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当代价值
2020-04-27王琦
摘要:《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要论断之一,将人民内部矛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创造性地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矛盾也不尽相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分析,有利于为新时代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道路。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223-0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依然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很大的价值,《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不断探索取得的重要论断之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所呈现的矛盾更加多样化,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学习研究《正处》,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一、背景及基本内容
1956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改造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的经济得到充分发展,国际国内形势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在会上针对斯大林的个人专断主义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此报告一出,引起了许多“以苏为鉴”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体制的怀疑。帝国主义和其他对社会主义持否定态度的敌对势力,趁此机会开始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一股严重的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之风兴起。甚至有些国家爆发公开反对政府的暴乱事件,极大地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从国内环境来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三大改造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人民内部的种种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56年9月到1957年初,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等事件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党外民主人员和党内机关人员之间也存在着种种矛盾。随着国内人民内部矛盾的日益凸显,经过深刻的总结反思,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做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
第一,承认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矛盾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社会主义是否存在矛盾。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虽然有大量的经典著作,但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没有过具体实践的,因此没有针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相关阐述。列宁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发现了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但是在十月革命后不久执政政府被推翻,并没有对社会存在的矛盾深一步地探索。斯大林执政后不久,便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和谐不存在矛盾的。但是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种种问题,斯大林才不得不承认,由于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致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出现不协调。毛泽东在遵循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反思总结苏联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提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同的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第二,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此观点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阐述的唯物史观。毛泽东通过学习研究马恩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原理,在《正处》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矛盾必然会呈现出来,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质的矛盾,可以通过调整得到解决,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对其不同的解决方法加以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对阶级、阶级斗争和敌我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却对人民内部的矛盾了解甚少。无论是从我国历史发展进程还是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史来看,都曾因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在斯大林时期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在处理过程中,因把两种矛盾混淆,造成严重的肃反扩大化错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面临的种种矛盾进行分析,在《正处》中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屬于阶级斗争的范畴,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属于不可调节的对抗性质的矛盾,我们要坚决采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方法;对于人民内部存在的种种矛盾,我们一般采用说服、教育等方法来调节,使其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四,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阶级结构经过调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先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毛泽东率先发现这一特点并指出,我国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接下来政治生活的主题将是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随着我国政治生活主题的确定,有利于把国内外一切能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当代价值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更加复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在我国大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进一步加强对《正处》的学习,能够为新时代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道路。
1.树立群众观点,积极实践群众路线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种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如果不加以重视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的基本矛盾,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必须将处理好人民之间的矛盾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方面,要将党的群众观点作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思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其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将人民看作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将自己的命运始终与人民联结在一起,从而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日趋复杂的趋势,为了更好更快地解决矛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加强对群众路线的运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在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因此,我们要将发展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群众路线,着重处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在意的问题,通过不同的途径加以关注,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处理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依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动摇,加速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2.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处理当前社会矛盾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矛盾也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人因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所面临的矛盾也不同。集中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经济领域,贫富悬殊差距进一步加大,利益群体和劳资纠纷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政治领域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如何更好地解决政府、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文化领域的矛盾对内表现为科学文化与封建文化之间的矛盾,对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矛盾。
针对社会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矛盾,应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加以解决。纵观经济领域存在的矛盾,重点是利益问题,需要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我们要采取多种途径加以解决。要想经济快速发展,除了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也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主要是由于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采取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与人民群众产生分歧,因此要及时调整改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使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得到很好的解决。文化领域存在的矛盾我们首先要分清矛盾性质。科学文化与传统封建迷信思想属于人民内部思想问题,我们应采用说服、教育、引导的方式,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自觉地站到科学队伍中来;面对后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坚决维护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今天,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危险也日益增大。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依靠旧的治理体制和治理模式,显然是不可行的,必须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创新社会治理方法,更加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要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必须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现阶段民主建设尤其是基层民主的广泛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基层民主的实施,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表达诉求,使政府机关更容易获取相关信息,使一些矛盾在初始阶段就被解决,从而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效率。當前,我国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主要采取的还是说服、教育的方式,我们可以适当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解决社会矛盾,逐步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处理社会矛盾的体制,同时也能进一步使人们的行为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习近平,刘云山,王岐山,等.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杨清涛.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王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