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技术运用及价值

2020-04-26赵荻燕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审美意识

赵荻燕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所开展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少儿的审美意识,但审美和绘画技术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因此在对少儿审美意识进行培育时,应当加强对其进行绘画技术教学。基于此,本文针对绘画技术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及价值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少儿美术教育;审美意识;绘画技术

大部分人都认为要想创作出一幅优秀的画作,主要依赖于作者的思想意识及灵感源泉,但实际上绘画技术也颇为重要,作者如若无法掌握绘画的技术技巧,那么永远也无法创作出旷世名作。因此在对少儿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不单单要让少儿认识到思想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还需要充分了解绘画技术所具备的价值,熟练掌握绘画技术的运用。

一、少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技术的价值

1.深入理解艺术的基本内核

数学学习必须掌握最为基本的运算能力,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少儿不能够仅仅进行美术鉴赏方面的学习,还要切身实践美术创作,在掌握基础美术知识的前提之下学会相应的绘画技巧,这样才能够将自身的实践创作与意识形态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对美术的基本特点有一个全方位地理解,认识到绘画技术在美术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让少儿能够将自身一幅画的创作过程进行还原,少儿就可以深入理解艺术的基本内核,认识到美术作品之所以精致是得益于绘画技术的充分展现。绘画名家在创作水墨画时潇洒飘逸,运笔流畅自如,这就让很多人陷入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在进行绘画时只要模仿出名家的潇洒与飘逸,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就优秀。实际上绘画名家在其画作之中却融入了自身精湛的绘画技术,看似随意的挥毫实际上却体现了名家高深莫测的绘画技艺,故而当前部分美术创作人员在临摹名家的画作时,作品并未具备上佳的效果,仅仅是通过简单的狂放工作来完成。这主要是因为临摹者的绘画技术并不过关,造型能力较差,对绘画的节奏感不够了解,仅仅是跟随自己内心的思想意识进行随意的创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无法打动人心。因此少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少儿意识到绘画技术能够将画中的思想内核得以充分表达,从而对艺术的基本内核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2.锻炼少儿实践及形象思维能力

在少儿自主进行美术创作时可能会遭遇不同的问题,诸如物体的颗粒感及体积感如何通过合理的绘画技术来展现出来,从而让物体的质感得以还原,如何采取擦涂或排线的手段来将画面的整体关系进行表现等,少儿通过自身的反复实践,不但能够将这类问题解决,还能够掌握全新的创作方式,加强了艺术中的感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形象思维与自身的逻辑思维并无太大的关联,主要是指合理把控美和图像,通过自身敏锐的感知力来对美术作品中的变化关系进行洞察,进而培养出艺术创造力。

二、少儿美术教育中绘画技术的运用

1.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会造型与构图

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独特的形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审美角度。故而在少儿所创作的作品中,经常会有较为奇特的造型,加之少儿的造型能力有限,他们的作品相对而言不是很完美,所绘制出来的形状与自己想象之中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此时教师就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少儿掌握科学的造型技巧,从小培养少儿的造型能力,为后续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美术课上,一名少儿绘制出了一片大小不一的点,教师询问其所画为何物,少儿告诉教师绘制的是天上的雨点。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让少儿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雨点的相关细节,一般而言雨点应当是圆形,且相同时间段的雨点大小也都一样。这样一来少儿就对造型方面的绘画技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这对于其后续绘画技术的学习大有裨益。

由于少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怪想法,这也导致了少儿在进行绘画创作时会让整体的画面结构显得较为混乱,画作的主题不够明确。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让少儿认识到必须在掌握事物结构的前提之下尝试通过设计思维来进行创作,从而学会最为基本的构图技巧。不同少儿所采取的构图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应当因材施教,根据少儿所掌握的構图技巧实际情况来让其选择相对科学且合理的构图模式。例如教师在让少儿进行金鱼的创作时,就可以引导少儿认真看金鱼的形状及色彩搭配进行构思,并在突出作品主题的前提之下,勇于添加诸如小虫、小草等元素,这样就会让整个画面情节显得更为生动和丰富。在进行构图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如果一味地进行宣讲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枯燥,不利于保持少儿对绘画技术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将画面布局等,绘画技巧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少儿,这样一来少儿的学习热情更为高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使少儿掌握相关的绘画技术也更加得心应手。

2.提升少儿绘画格局,激发创造潜力

一幅画作的格局和画作的大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少儿从小养成画大画的理念。大画的练习不但能够让少儿的气质得以培养,还能够让其在处理相对复杂问题时养成相应的应变能力。但当前大部分少儿所创作的作品相对较小,限制了整体思维的发散,故而教师要让少儿重视第一笔的使用。大画不单单是指画作篇幅大小,更为深层次的含义是指画作中的相关元素数量及元素之间的联系,第一笔便基本确立了这幅画作的格局。教师要让少儿尝试着在下笔之前对整个画面的布局进行全面的构思,分析其中可能会出现的元素,在不超过自身绘制水平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多地融入不同的元素,并思考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显得富有张力。这样一来,少儿的绘画技术就能够更上一层楼,自身对于美术的感悟也能够更为深刻。

人类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少儿所创作的绘画作品从最初的涂鸦逐步发展至具备一定的雏形,都充分体现了少儿所具备的创造力。但当前部分教师在对少儿开展美术教育时往往忽视了少儿创造力的激发,仅仅是通过不变的理论知识的讲授来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绘画技术。少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创造潜力被抑制,对于基本绘画技术也不能够全面掌握。因此教师应当采取科学的方式来激发少儿的创造潜力。针对不同的少儿,教师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为其安排创造力的练习课程。例如,教师让少儿以春天为主题进行创作,仅仅是给少儿规定了主题,但并未限制少儿可以采取何种绘画技、画面布局、色彩搭配等,全部由少儿自己决定。这样一来,不同的少儿所绘制的作品各有千秋,自身的创造潜力也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当前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也逐渐完善。学习阶段的不同也就导致了教师教学理念及方式各有千秋,但对于绘画技巧的学习与掌握始终排在第一位,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绘画技巧,才能够将自身的思想意识跃然于纸上,带给观者视觉上的震撼以及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进行少儿美术教育时,应当重视对少儿绘画技术的培养,让少儿能够从小认识到艺术的基本内核,锻炼其实践及形象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燕春.对少儿绘画中童趣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39.

[2]杨新宇.综合材料绘画对少儿美术教育的作用探究[J].美与时代(中),2018(01):120-121.

[3]屈文蕾.谈少儿绘画教学方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审美意识
“物哀美”与三宅一生的艺术设计
手脑结合,升华幼儿美术基础教育
艺术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从汉民族风俗看汉族秧歌的现代审美意识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