新策略探究

2020-05-06曹秋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有效对话

曹秋华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对话学习活动,是文本的价值体现,是学生的自我建构,也是不同时空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早日呈现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百花齐放般的勃勃生机,本文分别从逆引交流和共同学习两方面展开论述,谈谈有效对话学习活动的新策略。

【关键词】有效对话 逆引交流 共同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对话学习活动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不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表面温度,也不是为了追求课堂的形式多样,而是为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有效思维,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效的对话学习活动,是文本的价值体现,是学生的自我建构,也是不同时空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以下,笔者结合诸多一线课堂实例,分别从逆引交流和共同学习两方面展开论述,谈谈有效对话学习活动的新策略探究。

一、逆引交流——对话学习新高度

“英语首先是语言”,交流是体现语言运用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作为非母语性语言,学生要想习得更为规范的语言,课堂自然成了交流语言的主阵地。在笔者所见诸多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训练语用的形式。就交流技巧而言,所见的大部分课堂都是“顺导”,即顺势而答,不拐弯抹角,不反问,也没有否定,教学流程顺畅。但笔者也发现,课堂上偶尔呈现的“逆引”式交流,即引导学生反向思考问题,它能更深入地激活学生思维,并成为学生交流、运用语言的新动力。以下笔者就以译林新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Period 1)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例,谈谈“逆引”的运用体现。

Step 3 Practice: Ask one by one

T: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S1:I like... I ca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S2?

S2:I like...I ca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S3?

...

T-S1-S2-S3-S4...

Step 4 Production:教师换位提问,学生反向思考

T(PPT逐个呈现四季不同风景的画面,最后一张停在夏季): Which season do I like? Can you guess?

S1(学生满怀信心):Do you like summer?

T:Sorry, I dont. Its too hot.

S1(学生稍有语顿):Er... Do you like winter?

T:Oh, no! Its too cold. Which season can we go boating and fly kites?

S1(学生恍然大悟):Oh! Its spring.

T:Great! I like spring.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前后思维变化可谓一问三波折:当教师借景提问“Which season do I like?”时,因为受PPT“蒙骗”,学生满怀自信地“妙答”了问题;当教师马上以一句“Sorry, I dont. Its too hot.” 作为“挡路石”反弹了学生的猜测时,学生稍有语顿,进入思维发散阶段“Er... Do you like winter?”;紧接着,当教师再以一句“Oh, no! Its too cold. Which season can we go boating and fly kites? ”作为“跳板”让学生可以借此一跃时,学生恍然大悟,进入思维整理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恍然大悟,是因为教师给予的“跳板”激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当顺、逆思维在学生脑海碰撞的一刹那便擦出了正确的火花。可见,教师的反向引导,促成了高效的“拨开云雾见青天”式的点拨教学,也成就了学生所喜欢的“一惊一乍”式的“小把戏”课堂。在此可见,脱离“顺势导向”轨道的“逆向牵引”,成了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并锻炼学生语用的新动力,最终成功地把学生推向了熟练运用语言的巅峰。

誠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话交流,本就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交流层次的过简或过繁、过深或过浅,都不能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唯有适时、适量、适当、适度的问题,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以上案例中,以Practice为铺垫的Production中的“逆引”环节设计,其作用显著有以下三点:

(1)“逆引”增加了交流话题的“梯度性”。如果说Practice环节中的话题设计位于第一梯层的话,那么Production中的话题产出则位于第二梯层。如,从“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I like...”到“Which season do I like? You like...”的人称变换。教师的提问自是问在知识的重难点,问在学生的疑问处,细微的人称变化又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讨论和探究。以上符合学生学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积累的“梯度”式问题交流,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不再停留在浅表层。

