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观察

2020-04-28刘江川黄海汛黄宏杰范海泉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单节椎弓节段

刘江川,黄海汛,江 洋,黄宏杰,陈 铭,陈 康,范海泉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骨质微结构被破坏的基础上所发生的骨折,在临床也是较常见的类型,发病率较高[1]。其临床治疗以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恢复、迅速止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主要治疗原则[2]。在既往均进行支具支撑、复位与药物联合等保守治疗方案,在对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的缓解方面较为有效,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且在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有部分患者对手术的过程无法耐受,长期预后效果较差[3-4]。近年研究报道,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式的疗效较为显著。本研究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8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治疗同意书;经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为骨质疏松;均为单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手术需同时前、后路进行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手术禁忌证患者;术后随访资料不完整,随访时间<1年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性别、年龄、Denis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行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进行全身麻醉后取俯卧位,于腰椎后正中做纵向切口,以骨折的平面为中心点,对棘突、椎板、小关节突进行确认无明确损伤后,在正常椎体上下处安装椎弓根钉、连接棒,对损伤椎体进行复位,患者的复位是否良好采用C型臂X线机进行观察,对复位不满意的部位椎板进行切除,对椎管进行检查,有突入椎管骨块则采用L型捶打器进行复位,对必要患者可进行横连接装置的安装。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短节段内固定术操作步骤同对照组,对椎弓根损伤部位进行明确后,在伤椎部位进行椎弓根钉的安装,采用C型臂X线机对钉位、深度、方向确认后取出椎弓根钉,生成直径约6 mm的植骨通道,采用推入棒将装有粒状人工骨植骨漏斗推进椎体,成功植骨后,采用骨腊涂抹于椎弓根入口。2组均对切口清洁后放置引流管,缝合。

表1 2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一般资料比较

注:对照组行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

1.3观察指标

1.3.1围术期情况: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3.2疼痛情况:2组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JOA)对腰背疼痛进行评定。VAS评分标准:用0~10 cm标尺来表示疼痛的强度,1~3为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级无法忍受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5]。JOA评分标准:总分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6]。

1.3.3随访情况:对2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随访,比较2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椎体Cobb角变化与椎体高度丢失量。

2 结果

2.1围术期情况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围术期情况比较

注:对照组行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

2.2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术后随访情况 2组术前椎体高度丢失量、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1年椎体高度丢失量、椎体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4。

表3 2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手术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

注:对照组行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JOA为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表4 2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随访情况

注:对照组行单纯短节段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1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症在高龄人群发病率逐渐升高,而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原因较复杂,或与患者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年龄相关,且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会严重减少,一旦受到外力冲击极其容易造成骨折的发生[7-9]。而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是临床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对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病情进展延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既往手术中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是常用治疗方案,手术操作较方便,稳定性也较好,但其术式是通过撑开复位的术式,术后随访发现,患者骨折发生爆裂或压扁后,术后椎体会被撑开且内部会留有空隙[10-12]。而当内固定物在集中应力作用时会导致椎体在患者体内出现松动或疲劳性断裂,对椎体Cobb角和复位椎体的高度造成影响[13]。因此,采用单一的短节段内固定术式治疗则容易并发后凸畸形、复位角度、高度丢失等不良事件。而有学者提出将骨水泥注入患者受损的椎体则可提高临床效果,但在进行切割时会有危险[14-15]。而有另外研究表明,经椎弓根在受损的椎腔内进行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可使患者受损出现塌陷的椎体重建稳定性,且其强度与人体健康的椎体无较大差别,有助于保留脊柱手术节段的运动度,对日常功能较好恢复[16-18]。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常伴有剧烈疼痛,且常规手术后骨空腔及椎体不稳定的情况下也可引起痛感。而经椎弓根填充人工骨,可使骨折椎体获得即时稳定性,减轻术后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较术前和对照组降低。另一方面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及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方案在术后维稳性更好,有效保持椎体高度与角度,对照组术后维稳性较差,在术后随访1年对照组椎体角度、高度与术后6个月相比有明显丢失,且短节段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采用一个切口则可以通过后柱固定联合前柱的支撑,更符合人体力学内定原理[19-21]。在椎体进行植骨则可对受损椎体进行上下终板的支持来取得和保持维稳性,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椎体角度、高度丢失状况[22-24],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和对照组升高,更进一步证实了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改善骨折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有较好效果,且采用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术所采用的人工骨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因进行取骨而引发的并发症,在人工骨内还包含骨诱导材料,可加快骨折愈合的进程,可对进行撑开复位后导致的骨空腔进行填充,对患者伤椎有稳定作用,缓解术后疼痛[25-26]。

综上所述,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可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起到减轻的作用,对术后长时间椎体高度、角度起到维稳作用,减少其丢失,有效降低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

猜你喜欢

单节椎弓节段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