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思维探讨中医基础理论慕课(MOOC)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2020-04-29刘凌云
刘凌云 严 灿 李 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
量子思维[1]是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它源于20世纪以来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对微观物理世界中各种不同于宏观经典物理学现象的解释和预言,从而形成了一种与以往以决定论和机械论为主导的经典物理学截然不同的物理思维。本文从量子思维的角度切入,探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如何利用慕课即在线开放平台(MOOC)实现教学模式的应用创新以及引发的对创新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1 量子思维背景下,中医慕课教学模式的现代教育观
“机械思维”[1]影响下的传统中医教育观认为,传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塑造受教育者的活动,整个教学是单向一维的知识输出过程(见图1),“以教定学”,核心在教师,教师引领主导、绝对权威;教学内容单向灌输,独立性强,关联度小;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学生无条件接受;教学过程可操控,层级性明确;教学结果应当有标准化的评估。这种教育观在某些方面弱化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忽视了学习者主观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图1 传统思维与量子思维下的中医教学过程比较
量子思维为我们创新中医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量子思维的现代教育观,对中医教育教学的假定是:教育本质上是一项为学习服务的活动,应当“以学定教”,核心在学生,学习内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对象,教师起引导作用;学习过程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强调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结果的评估可以是个性化的、动态的;教师正向的期待愿景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性。
量子教育观主张合作的学习、开放式学习,这些主张立于社会和教育发展前沿,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而以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随时性以及学生多样性为特征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MOOC)正是契合了量子思维理论发展起来的教育教学发展新模式,特别是对今后中医教育教学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2 以学促教,《中医基础理论》慕课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院校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入学后初学中医的第一门主干课程。学生通过对中医学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继续学习其他课程如中医诊断学、中医经典课程和临床各科打下扎实的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立足于省级精品课的基础,汇集优质教师资源,全新打造、精心制作了中医基础理论慕课,并在人卫慕课平台上线运营。
慕课平台将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在互联网上全方位客观呈现,为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同时通过人卫慕课平台的课程运行和应用,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方法和手段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医基础理论》慕课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课程设计是以教师为主体全面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内容,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僵化,学生被动性地接收中医基础知识,这已经成为“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常规方法。但是对于学生一入学就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而言,仅限于课堂讲授的有限学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知识传承和夯实专业基础的目的需求,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讲,完成角色的转变,尽早掌握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慕课教学模式为这种要求提供了可能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重点讲述重点难点,减少对一些基本知识点反复讲解重复的时间,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价值化,而将更加细化和拓展的内容放在慕课平台,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中医课程学习的主体逐渐回归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上成为我们创新中医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
2.2 注重教学资源多元化,提升学习灵活性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例,以往传统的教学资源的提供仅限于PPT和教材,课堂外与时更替的信息所涉略的范围相对局限,慕课的出现能够突破因地域差异、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学信息落后等局限性所造成的知识获取的难度,将优质的中医教学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汇总并传播四方。慕课平台集成了学生选课、听课、练习、作业、讨论、考试、获得证书等一系列完整的课程学习行为。
以构建成熟的中基慕课平台为依托,教学资源呈现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比如碎片化处理的微视频、PPT、知识拓展、名词术语库、练习与测试、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展开教学,学生在学完每一章节均可通过练习和测试来检验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巩固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时所限无法讲深讲透的内容可以在慕课平台的反复学习中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比如经络章节的内容,学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很难细致深入,而通过慕课平台,经络章节内容以3D动画的形式进行了立体动态呈现,较以往平面化单维度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此外,因为主要知识点的讲授通过微视频来呈现,每个微视频均是经过高度提炼、浓缩后的精华知识点的完整呈现,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课下空闲时间来即时学习微视频的内容,避免了以往线上学习耗时长、空间受限等弊端。
