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各尽其妙
2020-05-06陈绪国
陈绪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分别是《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篇文章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各尽其妙。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其写景方法时,根据每篇课文写景方法的不同,对文章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处理,这样既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生动形象地写景状物,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其工笔写景,抒真实之情
《荷塘月色》的写作对象很明确:一是荷塘,二是月色。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景物,所以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的高妙呢?
笔者采用了“朗读—勾画—概括—仿写”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第4段,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笔者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作者描写的月下荷塘,勾画出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概括其写得精妙的方法。学生大多只能说出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笔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本段写景的手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感官的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听觉)、写景角度的变化(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正是这些手法的交叉运用,才将月下荷塘写得生动形象。
笔者随后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写一篇《夕阳中的青山江滩》。青山江滩原是防洪设施,现在变成江滩公园,是青山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但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对特定场景下的江滩仔细观察过,笔者先让学生抽时间去感受夕阳下的江滩,提醒学生观察落日时分太阳和云彩的特点、江水的特点、人的活动,以及夕阳下的景物与其他时段所见有何不同,这些景物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等;再让学生练笔,大部分学生都写得不错,下面就是一名学生的写作片段:
……我告别樟树时,正好碰见夕阳手忙脚乱地在调色盘中遍寻最艳的红、最丽的橙,只见它毫不吝啬地将它们向江水中泼去。一时间,我坠入了一個光与色的世界,漫江红遍,红色统领着一切;一阵微风,江面微波荡漾,如同洒下一串碎金……
二、学其想象之法,抒独特之情
《故都的秋》所抒之情是很明确的,就是抒发对“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为了写出北国之秋的这个特点,作者没有写“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景物虽有名,有特色,但太实,于是作者选取日常之景,这些景物在故都随处可见,但又好像无处可寻,作者笔下的景物有太多的个人感受,是想象的组合。为了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笔者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分析《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在取景上有何不同。学生难以准确回答,笔者便引导学生明确,《荷塘月色》是现实之景,《故都的秋》所写之景是日常之景,好像随处可见,但若无与作者相类似的感悟,好像又无处可寻,有些景可以说是作者为了写出故都之秋的特点,发挥想象、为情而造的景。
环节二:以“小院秋晨”为例,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这种写法。并设置如下问题:“小院秋晨”选取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这些景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吗?这些景物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人物活动在文中有何作用?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让学生明白如何发挥想象去依情选景和造景,如何将各种景物组合在一起,如何依据情感写景物。
笔者根据所讲授的写景方法,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以《游》为题写一篇写景状物类文章。在写作前又做如下指导:①设定一个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还可以是一个“情景”;②所写地点可以是一个想象之地;③写作前定下一个情感基调,在景物选取和描写时要有个人的特点;④要有意识使一些景物形成画面。下面是一名学生游浅川(作者虚构之地)的写作片段:
凤凰花仿佛是暗地里约定,一夜之间开遍了整座城市。红得率性而又张扬,像少年肆意的青春,热烈地燃起整个春天。浅川是一把燃烧的火,所有的料峭春寒都没有办法占据那里的一尺一寸。香樟树是花儿的邻居,只是不显山不露水地抽出一点儿绿,一如既往地为凤凰花圈出一片安全区,高大而沉稳。只有晨光知道,凤凰花把所有的欢欣和惬意都藏在叶尖儿上的翠色里,小心翼翼地期待着夏的热烈抚摸。
三、学其扣物特征,抒浓烈之情
《囚绿记》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通过对“绿”的描写,通过对“我”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达出作者对家国深沉的爱。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想到的是生命、希望,想到的是光明、自由,想到的是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托物言志一般都采用象征的手法,描写时不仅要抓住所描写景物的特点,更要写出“物”与“志”的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让“物”与“志”完美结合。
为了把握这种写作方法,笔者让学生通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文中描写“绿”的语句,作者对“绿”的意念和行动的语句,让学生写出旁批。例如: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这里的“绿”象征了生命、希望;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这里的“绿”象征了执着、顽强的精神;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里的“绿”象征了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对托物言志写法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接着,笔者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层面,进行方法总结和写作指导。
1.要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一般情况下,某种强烈的情感一直深埋内心,而对某个景物的描写恰好又能表达出这种情感,动笔前一定要思考“景”与“情”的吻合点。
2.要善于运用联想与象征。在写作时要关注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可选择人们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
3.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一定要紧扣景物特点,让读者一看到你所描绘的景物,就能领会到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可描写出景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神韵。在描写过程中,还可以加入自己的心理活动、言语、动作等,这样既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可表明自己的情感倾向。
名家独特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驾驭文字的能力,都是学生难以企及的,如果机械模仿,可能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如有学生在写《夕阳中的青山江滩》时,也学朱自清的语调,开篇就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读起来就感觉很假,很矫情。只有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理解消化某种写作方法,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去表达,这样的借鉴才有效果和意义。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武钢三中)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