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及人物悲剧

2020-04-27何舒晴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
关键词:倾城之恋白流苏

摘要:《倾城之恋》发表于1943年,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作为《倾城之恋》的女主人公,白流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由白流苏的人物形象可瞥见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爱情观、金钱观、家庭观,想逃出封建礼教,却仍被禁锢。张爱玲表面上在写白流苏的悲剧,实际上是在写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由于女性本身的虚荣而产生的矛盾。白流苏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倾城之恋 白流苏 时代悲剧 女性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99-02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早期所著小说,发表于1943年。她以一个想冲破旧式家庭牢笼的女性视角——白流苏,描绘了一段从上海辗转到香港的战时爱情故事。一次偶然的机会,白流苏结识了范柳原,一个浪迹情场却又不失体面的公子。但想“攀上”范柳原的“高枝”并非易事,白流苏最终在战争的契机中成功嫁给了范柳原。结局看似圆满,以“传奇”结尾;但张爱玲无意又透露了这“圆满”中的一丝不幸,情节可谓一波三折。通篇几乎都以白流苏的视角来描写这段爱情,但张爱玲透过白流苏看到的“人性”可谓寓意深长,值得探究。

一、“逆袭”的人生

如果用现代的词汇来概括白流苏一波三折的经历,首选便是“逆袭”二字。从白公馆的独身六小姐,到范柳原的妻子,不说财富的变化,光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地位”就能让人艳羡不已。张爱玲专门在《流言》中写了一篇《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倾城之恋》被普遍喜欢,原因大概是“报仇”。

白流苏的“逆袭”是真实的吗?既是又不是。战乱成就了范白的传奇,而这一切,既有她的机遇,也有她的本事。她的机遇在于二人机缘中结为连理,“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当然,光靠机遇是不够的,白流苏的美貌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她最后的一张塔牌,但白流苏也只有美貌这一张长期饭票而已。何况,美貌会凋谢,这张长期饭票也不管用了。

因此,她上了去香港的船,上了范柳原的船,从某种程度来说,白流苏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她比千千万万想要从旧式家庭的牢笼中挣脱而不得的女人要幸运得多;但这种幸运是一种巧合的幸运,是作者在全文背景下精心设的局。

二、白流苏的家庭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借白流苏之口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她对这个家庭的恨。此前,白流苏的哥哥把她的钱花光后还想把她赶出家门,四奶奶揪着孩子的衣领去撞流苏,四爷却说“三哥都是为了你打算”;而她母亲也一味避重就轻,只会劝她一忍再忍。白流苏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除了嫁给一个鳏夫,只能紧紧地抓住手上仅有的救命稻草——范柳原。

白流苏去了香港,又回了上海,而范柳原的一张电报就能把她再度召回香港。白流苏没有退路,但这一趟去,她早就没有当初纯粹是因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的原因了。她在家里待不下去了,只能来香港和范柳原“再续前缘”,才有了以后发生的事情,包括战乱,等等。白公馆始终是白流苏悲剧的源头,如果不是她的家庭对她如此,她也不必为了钱而和一个刚认识没多久的男人跑到香港。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实这与张爱玲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关系。张爱玲自小与父母关系疏离冷淡,对亲情有着难以言说的怨恨和阻隔。她求学,在外生活,都与父母关系淡薄,张的出走之痛和白流苏恰好吻合。她把对家庭的爱与恨,都借白流苏之口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

三、新与旧

毫无疑问,白流苏是生在旧式家庭的女性。她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来到香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种对白公馆的反抗。她寻思着嫁给范柳原,而不是做他的情妇,是为了不要让嘲讽她的娘家人瞧不起。因此,白对范一开始是谈不上有什么感情的,只是为了一个栖身之所。而范明明知道这一点,却利用了她,他可以“每天伴着她到处跑,什么都玩到了……晚上他们常常出去散步,直到深夜,她自己都不能够相信,他连她的手都难得碰一碰”;他也可以责怪白流苏不爱他,“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

但范柳原不理解的是,白流苏只要一张长期饭票的原因是她要不起别的。她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丈夫打她,对她不好,她毅然选择了离婚;她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来香港的,尽管是为了“赌一把”。但白有自己的主见,她深知自己的身价,因此选择了最安放的筹码。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计量的结果;但范知道她的无路可走,还用自私把白流苏玩弄于股掌之中。

因此,白流苏的形象就略显悲哀了:她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新时代女性,但迫于生计,只能精打细算给自己的未来谋出路。她的思想既先进,又有古旧的一面。这些阴差阳错,都是时代造就的结果。白流苏想成为一个冲破牢笼的时代女性,怎奈她太弱小,无法逃脱命运的归宿。

四、白流苏的悲剧

在男权社会下,白流苏的命运彰显出一种悲剧性的色彩。因此,如果把最后的结局看成是圆满,那就是对文本的误读。以“传奇”作結,是张爱玲暗藏玄机的笔法:另一个悲剧即将开始——婚姻悲剧,而非爱情的圆满终结。

张爱玲本质上还是认为,婚姻的最初动机是经济。她在无意识中讽刺了婚姻,即使文章中多次出现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话,但她依旧认为,范柳原说这些话的动机,不过是为了谋求他自身的需要。白流苏是为了找一个稳固的依靠,而范柳原多次说“我要你懂我”“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就能体谅现在的我”。两人彼此算计,彼此博弈,在婚姻这场戏码中看透了彼此的嘴脸。

白流苏的悲剧亦是女性之间的悲剧。这部小说的关注点除了范柳原,还有白流苏的家人,居住在白公馆的人们。典型的代表人物是三奶奶和四奶奶,她们在驱逐白流苏这件事上同仇敌忾,母亲也帮不上忙。白流苏在白公馆几乎可以称得上“无依无靠”,她堵不住闲人的碎嘴,跟着范柳原去香港也算是一种“走投无路”,而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平等。只要范柳原的一句话,白流苏就可以被撵走。即使后来的婚姻修成正果,这样的爱情也只能是维持着和谐,而不是达到幸福、完满。

白流苏虽然逃离了家庭,但是陷入了空城一般的寂寞。婚后的范柳原依旧无法收心,看似完满的结局只不过是那一刹那,以后的日子依旧是平平淡淡,毫无起色。而人们却往往把爱倾注于那一瞬间的“传奇”。白流苏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才是悲剧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倾城之恋:张爱玲作品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

[2]高娟.张爱玲《倾城之恋》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3(3).

[3]陈思和.都市里的民间世界:《倾城之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4]艾晓明.反传奇:重读张爱玲《倾城之恋》[J].学术研究,1996(9).

[5]杨小兰.柔弱背后的强悍:《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J].社科纵横,2004(4).

[6]刘婷.浅析白流苏的现代特征[J].文学界:理论版,2010(4).

责任编辑:杨国栋

[作者简介]何舒晴,华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倾城之恋白流苏
《倾城之恋》与《莫失莫忘》语言特色的比较研究
浅论《倾城之恋》人性异化的悲剧性表现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倾城之恋》中的悲与喜
简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