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现代数学词典《算学名词汇编》探析
2020-05-06郑鸳鸳
郑鸳鸳
摘 要:《算学名词汇编》是中国首部现代数学词典。其中名词历经4次审查,约有80%以上译名与今译名相近或相同。这些名词虽因经费、人员等因素限制,当时未能得到全面推广,但仍产生一定影响,并成为后世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的重要借鉴对象。《算学名词汇编》的编订过程从侧面映射出科学活动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关键词:数学名词;《算学名词汇编》;编订;审查
Abstract:“Suanxue Mingci Huibian” is the first modern mathematical dictionary in China. After four reviews, more than 80% of the nouns were similar or identical to the current ones. Although these terms were not fully popularized at that time due to financial and personnel constraints, they still had some impact. These nouns are also important reference objects for future generations in the examin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mathematical nouns.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of “Suanxue Mingci Huibian” also reflects that scientific activities need the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Keywords: mathematics term; “Suanxue Mingci Huibian”; compilation; examination
科学名词混乱现象,即许多教材、词典中的译名各不相同,在清末未得解决,民初已较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1912年即有学者表示统一译名当先组织学社,并提议各学社应组织起来,共同商议名词统一之事[1]。1916年2月11日,医学名词审查会正式成立。为实现医学名词的完全统一,该审查会于1918年11月22日扩充为科学名词审查会。自此,科学名词审查会负责统一和审查科学名词逾9年。其关于数学名词的成果为《算学名词汇编》[2],于1938年出版。清末编订名词馆曾编订《数学中英名词对照表》,其中主要包括初等数学名词。而《算学名词汇编》包括初、高等数学名词,高等数学名词居多数。
《算学名词汇编》是中国首部现代数学词典,在中国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值得研究。
然而,学界迄今对《算学名词汇编》尚无专门的探讨。仅见少数论著简略提及其编订经过,如马祖毅等的《中国翻译通史(现当代部分)》[3],温昌斌的《民国科技译名统一工作实践与理论》[4],廖七一、杨全红、高伟等的《抗战时期重庆翻译研究》[5]等。鉴于此,本文基于《算学名词汇编》、《中华医学杂志》、《科学》杂志等相关原始文献,从编订经过、名词变化、与今译名对比情况、影响等方面,对《算学名词汇编》进行系统的考查。
一 《算学名词汇编》的编订
民国初年,整个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百废待兴的过渡时期,教育也不例外。中国教育发展进入一个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时期。为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北京政府开启新教育改革[6]。然而,作为科学传播与教育的基础,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未能及时得到官方重视。民间科学团体便担起重任,成立了科学名词审查会。
《算学名词汇编》是科学名词审查会的众多成果之一。其编订流程大致为:先由专家起草名词草案,再组织专家审查名词,最后出版。数学名词草案原由姜立夫和胡明复共同起草,胡明复逝世后,便由姜立夫独立完成[7]。数学名词历经4次审查,并依照性质发表在《科学》杂志上。1931年审查完成后,曹惠群①对数学名词加以整理。1938年10月,《算学名词汇编》[8]正式出版。
1. 名词审查过程
1923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第九次大会开始审查数学名词。7月5—8日,算学组②开会审查普通、数学、代数学、代数解析学和微积分(后附函数论名词)5种名词[9]。会后,整理出版《数学、代数学、解析学名词》。并于1925年经教育部审定后,在《科学》杂志上发表。1924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十次大会审查初等几何、平面三角、球面三角、解析几何、二次曲线曲面、投影几何学、直线几何学7种名词[10]。但审查本并未出版,相关审查记录也已散佚[11]。1925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十一次大会又审查代数学及微积分、函数论③、微分几何学、超越曲线曲面、高等解析学5种名词[12]。此次审查本也未出版,且审查记录散佚[11]。
