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20-04-26陆颖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目标课文阅读教学

陆颖

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之桥,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锻炼语文综合能力的助推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已成为备受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课题。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了一些探究和分析。

一、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相应的阅读能力。在当前课外阅读资料非常丰富的环境下,很多学生被课外读物所吸引,而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要求阅读的内容,他们会感觉陈旧、无味,缺乏吸引力,因而没有阅读兴趣,导致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性、参与性难以调动,阅读教学的效率不如人意。

2.阅读教学目标模糊。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设置阅读教学目标时要参照新课改的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但有的教师感觉这些目标较为宽泛,做到高效化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目标的制定缺乏创新性且比较模糊。

3.忽视阅读技法的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技法,就等于引领学生走向了自主阅读、高效阅读的发展之路。但是,很多教师基于对学生阅读能力、识字量等方面的考虑,不重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直接给学生指出哪些需要背诵,哪些需要熟读,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长此以往,学生在阅读中就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很多中年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转换角色,依然是“独裁者”和“严师”的形象,不能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没有很好地落实,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率的提高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催化剂,兴趣会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体验等,创设以激趣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比如,在《扁鹊治病》的阅读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喜欢模仿、表演的特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出一个女生来扮演扁鹊,一个男生扮演蔡桓公,一位学生读蔡桓公的旁白。我相机指导参与表演的学生要认真领会人物的情感,读出扁鹊的诚恳、耐心,表现出蔡桓公情绪的变化。同学们观看了这三位同学的表演后,也产生了表演的欲望,他们认真阅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并分组进行分角色表演,有效提升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质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应用比较普遍。如在《麻雀》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一边给学生展示很多麻雀的图片,一边说:“麻雀也许是大自然中最平凡的一种鸟了,它没有孔雀那样美丽的羽毛,没有画眉那样悦耳的叫声,人们也都对它熟视无睹,可就是这么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发生了令著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感到十分震撼的事,他写下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麻雀》。”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进入课文的阅读之中。

2.设计具体明确目标,通过阅读有效落实。要改善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目标模糊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确立指向清楚、主次分明、联系紧密的目标。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确立多个目标,只要结合课文的主题,设计不多于两个的主要目标即可,主要目标落实了,也顺理成章地带动了其他目标的落实。其次,目标应该是清晰的,让学生在一篇课文中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知识要清清楚楚地表述出来。第三,目标表述要准确,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达到什么目的,都要做出详细的交代。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明确的,能够通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得到有效落实。

比如,在《陶罐与铁罐》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深入解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10个生字,19个词语;(2)能够抓住句子人物神态或者动作描写的重要词语,感受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以准确的情感读出它们之间的对话;(3)通过学习懂得看到别人的好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的道理。这样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细,可操作性强,为阅读教学设定了起点和归宿,使阅读教学有方向、有效率。

3.教会阅读技巧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方法,就是将学生引领到了一条获取知识的通途。

(1)阅读技巧。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了解,即文章的文体、结构、主体等,为下一步的精读做初步准备;其次,不同文体的阅读要求也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掌握共同的阅读规律外,还要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第三,从熟读到精读,并通过课文中各种阅读的练习让学生的阅读不断跃升到新水平。

(2)阅读方法。结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应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对他们阅读很有裨益。我推荐给学生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种。

批注阅读:即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精彩的句子、有疑问之处、有感悟之处,就用教师教学的批注符号画出来。应用批注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强化多重点内容的记忆。

朗读法:朗读是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的基本方式。教师要结合课文阅读给学生讲解读音、语感、情感、语气等方面的表达方法,让学生的朗读使文字灵动起来,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精读法:精读就是让学生从一篇课文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自然段等,细细品赏琢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一定要学会的重要方法。

复述法:复述是要求学生把读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复述可以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新课改理念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让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欢乐谷,让他们可以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让阅读绽放精彩的个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训练,从而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触摸春天》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转换,揭示课题”“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读自悟,理解词语”“合作研读,深入体验”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有哪些字词是自己不认识的,自选一种方式,学会这些字词,再通过合作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环环相扣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下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9个生词;背诵课文表达出自己感受;领悟重要句段内涵;体会盲童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感受文中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珍惜,激发学生用想象去创造美好世界的激情。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阅读学习的任务,使教学目标一步步得以落实。

综上所述,无论是小学低年段、中年段,还是高年段,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都是核心。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让阅读教学更精彩、更高效,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付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要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激发兴趣、明确目标、传授技法、发挥主体作用等方面为切入点,创新性地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成为“会阅读”的人,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礎。

猜你喜欢

目标课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