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通过糖尿病治疗仪联合甲钴胺对疗效的影响
2020-04-28湛斌
湛 斌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重庆 400053)
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同时和高血糖以及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有一定关联,因此病症往往呈现为不可逆特征[1]。根据于此,文章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纳入研究中,评定甲钴胺联合糖尿病治疗仪器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入选原则:①证实为2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②意识清楚,可配合治疗;③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化疗以及血管介入史。排除依据:①介入治疗,下肢血管完全闭塞;②高血压,高脂血。
观察组中,男性3 9 例,女性2 1 例,年龄区间55~79岁,中位年龄(62.0±6.4)岁,糖尿病病程区间2~14年,平均(7.0±2.3)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6年半,平均病程(3.1±1.4)年;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54~80岁,中位年龄(61.8±6.5)岁,糖尿病病程区间3~14年,平均(7.1±2.3)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6年半,平均病程(3.1±1.4)年。基线资料对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式
两组均通过基础药物对血糖,血压进行控制。
对照组行甲钴胺(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812)治疗,500 μg+0.9%氯化钠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美国安诺公司生产的糖尿病治疗仪对患者予以治疗,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以半个月为一治疗周期。
1.3 观察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腓总神经[2](Common peroneal nervou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随访半年,记录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120例患者数据纳入Excel软件中,采用SPSS 18.0 for windows计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CV、SCV以及MISI分析用(均数±标准差)处理,行t检验;两组预后情况对比用率(%)处理,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 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CV、SCV以及MISI水平分析
经过治疗后,两组的MCV以及SCV均优于治疗前,两组MISI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CV、SCV以及MISI水平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表2分析,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
3 讨 论
目前,作为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以及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不仅危害着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不利于家庭幸福的稳定。同时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以及严重的主要病理反应,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关键因素。
甲钴胺作为一种内源性辅酶B12制剂,能够对血管扩张进行促进,以此减轻神经内膜缺血病理反应,改善病症。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药离子吸收后,无法作用于全部的病变血管。通过加行糖尿病治疗仪器,能够对血管上皮组织刺激,达到血管新生的价值。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