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始静脉输液速度对住院患儿行阿奇霉素治疗的影响

2020-04-29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8期
关键词:滴速丙组阿奇

刘 钊

天津市儿童医院护理部 300134

儿童抵抗力一般比成人低,身体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得病,并且病程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危害[1]。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相比其他药物,其具有抗菌性强、耐药性强及不良反应少等优势,目前已成为感染治疗时的第一选择。目前较为常用的给药方式为静脉输液,但由于科室输液患儿较多,环境较为嘈杂,也相应增加了护患纠纷的风险。有调查研究表明,输液不良事件在所有护理投诉事件中占54%[2]。尤其是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患儿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水肿、中毒及心力衰竭等);如果过慢,输液需要花费太长时间,且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因此,本文着重对行阿奇霉素治疗患儿的初始最佳静脉输液速度进行了探究,以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科2014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需要行阿奇霉素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2例,女78例;年龄0.5~3岁,平均年龄(1.7±0.8)岁;疾病类型:慢性扁桃体炎49例,肺炎(气管异物未见异物的,最后确诊肺炎)38例,喉炎20例,耳前瘘感染33例,中耳炎10例。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儿科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2)于我科首次、首瓶使用阿奇霉素输液;(3)患儿家长知情且同意。排除有药物过敏史及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按照初始静脉输液速度的不同将患儿分至甲组、乙组、丙组,每组50例,3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患儿均遵医嘱采用注射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每日剂量:10mg/(kg·d);将适宜剂量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确保浓度≤1.0mg/ml;连续使用3~5d。将静脉输液开始后的前15min作为初始阶段,15min后至输液结束作为维持阶段。

1.2.1 方案制定:观察前期由护士长组织科室内全体护士开会讨论,通过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以确保输液安全为前提,制定出若干静脉输液速度调控方案,并邀请院儿科及呼吸科权威专家进行指导,确定方案可行性。

1.2.2 方案实施:(1)输液前宣教。内容为:静脉输液前0.5~1.0h喂奶/进食,避免在空腹/饱餐时输液;忌生冷、刺激性及油腻饮食,防止输液不良反应与之导致的胃肠不适相混淆;告知患儿/家属切勿自行调节滴速,手部运动幅度尽量小,防止滴速因其出现变化。(2)选择静脉留置针,流量设定微调式输液器(1次性)。(3)干预方案。操作前细心检查输液器完好情况,若出现扭曲、渗透及阻塞等情况,要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常规选择四肢浅静脉,若患儿极不合作或特殊情况可选头皮浅静脉;对有必要的患儿采取适当约束措施。输液速度:①初始阶段(降低输液速度):甲组,1~5gtt/min;乙组,5~10gtt/min;丙组,10~15gtt/min;②维持阶段:3组速度均上调至15~20gtt/min。注:20gtt=(1.0±0.1)ml。(4)加强巡视,密切留意患儿面色、神志、针头移位及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3 观察与评价 分别于输注阿奇霉素初始阶段至结束输液时,记录患儿的恶心、呕吐、腹痛、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患儿出现任何不适,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2 结果

甲组、乙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丙组,提示儿童行阿奇霉素治疗时初始输液速度越慢,不良反应越少,相对更加安全;丙组初始输液速度显著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推荐临床使用。见表1。

表1 3组行阿奇霉素输液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n(%)]

注:与乙组对比,*P>0.05;与丙组对比,#P<0.05

3 讨论

阿奇霉素是一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其具有细菌清除率高、半衰期长、抗菌谱广、抗菌后效应长等特点,还具有调节免疫的效果[5],在临床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获得了广泛使用[6]。但阿奇霉素也同时具有一定副作用,比如对胃肠道的刺激:使胃肠蠕动加快,血浆内胃动素增加,肠平滑肌中胃动力受体与之结合后,导致胃肠收缩力增大,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此外,使用阿奇霉素输液时通常易出现发热、过敏性皮疹、局部疼痛、静脉炎、过敏性休克等各类不良反应。因此,学者们纷纷研究各种方法来减轻这种不良反应。比如:临床使用中联合思密达[7]、维生素B6、山莨菪碱[8]、地塞米松[9]等药物改善或预防阿奇霉素输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不过均有不同程度的药物副作用与禁忌证,增加了患儿的不适与痛苦,加大了后期持续给药的困难度;也有通过给药前食用易消化食物、食用山楂类食物[10]及嚼口香糖等方法降低胃肠道反应,但也有一定弊端,比如患儿个人对食物的喜好不一,进食时间不一(护士无法进行统一安排)等;此外,还有采用中医的穴位按摩、热敷等方法减轻或预防不良反应。而在患儿使用阿奇霉素的静脉输液浓度及速度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面,鲜有报道。

本次观察发现将行阿奇霉素输液患儿的初始阶段滴速调慢,为患儿提供一个过程来适应,使患儿初始阶段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减轻,还能保证患儿输液的舒适性,有利于用药依从性及安全性提升。通过降低全程滴速、延长静脉输注时间可一定程度减轻或减少不良反应,但若输液时间过长,患儿不仅易出现疲劳不适等情况,还会对有限的医护资源造成浪费;因此,本观察调慢了初始阶段的输液速度(≤3岁,1~5gtt/min或5~10gtt/min),确保药液缓速流入远端血管,获得充分稀释,有利于减轻一过性药物引起的胃肠不良反应,还能降低阿奇霉素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对静脉炎的预防有积极性作用。若患儿未出现不适症状,根据具体病情,在维持阶段时可调至正常滴速(15~20gtt/min)。

综上所述,根据行阿奇霉素输液患儿的具体病情,将初始静脉输液速度适当调慢,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滴速丙组阿奇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阿奇,出发
戴明环法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滴速准确率中的作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意义探析
医用智能输液报警器的设计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挂盐水滴速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