因时间、经费、交通与部分团体的名词草案未完成等因素限制,科学名词审查会未能审查余下数学名词。1927年,在得知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即将成立后,科学名词审查会决定解散[13]。1931年7月,中国科学社在镇江举行第十六次年会,并审查代数几何学、代数曲线曲面、高等几何学、非欧几何学、多元几何学5种名词[8]。至此,数学名词审查完毕。
对于审查方法,科学名词审查会的《章程》中规定:到会人数三分之二以上决定者,作为统一之名词;不满三分之二者,取得票较多的两种名词再决一次,若仍不满三分之二,则两者并存,得票较多者列在前面;第二次公决时,若有人主张尚待考查,则留到下一日议决[14]。至于实际审查中是否按照這一方法,则因历届记录散佚而无从考查。不过,所审数学名词中存在并列等现象,间接证实审查人员并未摒弃《章程》中规定的审查方法。
2. 审查人员分析
数学名词审查工作的完成离不开审查人员的努力。1923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第九次大会数学名词审查人员包括姜立夫(主席)、何鲁(书记)、顾宝瑚、段抚群、胡明复、段子燮、周剑虎、吴广涵、胡敦复和吴在渊[15]。1924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十次大会数学名词审查人员有姜立夫(主席)、段抚群(书记)、胡明复、裘冲曼、何鲁、张海秋、秦汾、王刚森和吴广涵[16]。1925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十一次大会数学名词审查人员为胡文耀(主席)、裘冲曼(书记)、胡明复、姜立夫、熊庆来和段子燮[12]。1931年7月,中国科学社召集姜立夫、熊庆来、钱宝琮、胡敦复、褚一飞等专家审查余下数学名词[17]。现将历届数学名词审查人员情况汇总于表1。
从教育背景来看,除不详者,17位审查人员中有13人曾出国留学,将近审查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三。大多数人获得高级学位,姜立夫、胡明复2人获博士学位,段抚群、何鲁、秦汾、熊庆来、段子燮5人获硕士学位。其中,留美者最多,有5人;留法者次之,有4人;留日者较少,有2人;留英者最少,有1人。还有部分学者从事科研活动,如熊庆来多年来从事亚纯函数方面的研究,共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吴在渊与姜立夫也从事少量数学研究工作,前者主要研究数论,后者主要研究圆素和球素问题[18]。可见,这些审查人员大都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接受过高等数学教育,不同于清末编订名词馆中仅为新学译才的编订人员。
就时任职务而言,有大学校长、主任、教授、副教授、中小学校长、中小学教师、政府干部、出版机构人员和留学生,所涉职务较为丰富。其中,教授人数最多,将近总人数的一半。不少审查人员的职务较为重要,在其任职机构的数学教育改革中具有发言权,甚至是决策权。而且,部分审查人员身兼数职,甚至在不同机构任职。另外,林学教育家张海秋曾参与1924年的数学名词审查工作。其他学者的参与,既可以在数学名词审查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又可为本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吸取经验。
就审查人员供职单位来看,有政府、大学、专门学校、中学、小学和出版机构,涵盖范围较广。在大学供职的人数最多,有10人。这些大学既包括国立学校,也包括私立学校,且大多为国内重要院校,如私立南开大学、私立大同大学、国立东南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另外,这些单位分布区域较为集中,主要位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就参与审查次数来看,有4次、3次、2次和1次。参与4次和3次的人数皆为1个,分别为姜立夫和胡明复。参与2次和1次的人数较多,分别有8个和7个。同时,可以看出国内不少优秀的数学家或数学教育家参与了2次及以上数学名词审查工作,如姜立夫、胡明复、熊庆来、何鲁、胡敦复等。
3.定名原则
对于定名原则,其“例言”中表示“以‘意义准确 ‘避歧义与‘有系统为原则;以旧译名与日名为根据。凡旧译与日名之能合上之原则者,择一用之;其不合者,酌改或重拟”[8],即主要遵循准确性、科学性、明了性、系统性、约定俗成性等原则。
《算学名词汇编》中数学名词的选用较为考究,广泛而不生僻,博取汉语与西文之长而自成一体。如“‘虚,‘实,‘复,‘整,‘分,‘常,‘变,‘全,‘偏等字,类皆有专用之义,他处均避之;‘次,‘级二字,又‘叙列,‘级数,‘连级数三名词,世多混用,即西文原名亦然,今特分别指定,不予通融;‘无限,‘无穷,‘无尽三字用法各异”[8]。同时,可看出其在具体定名过程中,还遵循以意译为主、单义性、融入语言特点等原则。
二 《算学名词汇编》名词分析
1.名词变化
《数学、代数学、解析学名词》审定前后的名词有所出入。对比发现,审定后部分名词译名更接近今译名,并有“To complete square”与“Mean or middle terms”的译名与今译名相同。但总体而言,审定前后数学名词并无太大出入。可见,教育部在审定数学名词的过程中尊重各专家的审查结果,并未对其进行过多的改动。这有利于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避免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现象,从而提高数学名词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科学名词审查会历届审查或审定的数学名词与《算学名词汇编》中的名词也有出入。两者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数学名词的译名方面(如表2)。
