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的听觉识别与加工

2020-04-27侯悦宋超陕西师范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程音高调性

◎侯悦/ 宋超 (陕西师范大学)

视唱练耳是一门既具理论性又具技术性的学科,它以训练音乐听觉为主旨。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表述,并不具备语言文字所含有的语义性。接收音乐信息具备听觉即可,但要理解、欣赏音乐,离不开对乐音心理属性的感知,即具备音乐听觉。它是对声音心理学属性的感知,涉及对声音信息的内部识别与加工等,这与听觉心理密切相关。

为了达到训练音乐听觉的目的,视唱练耳教学围绕视唱、听觉分析、听写这三个环节展开。它们的训练内容各具特点各自独立,但就其相同的训练目的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在三环节中,单音、和弦、和声、旋律听辨的核心都体现出掌握音程的重要性。音程它是构成音响形态纵横结合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和起点。音与音的横向联结形成的若干旋律音程,在一定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的共同组织下,就形成了旋律听觉。在一定规则下,音与音的纵向结合形成的和声音程,以及包含在不同和弦结构中的音程关系,就构成了和声听觉。所以音程训练是视唱练耳学习的根本立足点和生长点,也是音乐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本文旨在通过对音程识别、加工机制的研究,分别讨论其与视唱练耳教学基本环节的联系。

一、音程的识别与加工

(一)音程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随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计算机模拟人脑功能的思想,把学习过程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用信息加工观点解释学习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汲取各学习理论流派的观点,创造性的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等重要思想。他认为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即: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获得的刺激经感受器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些信息又通过感觉登记器将编码的信息转入工作记忆,再经过编码后进入长时记忆且以编码形式储存其中。此外他还将学习活动划分为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1]

就视唱练耳课中音程的学习来讲,学生要接收音乐信息首先需对相关刺激主动注意。因为并非所有刺激都能被学生接受,这种信息接收是根据主体的动机目标来选择的,即加涅学习理论中的动机阶段。在学习音程的初始阶段只有理论是不够的,知识结合对音响的认知有助于快速掌握音程知识。这一过程借助听觉滞留,即外界音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感觉象后,虽然刺激停止但感觉象仍停留极短的片刻。接收到的信息刺激进入工作记忆中进行编码和储存形成短时记忆,即习得阶段,并在带有意义性的重复,即保持阶段后形成长时记忆储存于大脑中。在日后需要准确识别音程具体音时,再由长时记忆中检索提取的有关信息,也就是回忆阶段,经反应生成器转换为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活动。

以上是结合心理学理解音程学习的基本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听觉习惯的多样性使音程学习的具体过程又根据群体差异而各具特点。据此,下述将简单分析绝对音高者与相对音高者对音程识别的具体路径。

(二)绝对音高者与相对音高者对音程的识别

音程加工涉及对两个音级之间音高距离的判断。心理学认为,音高记忆是一种瞬间记忆,储存时间极短。若不及时加工整理使其转变为短时记忆,便会很快被遗忘。对唱名的学习即对音高的编码,此过程使得音高信息较易转变为短时记忆。而绝对音高者在早期听觉编码阶段直接将识别到的音高赋予固定唱名,无需借助参照音便可分辨不同频率的音高,从而判断音程。

相对音高听觉它需要借助参照音,根据音与音之间的音级关系来听辨具体音高。“他们在早期听觉编码阶段不是直接赋予音高固定唱名,而是将听到的音响进行储存、调出长时记忆中关于音高的信息、比较后确定其固定唱名。”[2]虽然他们没有敏锐的音高感知能力,对音高、音程的识别都依靠长期记忆中储存的信息,但其对各调式音级听觉的适应力却更能体现对音乐内涵及审美的理解。

这两类听觉机制各有优势也各具不足。他们对音程的识别过程虽不同,但涉及的学习能力却不甚相同,都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储存、记忆、提取、再现。

二、音程在听觉分析环节的识别

在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中,听觉分析与听写关联较为密切。相较听觉分析而言,听写环节除需准确听辨之外还需一定的音乐记忆能力与记谱能力,才能将听觉内容转化为视觉内容。但这两个教学环节的内容是有一定重合的,它们都不同程度的与音程知识的掌握相关。听写是听觉分析的延续,只有先准确接收、识别音乐信息,才可能进一步将所听到的内容以文本方式记录。因此本章主要探究音程在听觉分析方面的识别。

(一)音程色彩的感知

在音乐学习中人们常提到“色彩”二字,色彩本是属于视觉范畴的概念,它运用于音乐指的是“人的听觉神经受到音响刺激后大脑将声音转变为色彩的形象思维的心理感觉活动。”[3]其中,旋律音程的横向发展虽然也能产生色彩感,但和声音程所特有的音响色彩感更为突出。这里对和声音程色彩的感受主要针对自然音程,它包括大音程、小音程、纯音程、增四度、减五度。在听辨的音程音响完全消失前,对“色彩”形象的把握会在听觉心理之上积极展开。如果对音程色彩感知不准确,可能会影响整个听辨结果。这就要求快速、准确的分辨音程色彩并借此判断音程的性质,这种能力将进一步作用于和弦听辨。下文将解释准确听辨音程在判断和弦构成中的作用。