2.3 重视师生互动交流,提升学习实效性 中医基础理论慕课平台的建立为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可能性。以往中医基础理论有关气、阴阳、五行的哲学部分是最令学生晦涩难懂的章节,理论术语抽象深奥,学生会出现诸多困惑与不解。课后的答疑解惑也只能有限地解决一小部分问题。而慕课平台设立的线上讨论区可以弥补线下课堂这一缺陷,所有学生可以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充分利用慕课平台与教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开放式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及时的回帖答复不仅增加了慕课平台的活跃度,扩增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度,而且教师的积极发帖回复在提升学生中医课程学习兴趣和信心、医学职业认同感以及中医人文素养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慕课平台,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课前与课后、校内学生到校外社会学员全方位、多层级、跨时空的交互式学习模式(见图2),将单纯知识的传授转承到自主学习的体系构建,使得整个学习中医的过程变得更灵动、更丰富、更有实效性。
图2 以学促教慕课模式中的教与学
3 多元化创新,《中医基础理论》慕课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慕课课程要实现大规模的知识传播且保持持续高涨的人气并不容易,精良的设计与用心的制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下从中医基础理论慕课制课过程的三个方面切入分析:
3.1 课程内容与表现形式 首先在慕课课程时长方面,中医基础理论慕课开放周期设计时长为11周,每周1~2h学习时间。其中前10周为课程学习周,第11周为在线考试周。其次,在慕课教学资源方面,根据人卫慕课平台的特点,将资源呈现形式大致分为:(1)视频(包括课程内容视频和课堂讨论视频)、经络3D动画;(2)PPT、文档等非视频;(3)作业、测验、考试;(4)讨论区;(5)公告。另外,还根据课程特点增加了名词术语库、经典文献选读库等内容,在以后的补充内容中还会根据课程实际情况提供期刊论文、临床案例、中医经典书籍等资源。注册的学员可以在慕课开放周期选择在线观看视频、浏览学习资料,也可以下载后逐渐温习、不断巩固相关内容。
在课程的制作方面要特别注意相对完整内容下的知识碎片化,每一个微视频是一个独立的知识点,但时长不宜超过10min,以5~10min为宜。主讲教师的语速控制在180~200字/min,每段知识点都要有相对完整的“起承转合”,课程内容要在难度、广度、深度等方面把握良好的折中。
课程中的PPT单张一般不超过3种颜色,文字一般不超过6行,要适当留出字幕位置。内容要与教材保持一致,避免文字堆砌和素材过多、颜色杂乱,文字太多时可改用图表,保证界面简洁、重点突出。
3.2 拍摄风格与技术参数 课程设计还体现在对一些拍摄风格的设计,尽管有专业的制作公司,但中医基础理论慕课团队还是会根据课程的特点提出一些设计要求。比如每个项目的视频风格应自成体系,外观特点、镜头组接、技术参数、包装方式、输出格式等应采用相对统一的处理;整体上应使视频的展示呈现统一性的特点。在拍摄成品总体方面,要求视频图像清晰,剪辑流畅,画面优美,字幕同步,视频文件大小适中,适合网络平台播放。
中医基础理论慕课在内容结构上要求有 5min以内精细级别宣传片,10~15min二维、三维动画,课程视频统一采用棚拍抠图制作,部分课程内容则选择PPT录屏画外音、课堂实拍等方式。
3.3 录制细节与拍摄技巧 在课程拍摄前期,对于一些录制细节和拍摄技巧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要注意主讲教师的服装颜色勿与背景颜色冲撞;勿选择细格子或细条纹衣服或领带;勿佩戴有闪光材料的首饰或徽章;服装要适合佩戴收音装置(女教师裙装最好配细腰带);高度近视尽量选择隐形或无框眼镜,避免反光。
正式开拍时主讲教师要双肩放平,挺直胸膛,身体自然放松;避免身体随意晃动,避免肢体大幅度摆动;语速保持自然流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避免照本宣科、语调缺少起伏变化;眼睛尽量集中镜头区域,避免眼神漂移等。
4 《中医基础理论》慕课教学模式应用的问题与展望
在人卫慕课平台完成的《中医基础理论》慕课教学的应用情况通过几个方面体现出来,视频和非视频进度完成情况、作业与单元测客观题得分、发帖回帖参与讨论情况、在线考试得分情况等方面。慕课学习最后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完成相关学习要求且最后总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取得慕课学习证书。
从《中医基础理论》慕课运行第一个周期的情况来看,有学习需求的学员活跃度比较高,学习的积极性强,课程的完成度高。另外有组织地利用慕课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在完成情况和结课率方面明显高于随机学习的社会学员。说明有引导的学生课程配合度好,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认可度高。比如本校2018级全日制中西医结合本科班,视频和非视频项目完成率和结课率100%,成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取得最佳混合式教学效果的一个班级。
根据后台的讨论情况来看,大部分学员对课程的学习态度端正,发帖回帖咨询请教问题较多,无意义的灌水帖无效帖较少,说明学员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望强烈。但进一步讲,因为注册学员的结构层次参差不齐,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过程难以全方位掌控,所以从整体数据的分析解读中也反映出诸多问题:
4.1 学习随意性强,课程结课率低 学习随意性强、课程结课率低是目前几乎所有慕课平台遇到的共同问题。这种情况有可能和缺少知识面授的交互、沟通及引导有关,尤其社会学员没有硬性要求和压力,很难形成学习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而通过有组织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结课率明显升高。随机选课的社会学员在相对简单的客观题方面失分率高,说明在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方面不到位、基础薄弱,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示范。这也提醒我们,慕课学习的开放教育尽管为学员提供了有效、快捷、灵活的学习途径,但课堂面授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4.2 学习过程难监控,学习质量难保障 慕课学习平台的开放性尽管提供了学习便利,但同时缺乏了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检测。知识的吸收过程和内化过程容易相脱节。尽管慕课课程学习过程中在不同章节为检测学习效果设置了在线测试,但单纯依靠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很难将一门内容庞杂的医学知识体系全盘内化吸收并完全掌握,对课程内容真正掌握的习得率低[2]。另外由于测验和考试均在线上完成,目前的平台设置对于测试的环节和过程也无法做到全面监控和保障。
4.3 教学过程预定,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不足 慕课课程从内容到形式均经过预先设定和反复策划而成,再加上课程录制本身的受限性,课程资源相对静态,可调空间受限。而课堂教学过程中非预定、变化、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和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在慕课课程中无法展现。教师情感态度的变化、人格魅力的展现对提升课堂活力的效果无法呈现,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思想火花的碰撞,缺少学生因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思维状态时教师给予的适时点拨、启发和开导。
总之,量子思维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慕课学习模式为中医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基于移动学习背景下的新型慕课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创新适应中医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未来《中医基础理论》慕课教学可以根据新时代的网络技术、学习工具、教育理念等改变继续探索与创新,树立大数据背景下新型的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提高中医教育的整体质量和综合实力,摸索和推出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为中医药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和更具实效性的互动学习渠道,使慕课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和模式创新以及实现高素质的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