由表2可知,共有45个数学名词的译名发生变化。相对于《科学》杂志,《算学名词汇编》在名词翻译方面更为准确,如“Amplitude”与“Argument”不再统一译为“角”,而将两者区分开来,分别译为“幅度”与“辐角”等。并有更多译名流传至今,即《算学名词汇编》中译名与今译名有重合部分的数学名词较多,还有3个数学名词的译名与今译名一致,即“Necessary condition”“Modulus”与“Successive difference”。另外,在《科学》中待定的数学名词“Common factor”与“Fundamental mesh”的译名被确定下来,而且与今译名相近。可见,这次变化对数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工作有一定推动作用。
2.与今译名对比
《算学名词汇编》中译名与今译名相近或相同的数学名词较多,约占总数的80%以上,故为方便起见,现将译名与今译名相差较大的数学名词略加整理(如表3)。
表中共64个数学名词,约仅占总数的2%。其中,有些名词译名在含义上有较大差别,如“Biquadratic equation”一词,此处译名为“四次方程”,指未知数最高次数为四次的多项式方程,而今译名为“双二次方程”,指移项且合并同类项后,只含有偶次项的四次方程;“Tetrahexahedron”一词,此处译名为“二十四面体”,指具有二十四个平面的多面体,而今譯名为“四六面体”,指由24个两两平行的三角形组成的,恰似由正方体的每个面变为四个等腰三角形而形成的(这四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顶)等。
部分由表中名词组成的复合名词的译名与今译名也有所出入。除此之外,还有300多个数学名词的译名待定,约占总数的10%。总体来说,译名与今译名相近或相同的数学名词占总数的较大部分。
三 《算学名词汇编》中名词的影响
当时,为扩大所审数学名词的影响,科学名词审查会主要采取三种推广措施,即出版审查通过的数学名词,如《数学、代数学、解析学名词》《算学名词汇编》的出版;利用杂志做宣传,如在《科学》上发表历届审查或审定的数学名词;将审查通过的数学名词本送给各大学、专门学校和专家,以便他们使用,如1924年科学名词审查会赠给清华大学一本《数学、代数学、解析学名词》[19]等[20]。
这些措施确实有一定成效。部分数学书籍表示书中名词译名尽量以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定为准,如余介石、周雪鸥译的皮阿乔(H.T.H.Piaggio,1884—1967)的《微分方程式》[21],除音译专有名词与少数科学名词审查会未涉及的名词外,其余名词译名大都与科学名词审查会决定的译名相同或相近[22];马纯德著的《初等代数学》[23],除“Braces”“Bar”“Vinculum”等少数名词译名外,其余名词译名确系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定;吴在渊编、胡敦复和胡明复校的《新中学初级几何学》[24],于1924年出版,部分数学名词因还未经科学名词审查会审查而暂时采用最通行的译名,其余名词译名则一律以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定为准。
还有一些数学书籍虽未说明名词来源,但经对比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名词,如吴在渊编辑、胡敦复和胡明复校订的《代数学》(下册),除少数科学名词审查会未涉及的名词外,其余名词译名几乎与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者相同[25]。因此,《算学名词汇编》中的名词⑩在当时产生一定影响。
但这些数学名词并未得到全面推广,即有一些数学书籍与其不尽相符,如熊庆来著的《高等算学分析》,不采用的原因是时间紧张与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数学名词有不完善者[26];龙郁文译的霍尔(H.S.Hall,1848—1934)与奈特(S. R. Knight,1772—1847)的《高等代数学》[27]、傅溥著的《高中代数学》[28]、赵维汉与瞿文琳编的《高等混合数学讲义》[29]等,主要参考通行已久的数学名词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五点。其一,没有长期稳定的国家拨款支持。教育部实际上给予补助金为期仅5年且并未给足[30]。补助金停止后,名词工作更难进行[31]。其二,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名词工作主要靠各专家业余时间来做;每次大会实际到会代表人数太少,以致所审名词缺乏权威性[10]。其三,部分学校及学者不重视。如科学名词审查会请高校推举代表时,各校或是置之不理,或是复函谢绝[12]。其四,工作过程存在缺陷。如意见征集范围有待扩大,且征集时间需增加[32]。其五,缺少全国性的数学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在1935年成立,之后参与了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在此之前,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分别于1918年10月、1916年10月和1916年9月成立数理学会(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于1922年3月27日将其扩大为数理化学会),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9年3月成立数理化研究会[33]。到1927年,这四个学会都停止了。后于1928年春,中国数理学会诞生[34]。但这些学会对数学名词的关注较少[35]。
