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腋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2020-04-29杜永涛朱立威张冰洁张风华
杜永涛,朱立威,张冰洁,张风华
(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3.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5)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1,2],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右腋后原始外胚层肿瘤患者报道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14岁,女,未婚。主因“右肩背部肿物4个月”于2016-07-25就诊于我院。患者于2016-07-24于我院查体表包块彩超示:右肩背部混合性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既往体健。专科查体情况:右肩背部近腋后线处可见一肿物,突出体表,皮肤无红肿、破溃。肿物大小约6.0cm×5.0cm,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欠清,形态规则,无压痛,活动欠佳。
2016年7月26日于我院腺体外科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行“右肩背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BL196969):(右腋后肿物)小圆细胞肿瘤(图1)。
图1 肿物HE染色(×400),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分布,核分裂象多见
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符合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免疫组化染色:光谱CK(+),CD99(+),LCA(-),Viemntin(-),SMA(-),CD34(-),S-10(-),HMB45(-),Desmin(-),Ki-67阳性率约30%(图2)。
图2 肿物IHC染色
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分析,考虑右肩部肿物病理诊断为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2016-08-12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会诊病理结果回报:(右腋后肿物)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倾向为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免疫组化结果:CD(-),Syn(+),CK(-),EMA(-),Actin(HHF35)(灶状+),MyoD1(-)。患者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自动出院。
患者出院后,给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于术后6个月出现右侧腋下及背部2个巨大肿物,大小约18cm×14cm及20cm×23cm×5cm,后背达后正中线,前界达前正中线,胸前部破溃,可见坏死组织。2017-03-29,患者行放射治疗6000cGy/30次,右侧腋下及背部2个肿物,缩小至约6cm×6cm及11cm×7cm,两肿物坏死组织较前明显减少,目前可见深层肌肉组织。2017-07-24,患者头颅顶部可触及大小约4cm×5cm大小肿物,质硬,压痛,边界不清。放射治疗后1个月余,患者出现间断头痛及呕吐,全身骨显像:顶骨、枕骨、右髋臼放射性浓聚影,考虑多发骨转移瘤。至2017-08-09,再次行放射治疗,1500cGy/5次,全身骨显像:颅骨、胸骨、双侧肋骨、肩胛骨、脊柱、盆腔、左侧股骨广泛骨转移瘤(图3)。右侧腋下肿物破溃,无渗液,伴间断发热,患者家属要求停止治疗。目前患者已去世。
图3 MRI示全身多发转移
2 讨 论
PNET分中枢型和外周型,前者主要发生于幕上脑实质及脊髓,后者主要源于外周软组织及骨骼肌肉系统。其中,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较中枢型PNET更为罕见,pPNET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相关数据显示,其中位发病年龄22.7岁,30岁以下患者占61%[3]。该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如骨骼、甲状腺、肺、纵膈、肝、结直肠、肾、肾上腺、膀胱、宫颈、前列腺、阴道及皮肤等处[4-8]。多数患者多因肿块或因肿块压迫造成的疼痛就诊。pPNET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和统一性,肿物可呈浸润性生长,大多数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密度及信号不均匀[9]。其病理特点:镜下肿瘤细胞为大小相对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呈“Homer-Wright”菊形团排列[10]。
pPNET目前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大多数会采取手术、局部放疗和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单纯局部治疗的复发率仍然很高[11]。该患者自手术切除后,仅单纯采用放射治疗,而且并没有进行规范化放疗,导致疾病发展迅速,全身多发转移,生存时间较短。所以,对于pPNET的治疗,一定要采取科学的、规范化的治疗。总之,pPNET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为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辅以化疗及放射治疗的联合治疗会明显改善预后,对于pPNET的诊断及治疗仍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