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2020-04-27张晶
张 晶
(抚顺市中医院,辽宁抚顺 113000)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且在老年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排便不畅、腹胀等一系列不适反应[1-2]。作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急性肠梗阻病情发展快,或可致患者死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4]。肠梗阻有多种类型,可能混合发病,如肠扭转可既是机械性、完全性,也是绞窄性、闭襻性,不同类型肠梗阻可相互转化,比如不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炎症、水肿或治疗不及时,也可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肠梗阻发病一般较急,若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在肠梗阻的治疗中以手术方式最为多见,但手术创伤与并发症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治疗有效性与医患关系[5]。为此,临床上提出了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以降低手术不良影响的策略,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工作实践,对不同临床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出现肠梗阻疾病患者,将患者按照住院号统一编号后,以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39),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33±2.20)岁,平均病程(4.15±0.76)h,平均体质量(68.75±2.38)kg;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63±2.29)岁,平均病程(4.21±0.78)h,平均体质量(69.07±2.40)kg;两组一般资料无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过明确的诊断和治疗;②均为现患病例,不存在回忆偏倚者;③患者检查和病史资料收集完整;④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衰竭性疾病,无法耐受研究者;②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合并症,需要特殊治疗者;③意识障碍性疾病者;④依从性差者。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护理人员依规做好术前、术中护理工作,术后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使用、饮食方案、作息等内容的指导。
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第一,护患关系构建:为提高护理工作开展的效率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接受度,患者入院后安排专门护士对其进行全程护理;护士在接受任务后及时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如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主要护理工作开展流程等),构建稳定的护患关系。第二,给予手术支持护理,即术前进行访视以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或者是引导患者做好基本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师的工作以加快手术进行并对患者进行保温干预、体征监测等。第三,对于术后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提高用药的科学合理性。第四,情志干预:在护理实践中,要求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劝慰,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第五,加强健康教育与康复期营养支持,即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期健康知识宣讲以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并通过合理的营养指导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促进术后恢复。第六,术后康复期病房环境干预:进行病房环境优化。如,加强病房通风和卫生清扫,合理摆放物件,可增加一些鲜花或盆栽绿植。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
1.3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并发症主要为肠瘘、感染、术后出血,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比较(±s,d)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与饮食作息的变化同时受到身体内部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出现肠梗阻现象的患者越来越多[7]。肠梗阻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且多数患者还合并存在其他疾病,而由于多数患者的年龄较大其各项身体功能也处于衰退之中[8-9]。因此,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风险,而患者自身的配合性和自我恢复性也相对较差。所以,为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但是,常规护理内容仅以科室的规章制度为准,还难以实现对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为此,引入全程护理成为必然选择[10-11]。全程护理的应用价值在于:首先,将护理进行纵向延伸,从而实现对患者入院即护理的目的并延伸到出院后随访护理,由此全面提升护理服务的全面性,给予患者更多的护理服务[12]。其次,护理过程中强化细节护理与个性需求满足,从而将模块化护理与个性化针对护理进行结合,能够在细节处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个性化护理需求,降低因细节护理不佳而导致的护患矛盾以及后续临床治疗问题[13]。再次,在护理的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强化在心理情绪上的引导,帮助患者改善负面心理情绪,以更加乐观与积极的态度来对待疾病与配合治疗,从而在改善患者心理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强化对后续治疗的护理保障能力[14]。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在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综合治疗效果加速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