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训练: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2020-04-28刘莹瑾

江苏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专项训练倾听语文教学

【摘 要】倾听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关注倾听训练的真正发生,教学时,可借助多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和倾听素养,进而推进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倾听;专项训练;综合训练;话题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9-0031-03

【作者简介】刘莹瑾,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06)教师,一级教师,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姑苏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倾听训练应涵盖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高阶思维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过场式假听”“碎片化泛听”“选择性偏听”的现象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关注课堂倾听训练的真正发生。借助多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能力和倾听素养,推进深度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一、落实专项训练,培养倾听习惯

“明确的指向性,有意的排他性”是倾听的标志。只有养成了专注的倾听习惯,才能更好地听音、辨音,理解和记忆音节所代表的意义,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师可借助读、写、说等专项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是听读训练。学生习惯于在听读过程中掌握发音方法,学习停顿技巧,体会语气语调。因此,听读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他们倾听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范读前会提醒学生注意边倾听边比较,并不时地表扬倾听认真的学生。如练读统编语文教材六上《花之歌》中“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一句时,学生知道词语间该有停顿,但不知“声断气不断”的朗读技巧。于是笔者范读,演绎两种读法,让学生在倾听中进行比较,感受正确的读法。就这样,学生在一次次倾听中掌握了朗读技巧,明白了用心倾听的重要性,进而越发重视倾听。

二是听写训练。听写训练是巩固字词的重要方式,且对于培养学生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及耳、脑、手并用的能力大有裨益。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采用一词一读让学生写,成语读其中两个字让学生补写完整,连读三四个词让学生记忆速写等多种形式的听写方法,激发学生的听写兴趣,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课文佳句或名言警句也是听写训练的重要素材。听写句子时,笔者一般读两遍。读第一遍时,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听一遍,弄清句意;读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根据理解进行听写。此外,学生还要注意教师或陈述或提问或感叹的语调,以便正確使用标点符号。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能够促使学生形成专注倾听的良好习惯。

三是听说训练。复述与转述是常见的听说训练的方法。要想一字不差地重复别人的话,或者不改变原意转述他人的观点,首要前提是专心倾听。笔者常将听说训练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如要求学生复述问题时,让学生用不同的词句表达同一个观点。笔者还引导学生变换人称、变换句式、变换关联词语转述他人的观点。笔者每周还安排一节故事课,选择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听完故事后,提问学生故事的题目、主人公、故事结果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对话等内容,以引导学生专心听,认真记,大胆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听说训练把语文教学中的倾听训练、语言表达、语言积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举而多得。

二、加强综合训练,提高倾听能力

听课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要求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整合并运用信息。课堂中的深层倾听更是一种能力,是对说话者的语言、观点进行整理、吸取、判断、补充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边听、边记、边思,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是学会理解概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外,笔者还寻找合适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概括练习。所选素材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篇幅不宜过长,以防听力疲劳;口语化,较少使用复杂长句;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笔者提醒学生围绕提示有目的、有重点地倾听,并训练学生辨识不同的段式,进而选择适切的概括方法。如承接段式用归并法,转折段式用取舍法,总分段式用摘句法等。当学生集中精力倾听,并采用所学技巧理解词句、把握段式时,倾听能力和概括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在写人作文指导课上,笔者读完例文《爷爷》,引导学生运用摘句法和串联法概括出文中表现爷爷老糊涂的全部事例,如“爷爷把糖当成了盐”“拿着眼镜找眼镜”等。如此,学生便在有效倾听中掌握了多角度举例子的写作技巧。

二是加强分析评价。交往互动的课堂生成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师生互动是强化倾听技巧、提升倾听能力的良好途径。在学生朗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后,笔者常常进行追问:“你觉得他读得如何?”“你赞成他的看法吗?”“谁再来说说不同意见?”因此,学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借助对他人的分析评价,学生既理解了倾听内容,也提高了倾听能力。笔者还经常给学生朗读、分享《智慧背囊》中的哲理散文,引导学生交流听后心得。这就要求学生用心倾听,迅速品评。生动的故事,多元的分析,学生沉浸在倾听与思考、释然与收获的喜悦中。

三是进行想象补白。借助想象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仅可以通过朗读,也可以凭借倾听。教学中,笔者巧借文本引导学生闭目倾听、展开想象、充实留白,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并内化为个体生命经验的一部分。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下《荷花》一文时,笔者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目倾听、想象画面。接着,笔者请学生交流在倾听过程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回答,有的说“仿佛看到了荷花随风起舞的婀娜多姿”,有的说“仿佛听到了小鱼饱含深情地讲述梦境”。此外,笔者还借助一些材料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强化训练,如朗读故事开头,请学生续编故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知能力不断提高。

三、组织话题训练,提升倾听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对倾听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特定主题展开不同形式的对话,是学生学会倾听、丰富自我、走向共生的重要途径。

一是习作交流。作文讲评课上,笔者常让四人小组互改作文。作者朗读,其他组员通过倾听感受文章条理是否清晰,中心是否突出,用词是否得当,并指出可取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如一名学生写《记一次接力赛跑》的习作时,抓住“起跑”和“冲刺”两个关键时刻进行生动描写。互评时,就有组员表扬“能选取典型时段突出比赛的激烈,更能用‘如离弦的箭和‘旋风似的冲过终点来表现动作的迅猛”。另一组员则建议“适当描写观众的表现,从侧面烘托比赛的激烈”。倾听、吸纳、取舍、提炼,学生的倾听素养在和谐交流中得以提升。

二是组织辩论。辩论对倾听的要求极高,笔者巧借辩论话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倾听素养。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一场题为“王仁同学读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后,认为武松不爱护野生动物,不能称为英雄”的辩论赛。材料中提到的保护野生动物是学生的道德共识,但却冲击着他们对英雄武松一贯的认同。反方举例阐述保护动物的重要意义,强调武松打虎的野蛮和致虎死亡的残忍。而正方则阐明“此一时,彼一时”的动物生存背景及武松打虎为民除害、正当防卫的英勇事迹。基于倾听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倾听素养的提升。

综上,倾听训练积极指向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提高倾听能力、涵育倾听素养,助力学生成为倾听的能人、学习的主人。倾听训练,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

猜你喜欢

专项训练倾听语文教学
如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专项训练
现代高校篮球专项训练的优化创新模式研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