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0-04-27陈志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9期
关键词:桡动脉入路住院

陈志刚

(溧阳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江苏 常州 213300)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为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常用方法,其中经挠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及支架术等介入治疗方案也慢慢在临床上推广开来[1]。经桡动脉手术入路可以降低因卧床引起的不适或者并发症,术中无需使用血管封闭器械,相应也避免了股动脉穿刺所引发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认为经桡动脉入路术创较小,术中便于医师观察伤口,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无严格体位限制,因而广为医师和患者所接受[2]。另有观点指出,经桡动脉穿刺基本不会引起软组织损伤,假性动脉瘤以及血肿发生率随之下降[3]。同时,手掌供血包括尺动脉和桡动脉两个通路,单纯桡动脉闭塞对手掌供血的影响较小。相较于经桡动脉入路,大部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选择经股动脉入路,因为经挠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难度比较高,对介入医师技术水平、器械操作熟练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4]。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分析2016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并行介入的52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并行介入治疗的52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冠脉造影提示两支以上病变、单支病变不低于两处、B/C型单支病变以及左主干病变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3.5±1.9)岁;6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7例长期吸烟史。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3.7±1.2)岁;7例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糖尿病,5例长期吸烟史。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基线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常规给予氯毗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7 s)口服并行Allen"s试验,阳性结果则提示为桡动脉穿刺适应证。穿刺插管位于右侧挠动脉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选择腕横纹近心端距离2 cm处用Cordis穿刺针穿刺。呈45°角进针,针尾喷出血液后,将软头直行导丝经穿刺针送入肱动脉,做一皮肤切口,长度为2~3 mm,然后将穿刺针撤出,置入6F动脉鞘并作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指引导管,结合病变特点制订介入方案,包括直接支架置入、球囊预扩张后支架置入等等。术后即刻将动脉鞘管拔除,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指引导管类型、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焦虑评分、治疗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介入治疗成功标准:血流TIMI3级,残余狭窄<20%,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事件[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皮尔斯卡方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中两组使用指引导管类别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使用指引导管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术中两组使用指引导管类别对比(n,%)

2.2 两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和S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评分及SAS评分明显更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和SAS评分对比( ±s)

表2 两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和SAS评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长(min) 术后住院时间(d) 生活质量评分(分) SAS 评分(分)对照组 26 107.66±3.78 4.68±0.31 34.17±5.53 49.88±3.27观察组 26 106.89±3.52 2.49±0.22 45.82±2.69 33.60±1.84 t 0.760 29.376 9.660 22.124 P 0.45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PCI治疗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PCI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部位肿胀、动静脉瘘以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CI治疗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相比于经股动脉途径,经挠动脉入路缺点在于操作难度相对比较高,因为挠动脉直径偏小,痉挛发生率比较高,部分病例可能出现锁骨下动脉或者桡动脉迂曲现象,增加了穿刺与置管的操作难度,有时无法完成置管或置入不到位者只能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6]。另外,经桡动脉入路往往受血管走行的影响,冠脉开口异常病例置入导引导管时存在支撑力不足的问题,所以选择经挠动脉入路的介入治疗有赖于强支撑力的导引导管来完成,一旦出现支撑力不足的状况,介入医师可加用导丝并置入病变血管,或者放置其他血管提供一定的支撑力.这样通常可以完成介入治疗[7]。

从上表数据分析来看,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效果并无明显差异,大部分病例顺利完成介入治疗。但与股动脉手术入路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选用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术后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以及动静脉瘘等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9%,比对照组的26.9%更低(x2=5.318,P=0.021),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这符合既往文献报道的4.2%[8]。经挠动脉途径开展介入手术,术后一般不易出现并发症,但高龄、女性、糖尿病和体重偏小的患者仍有并发症风险,通常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即可解决[9]。穿刺部位血肿主要是操作不当所致,介入医师操作失误导致导丝进入挠动脉分支,容易对分支血管造成远端损伤,如果未能及时发现或未能及早采取处理措施,介入术后就容易引发前臂血肿并发症,病情严重者或出现骨筋膜综合征[10]。所以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应加强观察,及早处理各类并发症,如实际情况需要还可与血管外科医师配合[11~12]。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评分及SAS评分明显更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31、7.270、7.934,P=0.000),说明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效果显著,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效果显著,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建议临床在符合适应证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桡动脉入路住院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安全性分析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 例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