另外,国立编译馆数学名词草案是在《科学》杂志公布的科学名词审查会所审数学名词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算学名词汇编》中译名与今译名相近或相同的名词约占80%以上。因此,《算学名词汇编》中的名词对后世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影响较为深远。
四 结 语
《算学名词汇编》的编订,正值科技译名混乱的时期。尽管清末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名词统一活动,但成效甚微。民国初期,民间各科学团体组织科学名词审查会来审查科学名词,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随之开启。
《算学名词汇编》是科学名词审查会在数学名词审查方面的重要成果,是中国首部现代数学词典。其编订工作对后世数学名词审定与统一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原因可总结为: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期,出现了不少关注教育事业的现代科学团体;政府尽力发展现代科学教育,支持各类科学活动;不少出国学习数学的人员归国,且积极参与这一工作;科学名词审查会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名词审查方法与定名原则等。
但受经费不足、缺乏专职人员、工作过程存在缺陷、部分学校与学者不重视、缺少全国性数学学术团体等因素限制,《算学名词汇编》中的部分名词权威性不足,未能全面推广。不过,《算学名词汇编》对于现代数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且编订过程从侧面反映出政府与社会对科学活动的影响。
本文承蒙导师郭金海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他在文章的撰写、修改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特致谢忱!
注释
① 曹惠群(1885—1957),字梁厦。江苏宜兴人。1906年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化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留欧学生监督处秘书。1928年2月,被推选为私立上海大同大学校長。1942年后,任国立暨南大学、私立复旦大学、国立同济大学化学系教授。还曾任《化学世界》主编等。著有《近世无机化学》等。
② 该组原称“数学组”,但实际上此叫法不能包括所有名词,遂经各组联合会议议决,改为“算学组”。有的文献称为“算学名词审查组”。本文统称为“算学组”。
③ 微积分与函数论两种名词是在1923年未完成审查的数学名词。
④ 资料来源:《国立东南大学生活概况》1923年,61页;《国立东南大学概况》1924年,第3页;郭金海:《现代数学在中国的奠基:全面抗战前的大学数学系及其数学传播活动》,广东人民出版社,310-311页;华青、白水:《数学家小辞典》,知识出版社,192页;浙江省测绘志编纂委员会:《浙江省测绘志》,中国书籍出版社,692页;周川:《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福建教育出版社,331-332页;林吕建:《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浙江大学出版社,637页;周桂发、杨家润、张剑:《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书信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21页;《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高等学校》,200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⑤ 指1923—1925年和1931年参与数学名词审查期间所任职务。
⑥ 1925年与1931年审查数学名词时,学历是法国蒙柏里大学理学硕士。至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⑦ 资料来源:《科学》;曹惠群等:《算学名词汇编》,科学名词审查会,1938年;科学出版社名词室:《新英汉数学词汇》,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⑧ 表中方括号“[]”中的文字为可省略部分,六角括号“﹝﹞”中的文字可以代替其前的近邻文字,圆括号“()”中的内容为注释说明,下表同。
⑨ 资料来源:曹惠群等:《算学名词汇编》,科学名词审查会,1938年;科学出版社名词室:《新英汉数学词汇》,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⑩ 《算学名词汇编》成书较晚,此时还未出版。然其中名词较早便在《科学》杂志上公布。所以,文中称“《算学名词汇编》中的名词”较为准确。
参考文献
[1] 庄年.论统一译名当先组织学社[J].独立周报,1912(4):36-37.
