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阮籍生态哲学思想探析

2020-04-27陈露

现代交际 2020年6期
关键词:阮籍

摘要:魏晋这一独特时期,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都得到了新的思考,特殊的关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其中,竹林名士阮籍对宇宙万物、天地自然与人事当为的思考与看法诠释着值得我们探索与借鉴的生态学思想。从阮籍对大道自然的遵循,对天地自然界至和本质的论述,对人之所当参天地化育,生成长养万物这三个方面来对其生态哲学智慧进行阐述。

关键词:阮籍 生态哲学 《通易论》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6-0089-03

随着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如何看待、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我们当今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生态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去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面临生态问题这一时代问题所产生的新的思考。生态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它源于人们深层次的价值观念与之相统一而产生的处理方式。现代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是远离自然、背离自然的,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破坏与掠夺之上,是人类过于自私、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对待自然的方式是非生态的,不是一种可持续的、生生不息的方式。这一时代问题的产生与近现代以来西方现代性世界观密不可分,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是自然与人主客二分思想的结果。这种观念导致人类以非生态性的方式对待自然界,把事物看成完全独立的实体,割断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与相互依存性,割断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忽视自然界运行的规律性。人异化成为经济动物,人们肆无忌惮地破坏、毁灭自然,满足人类无尽的欲望。而在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人的活动与自然规律是紧密不可分的,人是宇宙天地万物的存在者之一,人与自然之间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这样的价值观念于我们今天面对生态问题的生态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反思与借鉴作用。而魏晋这一独特时期,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人的发展都得到了重新的思考,特殊的关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其中,竹林名士阮籍对宇宙万物、天地自然与人事当为的思考与看法詮释着值得我们探索与借鉴的生态学思想。

一、述则天序,应时当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智慧一直是我们的文化底色之一。古人借助天道、自然运行之规律以说明人事之所当为及人事之价值取向。易者,作为极其具有代表性之“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著作,此一效法天地之思想在《周易》之中尤为体现。天地之秩序与人事兴废、运行息息相关,换言之,人之行事,不可违背天序即自然万物之运行规律。《周易》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变化之理的儒家经典,对于《易经》的起源,阮籍继承了《易·系辞》的说法。他认为,庖牺氏通过观天地自然之象“杂而一之,变而通之”,演八卦以成六十四卦“尽而不穷”,从而来模拟表达各类现象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将天地万象分门别类,形成一个变化不已、生生不息的系统,并依据象卦原理,明吉凶悔吝,观于八卦之象以制器,从而教天下以使民各行其是,各得其所。此后的黄帝、尧、舜则应时当务,依据时代变化的特点,汲取《易经》的智慧,述则天地自然之序,顺天地自然之序而行道。后至于文王而上古之文不存,故而系其辞。 阮籍《通易论》通过对《易经》六十四卦效仿宇宙图示、万物的运行而进行依此立论,解释了六十四卦卦序所阐示的奥秘、规律与发展过程;表达宇宙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而为“易”之道则“唯变所适”的观点,依据天地时序之变化以行人事,方能达到理想的和谐状态。易六十四卦之间、卦爻之间都充分地体现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自有其法其则,而易之道通过这种发展与变化以推至人事,推至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人于宇宙自然规律之中体悟与推行易道,人之行事应该是有其法则的,是应该有所因循的,不可以人之想当然而为之。

应时当务是阮籍顺应自然万物运行规律的方法。阮籍《通易论》曰:“易之为书也,覆焘天地之道,囊括万物之情,道至而反,事极而改。‘反用应时,‘改用当务。……此天下之所以顺自然,惠生类也……莫之能倾,莫之能害者,道不逆也。”不同于西方传统观念中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支配自然的观念,天地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生生不息,变化不已。阮籍亦深知宇宙万物、世界的变易本质,故而以唯变所适为应物原则,因为道至尽而反归,事至极而更改。所以,“应时”与“当务”便成了阮籍顺应自然、遵从大道的方法,易道囊括万物,经纶天地,在体悟易道,感通外界的易道实践中注意事务发展之规律与征兆,“虚以受之,感以和之”,通达其气、合聚同类。顺应阴阳、刚柔盛衰规律,才能“品物咸亨”。因应自然规律,感通万事万物,与时偕行,“应时当务”,顺自然才可惠生类也。