(2)“逆引”增加了话题交流的“灵活性”。 如,教师“故意”安放在学生面前的“绊脚石” ,以此提醒学生不是所有的答案都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口而出的。因为在学生一贯的知识积累中,他们对一般疑问句的答句掌握熟练度(包括书写),“Yes, ...”要远超于“No, ...”,明显偏向于“肯定回答”。所以,在以上案例片段中,上课教师的“Sorry, I dont. Its too hot.”故意颠覆了学生的常规思路,“逼迫”他们沿着话题的反方向去思考,增强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逆引”增加了交流话题的“趣味性”。如,从“Its too hot.”到“Its too cold.”的季节温差突变带来的思维逆转以及“Which season can we go boating and fly kites? ”的诱发式引导,给予学生的都是“跳一跳,摘到桃”式的自主获得知识后的刺激和愉悦。其一,学生看到了自己思考与教师思考的差距,发现了彼此解决问题方式的差距,促使學生学会思考;其二,学生在遇到“学习障碍”的时候,教师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动力所在。

为此,教师偶尔采用的“逆引”式课堂交流,能很快地把知识转化为英语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新动力。所以,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善于积累和重视课堂上对话交流的技巧,提升交流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发式地产生争先恐后表现的欲望,既可以让学生有所悟、所获,又能使学生有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共同学习——对话学习新体验

共同学习(Learning Together),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集合交流、探究、比较和梳理为一体的小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彼此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发丰富的多元化猜想。“集众思,广忠益”。“个体和个体之间,就像每一颗单独的树,树如果在同一片土地上的话,它的树根长到底下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盘根错节在一起,可挡风御沙。”诸多英语课堂教学实例也证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不仅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多方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多维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笔者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Project 1 Around the city为例,谈谈共同学习在有效对话学习活动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本单元内容是对之前所学(Unit1~Unit4)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它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在描述出行方式以及路线的基础上,制作简易交通地图(出行路线),以此综合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和动脑能力。在设计流程上,先复习Unit 1~Unit 4所学的语言知识;然后结合知识点,学生在理解操作步骤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交通路线;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具体反馈。在此,以第一小组为例,该小组的学习任务是设计由某小学(A点)到某景点(B点)的交通路线。首先,学生一起读图,看清图意;接着,由A-B之间的距离,学生商讨最佳交通工具;然后,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交通高峰期、油耗、节能环保等),确定最佳出行时间;最后,结论得出最佳交通方式(路线)。在以上案例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学生立足于集英语、数学、美术、品德、综合实践等多学科融合的语言运用平台上,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融合了多元思维活动的联合体。他们一起经历“阅读地图”“设计路线”“计算路程”“考虑油耗”“反思经验”等过程。在互相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理性判断的思维辨析能力,也让学生享受到了英语语言在实际生活中被充分运用的魅力,使学习变得更加真实、立体和趣味。

追加分析以上案例,学生通过共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首先,学生要在地图上找到学校以及目的地的位置。看似简单的任务实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学生不仅要能看懂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还要能在平面图中沿线找到最终地点位置。其次,在设计最佳出行方式的取舍过程中,组员们要综合考虑路程距离、花费时间、行驶速度、交通路况和环保出行等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对出行路线做出合理规划。在数学、地理和社会等学科的融合基础上,学生还要有较强的整合信息和加工信息能力。在这样一个建构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学生对已感知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取等多方向的思维活动,促使产生大量答案,同时也获得最佳答案,进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强调发散学生对话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与“核心素养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非常契合,满足了学生多样认知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学习活动这个平台上、在实践体验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知与知识。

综上所述,如果把学生的创新潜能比作一座丰富的矿藏,那么精心组织课堂对话学习活动的教师就是矿藏的开发者,而参与活动的学生则是勘探和开采矿藏的直接参与者。有效的课堂对话学习活动是教学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无痕生成。它能使对话学习过程达到一个新深度,使对话学习水平达到一个新境界,使对话学习内容达到一个新宽度。为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早日呈现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百花齐放般的勃勃生机,教师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彭熹.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6(9).

[2]刘敬文.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

[3]刘妲治. 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6(2).

[4]李艳文.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 学周刊,2016(5).

[5]张琦.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途径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 学周刊,2016(8).

猜你喜欢

有效对话
构建有效对话创设灵动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有效师生对话的策略探究
艺术的提问 有效的对话
有效对话——让儿童的灵性在课堂上飞扬
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有效对话”的策略
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 进行课堂的有效对话
有效对话,构建灵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让学生在兴趣之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