(二)音程识别在和弦听辨中的作用

在听辨练习中,多数学生对音程的听辨还较为准确,而在听辨三、七和弦时则会感到比较吃力。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很常见,一方面是学生长期以来进行较为简单的音程训练,刚接触三、七和弦时可能对其色彩较为陌生。另一方面和弦结构相对音程来说更复杂一些,且转位七和弦由于二度音程所处位置不同其音响色彩、性质发生改变,这无疑增大了学生听辨的难度。对此,可从音程关系入手,将和弦看作是几组音程纵向排列形成的合集,紧抓音程关系便可淡化一些音色对和弦听辨的影响。此方法可根据个人习惯在听辨初始确定其最下方或最上方音,然后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依据此音借助音程关系来推导和弦具体音。这便由音程学习渗入到和弦的掌握,提高了和弦听辨率。

此外,若要增强对和弦中音程音响的熟悉感,牢记各类音程的音响特点很关键,这好比信息的编码过程。通过编码将音程音响刺激归类,并简化为一些基本原理来加强记忆。当再次听到和弦中相同的音程音响刺激时,即可快速反映出其性质、结构、及具体音高,从而瓦解和弦听辨的难点、获得良好的听辨能力。

三、音程在视唱环节的加工

相比听觉分析与听写要求识别音响,视唱倾向于将视觉信息转化为听觉信息并演唱出来,这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它的具体体现即人通过眼感官获得外部谱面上的视觉刺激后,与之相关的信息经过加工再次转换为语言、声音的神经传递信息输出,这种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与输出即对知识的运用。

(一)音程在调性音乐中的加工

传统单声部视唱多以调性音乐为核心,调式中每级音对于主音的倾向性都是不同的。这种倾向性推动了旋律的进行,稳定与不稳定音级的交替进行赋予旋律动力感。在调性视唱中,音级是构成音程的重要元素,音程的稳定与构成它的音级稳定与否密切相关。长久练习调性音乐所形成的调式感会促进对音程的掌握,从而进一步提高正确演唱的能力。

调式感从定义上来看强调音与音之间的音级关系,但其与音高听觉也是紧密联系。学生对音高的识别方式不同,其对旋律的把握情况也不尽相同。旋律识别带有一定的欣赏性:这种“欣赏”离不开人主动的知觉加工,纯粹的只接收到音响与参与加工感知到的音乐艺术是不同的。对旋律的感知有赖于对音程大小的编码,这种编码与绝对音高者、相对音高者是有区别的。以不同学生的反应情况来看:绝对音高听觉的学生,对三升三降至五升五降这些含有复杂调号的旋律较无升降的C大调更难掌握一些。他们不同于相对听觉者那样将所有调都译为C大调,而是依靠调式感与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因此在面对升降记号多的旋律时需多关注每一个变化音的准确演唱。这种演唱思维虽在一开始会较为费神,但长久的练习之后学生对旋律音程的接收、检索的速度会有所提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音程信息的速度也会有质的飞跃。而旋律又是旋律音程的横向联结,在视唱中对旋律音程信息的提取越顺利则演唱越精准。

(二)音程在无调性音乐中的识别

在勋伯格瓦解大小调体系而采用十二音作曲法创作时,无调性音乐出现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忽略了音高、时间方面的格式塔分组原则,使听众难以在短时记忆中对其进行编码和记忆。一开始唱无调性视唱时都会有这种感觉:好像刚刚找到了某调式的感觉,下一秒的音程关系就会打破刚才的认知,令人措手不及、无从识别。对此可以凭借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与音程距离感,完全采用唱旋律音程的方法去唱无调性视唱作品。不去思考调性,充分调动听觉心理对音程信息的加工能力。下面我们简单分析在一段调性快速变化的现代视唱中,如何紧抓音程关系。

谱例1.

这一乐句选自列斯皮基《罗马的松树》,经过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第一小节音乐还在E大调内,旋律也是E大调主三和弦的分解。第二小节立刻还原了G音,进入e小调,这便需要快速抽离惯性调式听觉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要关注升G与还原G的半音关系,发挥大脑主观能动性忽略调式对音高信息内心判断的影响,便可逐步训练快速摆脱调式控制的能力。因而对无调性音乐的准确演唱有赖于音程信息的牢牢把握,且对长时记忆中音程信息的快速提取、加工、转化更是把握无调性音乐的有效途径。

结 语

本文从视唱练耳的训练主旨出发,以音程的识别、加工为切入点,围绕其在视唱练耳教学三环节的基础性、重要性,分类对不同训练环节与音程加工、识别之间的联系展开论述,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分析音程学习对视唱练耳教学的促进作用。

音程学习过程即:音响刺激进入工作记忆后进行编码、储存并形成短时记忆,随后在带有意义性的重复后形成长时记忆储存于大脑中。在听觉分析环节,听觉心理将音程的音响刺激组织起来,运用所学乐理概念对其进行归类、记忆。当再次听到同样的音程刺激或和弦中包含相同的音程刺激时,便可快速反映出其结构、性质及具体音高,最终提升和弦的听辨能力。视唱环节则更注重对音程知识的运用。

音程训练是视唱练耳学习的立足点和生长点,音程的听觉识别与加工在视唱练耳教学三环节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猜你喜欢

音程音高调性
视唱练耳教学中音程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论钢琴调律的“调律法”等几个基本问题(上)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莫顿·费尔德曼20世纪70年代后的纵向和音音高研究——以室内乐《我生命里的中提琴Ⅰ》为例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谈“调性”
谈“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