[2] 杜良.编订名词馆与《数学中英名词对照表》的编订[J].中国科技术语,2016(3):53-58.
[3]马祖毅,等.中国翻译通史(现当代部分):第3卷[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43.
[4] 温昌斌.民国科技译名统一工作实践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8.
[5] 廖七一,杨全红,高伟,等.抗战时期重庆翻译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
[6] 周洪宇.创新与建设:教育史学科的重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619-621.
[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编·数学卷1[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5-52.
[8] 曹惠群,等.算学名词汇编[M].上海:科学名词审查会,1938.
[9] 科学名词审查会十二年间已审查审定之名词一览表[J].中华医学杂志,1928,14(3):187-188.
[10] 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十次大会在苏开会记[J].中华医学杂志,1924,10(5):416-430.
[11] 科学名词审查会十二年间已审查未审定之名词一览表[J].中华医学杂志,1928,14(3):188-189.
[12] 第十一届科学名词审查会在杭开会记[J].中华医学杂志,1925,11(4):295-311.
[13] 科学名词审查会(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执行部常会议决案[J].中华医学杂志,1928,14(1):68-76.
[14] 科学名词审查会章程(民国七年修正)[J].中华医学杂志,1919,5(1):58-59.
[15] 科学名词审查会.数学、代数学、解析学名词[M].上海:科学名词审查会,1924.
[16] 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十次会各团体出席代表一览[J].中华医学杂志,1924,10(5):423-425.
[17] 算学名词开会审查[J].社友,1931(14):2.
[18] 杜瑞芝.数学史辞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7:124-128.
[19] 图书馆新闻[J].清华周刊,1924,330:14.
[20] 温昌斌.中国近代的科学名词审查活动:1928—1949[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71-78.
[21] Piaggio H T H.微分方程式[M].余介石,周雪鸥,译.上海:国立编译馆,1935.
[22] Piaggio H T H. 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M].London: G.Bell and Sons, Ltd, 1920.
[23] 马纯德.初等代数学[M].北京:北平文化学社,1933.
[24] 吴在渊,编;胡敦复,胡明复,校.新中学初级几何学[M].上海:中华书局,1924.
[25] 吴在渊,编;胡敦复,胡明复,校.代数学:下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26] 熊庆来.高等算学分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7] Hall H S, Knight S R.高等代數学[M].龙郁文,译.出版社不详,1933.
[28] 傅溥.高中代数学[M].上海:世界书局,1931.
[29] 赵维汉,瞿文琳.高等混合数学讲义[M].开封:中州大学,1927.
[30] 科学名词审查会执行部报告[J].同德医药学,1924,8(2):58-64.
[31] 科学名词审查会之待议案[J].广济医刊,1925,2(8):96.
[32] 科学名词审查会征集意见[J].圣教杂志,1925,14(1):41.
[33] 张友余.二十世纪中国数学史料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43-61.
[34] 张友余.中国数理学会[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3(2):95-96.
[35] 郭金海.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数理学会[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33(4):49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