阮籍《通老论》言:“圣人明于天人之理,达于自然之分,通于治化之体,蕃于大道之训,故君臣垂拱,完太素之檏,百性熙洽,保性命之和。”“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人类社会处于自然界之中,是宇宙自然万物之运行的一个环节,人类社会与宇宙万物、天道自然是相通的,人之主观意志在其中不是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也应该依据天人之道而行事。故而圣人可以依据天道而治理天下,使天下万民各安其位,各行其性。人类社会的运行效仿天地自然万物,出于自然,符合自然,合乎自然规律的运转,不可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原本生生不已的生态性社会的和谐。这种自然而然的不被扭曲的社会礼教束缚、压迫的淳朴社会是阮籍理想的社会追求;其追求的是怡然自乐,顺天应命。符合天序、符合自然,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应该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事物的发展不是割裂的,不可想当然而为之,人更不应该被过分的私欲所蒙蔽,因为追求私欲的满足而去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

二、自然一体,本质至和

在阮籍通易过程中,世界是一个充满着生命与活力,发展的、生生不息的世界,这实际上是肯定世界宇宙的生机及宇宙自身发展、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这种对自然万物本性的肯定是对世界万物的自我发展与自我满足、自我完善可能性的肯定。宇宙自然有其自身不可打破的平衡性。各个事物之间形成的是平衡有序、生机盎然的动态性、生态性关系。阮籍《通易论》中云:“君子曰:《易》,顺天地,序万物,方圆有正体,四时有常位,事业有所丽,鸟兽有所萃,故万物莫不一也。”他提出了“万物莫不一”的思想,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有其统一性,自然界宇宙万物的运转具有其自足的整体性和有序性,万物之所成终而始也。“方圆”“四时”“事业”“鸟兽”等都各自有其独特而稳定的秩序结构与存在形式,但都共同遵循天地之道而运行变化,也各自遵循万物之情的规律运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而天地万物之间行成的是一个和谐而有序的宇宙整体,万事万物之间展现的是符合其自然本真的和谐状态。

阮籍认为自然界万物的变化都只是元气的不同运动形态而已,他以“自然”代表客观自在的宇宙万物,且自然之外无有,天地万物皆是同生于自然,处于自然,万物之间从更高的自然层次来看不殊不异。其《达庄论》便言:“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当其无外,谁谓异乎,当其有内,谁谓殊乎?”阮籍认为,整体和谐有序的自然界建立在元气这一物质基础上。他说:“天地合其德,日月顺其光,自然一体,则万物经其常……一气盛衰,变化而不伤……故曰:‘自其异者视之,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则万物一体也。”统一的元气构成了形态万千的世界,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是元气的不同变化而已,且彼此互为感应,事物之间不是不相干的。自然界是一个动态性发展的和谐整体,万物之间密切感通,相互影响,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有赖于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人事当依据这种整体的和谐性原则,顺应自然界自有之变化规律,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尊重一切事物的内在自然价值。

阮籍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一种“至和”,天地万物的本然状态是和谐统一的。而现实社会的名教不是真正符合自然的名教,只是统治集团虚伪残暴的借口罢了,且因为种种的所谓名教分别及人之智慧巧欲的滥用,不仅仅没能体现“天地之体,万物之性”,反而害人害物,致使社会混乱,生命飘零。正是魏晋时期的这一特殊背景,既造成了士人阶层普遍的苦闷、愤激与无奈,也恰恰让他们冷静地观察现实。面对令人无力的现实,他们将目光转移到自我身上,不谈俗世,在竹林山野之中释放自我,只希冀保全自我心性,求得自我身心的安宁与和谐罢了。阮籍认为“至道之极,混一不分,同为一体,得失无闻”,阴阳和静,四时得节,万物不伤,不使人之智巧害于天地自然之理而使得天地不泰,万物不通,名分不合。阮籍在《乐论》中,通过对“乐”的本质,效用等说明宇宙自然万物的生机与和谐本质:“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天地合其德则万物生。”在阮籍看来,“乐”,象法天地,模拟自然,乐之本乐万物之性,协调人心。“乐”的本质在于“和”,圣人作“乐”,顺天地之体,成萬物之性,是为“和”。如此,自然“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反之,智慧扰物,化废欲行,不和者各有所好,乖离分背不能相通,违背自然万物之和谐的秩序与本质。“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故使其声平,其容和。”“昔先王制乐……必通天地之气,静万物之神也。”以雅乐之“和”燮理万物之情,乐之教化养成,使上下不争;反之,失序则乱。人之对音乐的追求也自然应该是追求乐之和,使自然不乱。

