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回阳疗法治疗尪痹100例临床观察
2020-04-27刘金福康俊萍侯丽萍
刘金福,康俊萍,侯丽萍
(1.太原市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2.柳林县中医院,山西 柳林 033300;3.太原侯丽萍风湿骨病中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周围关节对称性非化脓性炎症为主,慢性侵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发展出现骨侵蚀而导致关节畸形,九宫回阳法是侯丽萍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体质疗法之一,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肝肾不足型疗效显著。本文将2011年~2012年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肝肾不足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九宫回阳疗法组100例,其中男34例,女66例,年龄18~74岁,病程6个月~26年。常规针灸疗法组100例,男33例,女67例,年龄15~73岁,病程2~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1];证候分型符合国家中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的证候分型肝肾不足型分类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诊断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5~75岁;排除合并心、脑、肾等严重系统疾病者。排除标准:有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但不是第一诊断;年龄不符合纳入标准者;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九宫回阳疗法:取九宫穴(神阙、中脘、关元、左右天枢、左右梁门、左右水道),除神阙穴外,其他八穴予以针刺,针下得气后,取关元穴、左右天枢穴行提插补泻之补法各1分钟并施以温针灸。
常规针灸疗法:肩部取肩髎、肩髃、肩贞,肘部取曲池、天井、尺泽,腕部取外关、阳池、腕骨,膝部取犊鼻、鹤顶,踝部取丘墟、申脉、照海,上穴针刺得气后,均施平补平泻手法。
以上两组治疗均1次/d,每次留针30 min,每5 min行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3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下列指标进行评估:临床观察指标: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1.4 疗效评估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尪痹”的疗效评定方法。
临床缓解: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率≥70%;显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率≥50%;好转: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率≥20%;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率<2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
2.3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3 讨论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之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病原体和遗传基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于机体的结果[5]。侯丽萍教授认为,禀赋素虚、脾肾不足、三焦气化不畅,是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基础,肝肾不足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肾藏精,主骨生髓,只有肾的精气充盈,肝主筋,肝血足,才能使筋骨肌肉充养,筋、骨强健。若肝肾之精气亏虚,或先天禀赋不足,则易于发生筋骨肌肉方面的疾病,继而病及筋骨,发生关节变形[6]。《金匮要略·中风历节脉证》中说:“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沉即为肾”,明确指出了肾虚在发病中的作用。明.王肯堂则也指出:“痹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肝肾同源,说明痹证都是以肝肾亏虚为病之本。现代实验研究也从多个角度表明因肝肾亏虚引起痹证的关节病变比其它原因引起的 关节病变更为严重。国内学者亦探讨了因卵巢切除可使小鼠关节炎病变进一步在加重,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肾虚在痹证的发病或防治中,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7]。而侯丽萍博士则认为肾虚尤其是肾阳不足是痹症发病的重中之重[8],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足,脾失于正常的运化,导致中焦瘀滞,三焦不通,气化不行。《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元气即肾中精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全身,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若元气不足、三焦淤滞、气化不利,则脏腑经络组织功能低下,人体失去稳态平衡而变生诸疾。另一方面又可产生内湿,与外邪、酒食、情志、劳逸、外伤综合作用,日久又可化热、蕴毒、生虫,留阻经络、关节、筋骨、肌肉发为尪痹。使病情加重,成为顽疾。《中藏经·论骨痹第三十八》中说:“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则三焦之气痞而不适;三焦痞则饮食不糟粕;饮食不糟粕.则精气日衰;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可见肾阳亏虚、三焦不通是痹证发病的关键。九宫穴是肾气所在,是阳气的根本,是人体阳气循行的小周天,是人的动力系统。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隶属任脉,是中、下焦之枢纽,有培元固本、健运脾胃之功能。中脘穴位于任脉,为胃之募穴,与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经交会,中脘穴可调节其脾升胃降的功能,其在三焦整体的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中起着枢纽作用。关元为小肠募,是足三阴足阳明任脉之会,五脏六腑之本,元气之关,用灸则温下元,暖胞宫,补元气,调气血,通经络。天枢是足阳明胃经穴,大肠募,能调胃肠、行气血,通三焦。梁门、水道为胃经穴,具有调中气、和肠胃、化积滞之功。针刺和艾灸九宫穴可收温肾回阳、通调三焦之功,使湿去、毒化、虫消,使逆乱的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得以恢复,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关元等穴可促进垂体β-内啡肽的释放,而发挥免疫调节等生理效应[9]。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综上所述,针灸九宫穴能使人体恢复自调节、自节律、自恢复、自稳定的能力,逐渐恢复稳态平衡。对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肝肾亏虚行病情缓解的防治,提高疗效,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