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0-04-27连小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9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白细胞

连小霞,孙 甜

(大埔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梅州 514299)

在临床疾病检验中血常规为常用的检验方法,在全部科室中均可使用,如感染性疾病、内科疾病等。血常规检验主要对细胞等相关指标进行检验,主要包含白细胞、红细胞等,分析评估检查中结果,及时充分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如初选异常需及时实施相关对策进行干预[1]。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中,常使用两种检测方式,主要为静脉采血、末梢采血,针对末梢采血而言,其具有采血方便的优点,但痛苦较小的优点,导致人们常选取末梢采血的方式进行采集血液。现经本组研究末梢血和静脉血血液检测结果分析,进而选取最优的采血方式实施采血,保证血液标本误差减少,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资料[2]。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为实验时间,纳入200例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人员,根据采血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各100例。甲组:有52例男性人数,有48例女性人数,28~69岁为年龄取值范围,年龄均数为(48.35±3.45)岁;参照组:有54例男性人数,有46例女性人数,27~69岁为年龄取值范围,年龄均数为(48.24±3.35)岁;将研究中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经统计学软件中进行计算,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全部人员实施血常规检测,合理选取检查工作,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型号为优利特-5380,使用仪器对血液进行检测。准备好清洗液、稀释液,将血常规血液采集管准备好。

甲组100例患者采取末梢血进行检测,选取合适的采血试管,使试管处于真空状态,末梢血的采集量与静脉血的采集量存在一定差异,采血量介于20~30 uL,采集后及时放入抗凝管中,对血液实施检测。

乙组100例患者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选取合适的采血食管,使试管处于真空状态,在检测中良好的控制血液量,采血量介于0.6~1 mL,在采血后准备好稀释液,将其放置血液样本中,将其摇匀,放置抗凝管中,对血液实施检测。

1.3 判定指标

检验2种采血方法对应的血液标本指标水平以及不同时段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等。

1.4 统计学分析

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中录入研究中全部数据,针对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述,两组数据使用t检验进行计算;针对计数资料使用(%)率的方式表述,两组数据使用卡方检验进行计算;统计学校准结果为数据间差异明显,表示为P<0.05。

2 结 果

2.1 检验2种采血方法对应的血液标本指标水平

将甲组患者的各指标作为参考,乙组患者的PLT(血小板)、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HCT(红细胞压积)、HGB(血红蛋白)、RBC(红细胞)均较高,WBC(白细胞)、MCV(红细胞体积)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检验2种采血方法对应的血液标本指标水平

2.2 检验不同时段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

与即刻检测相比较,采样后3小时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等无明显差异(P>0.05),采样后6小时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和血小板有差异性(P<0.05),白细胞、红细胞以及 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检验不同时段检测静脉血标本中各指标水平

3 讨 论

临床上多种常规检验方法中,血常规使用占比较高,大量疾病均可经血常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医学参考数据,进而改善患者的病情[3]。现今医学技术发展迅速,血常规检验技术逐渐优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将血常规检验流程予以简化,使检测准确率提升。现今静脉血样本采集和末梢血样本采集为血液标本主要采集方法,两种采集方法各具有优缺点[4]。

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不同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以其进行有效分析,末梢血主要采自患者的指尖,在血氧采集中因血氧量不足,需对指端进行挤压,进而获得足量的血液标本[5]。在挤压中血样采集血小板会因受损出现聚集情况,将患者血液中PLT水平降低,因人体指部血管管腔狭窄,WBC、MCV水平受温度影响,明显升高。静脉血样本采集不存在以上情况,静脉血可真实、直观的反应患者体内血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进而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从检验时间上分析,采血后即刻检测和在3小时内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与6小时内检测结果有一定差异。证实血常规检测中,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析和验证,不可操作过急,避免出现误差。血常规检测需在采血后3小时内完成,避免长时间留置,影响标准本质量,进而出现检测误差。

研究中数据对比得出,将甲组患者的各指标作为参考,乙组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均较高,白细胞、红细胞体积水平均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与即刻检测相比较,采样后3小时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等无明显差异(P>0.05),采样后6小时检测静脉血标本中中间细胞和血小板有差异性(P<0.05),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式采集血液标本,静脉血和末梢血指标经检测,其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因此为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服务,选取静脉血进行检验,可使检测结果保持准确性,因此在血常规检测中尽量采取静脉血,且在采血后3小时内完成检测,将误差率减低,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