三、参天地化育,生养万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之道在于参天地之化育,追求如天地之道一般无不持载,无不覆焘,动济万物,生生不息的人格理想。阮籍《通易论》倡明人伦精神,让我们看到他对天地化育中人的品格追求及对一切生命的敬重与肯定。他按照一定的时代兴衰设想,摘取卦辞、爻辞之句,说明先王、大人、君子等载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达万物服从,民各自安的施政、处身之理。阮籍以《说卦》中的时间和空间为阐释来源,并受汉易之阴阳术数流影响,配以四时、五行、干支、十二辰等以论八卦生成、万物化生,吉凶成败等,但其通易的独特之处在于倡明八卦及其变化的人伦性质。《说卦》中更突出八卦乾健、坤顺、震动、巽入、坎陷、离丽的自然性质,将万物化育归因于风、雷、火、泽、水等天地之自然发展因素与规律。阮籍进一步阐释了八卦中的人伦性质:“乾坤成体而刚柔有位……故谓之父母……阳承震动……故谓之长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艮为少男。”这就意味着,在阮籍看来,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自有其自然原因与规律;但另一方面,他也关注其人伦动因,显示出对人间伦理,人之对自然万物具有影响的重视。

在阮籍易学思想中,大人“发挥重光,继明照于四方,万物仰生,合德天地,不为而成”,“大人”亦即至德之人,明照四方,合乎天地化育之德,使万事万物成之。展现出对人作为灵性主体的德性的重视,不仅仅是遵循自然,尊重外物,与自然宇宙万物和合;更应该主动发挥人之主体性,所谓“万物仰生,合德天地”,形成人与外部世界彼此相生的关系。阮籍《达庄论》说:“人生天地之中,体自然之形。身者,阴阳之积气也。性者,五行之正性也;情者,游魂之变欲也;神者,天地之所以驭者也。”既然人之身、性、情、神都来于自然、天地、阴阳、五行、游魂等;那么,就有理由在易道推行中秉持“以天地为主,以万物为心”的法则。唯有如此,才能回到人之本体,宇宙之本体。阮籍所建立的是人与自然生生不(下转第88页)(上接第90页)息、生意盎然的交互关系。阮籍《达庄论》言:“不害于物而形以生,物无所毁而神以清,形神在我而道德成,忠信不离而上下成。”顺应万物自然之本性,修身养性,不为智欲所伤,不是只以人为中心,只看得到人类的欲求。人生于天地之间,不仅仅与万物和谐一体,更应该具有身为智慧生物的职责,效仿天地自然之生长万物。人不应该由于世俗的各种分别而互相伤害,为欲望所驱使,这不仅仅是对他人他物的毁害,于自身之养生亦不利,应该保持不被名利所污染的自然本性,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纯粹。当人类的精神状态得到这种生态性的满足于完善之后,也才不会被外界的名利欲望等所驱使之,也才不会为了自身欲望的满足去害人害物。由此,自可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

美国生态哲学家的重要代表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认为,生态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内在客观价值,哲学家的任务在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主张人类有责任促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人类有义务保护自然界的生命及其价值。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作为自然存在物,都具有其内在的本质价值,不应当因人的需要和欲望而被无情掠夺;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使万物之自然繁茂是人类应当具有的道德规范。阮籍是魏晋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代表,其整个思想其实是对一种当时外在之伪名教和伤害人之自然本性的虚伪教化的反抗,是对人之智欲对自然万物之伤害的反抗。其对自然主义的追求,本身也代表着其认为宇宙天地万物之间自然之本真性的自我存在、发展与完善性,也是对万物之自然存在的肯定。与当代之以人类为中心,对自然肆无忌惮的破坏是截然相反的。

参考文献:

[1]阮籍.阮籍集校注[M].陈伯君,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

[2]余田荣.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逻辑演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佟立主.当代西方生态哲学思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

[4]李瑞卿.阮籍易学与《咏怀》八十二首(上)[C]//在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四十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智慧.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2015:22.

责任编辑:张正吉

[作者简介]陈露,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魏晋玄学。

猜你喜欢

阮籍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阮籍,醉乡与官场之间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思想情感
青眼与白眼
放纵面具下的阮籍
古琴名曲酒狂的创作故事
刘伶·贤客
阮籍·泅渡
“青睐”与“垂青”
阮籍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