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整合,有效制定小学课外阅读目标
2020-04-26梁玉婵
梁玉婵
【摘 要】 有效的課外阅读活动策略都应该以阅读目标为导向,制定合理恰当的目标。本文从阅读主体、文本特点与内容、课标要求、学科教学要素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多元整合,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目标,并渗透与目标相应的阅读指导方法,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技能。
【关键词】 阅读;课外阅读;目标;有效
小学统编版教材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专列了“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等栏目,并将书目推荐、阅读方法的引导渗透其中。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制定课外阅读目标,给课外阅读活动以明确的导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关注阅读主体,有效制定阅读目标
教师在制定课外阅读目标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及将要巩固的知识点、能力点有清晰的了解。笔者以第一学段为例,从各单元的课外阅读栏目和板块,帮助教师把握第一学段课外阅读的学情。1.在阅读主体性方面:学生的阅读的主体性、自觉性渐渐突显,表现为从大人的扶助阅读到孩子自主、自觉地阅读;兴趣的激发应放到首位。2.在内容上:一年级以“儿歌、童谣”为多,以逐步引导学生阅读寓言和童话;二年级的阅读内容拓展到“童话、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英雄故事”,其中以“童话”为多。3.在阅读能力上:一年级学生主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或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乐于分享阅读感受;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能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下学期则要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思等。
把握了学生的学情,我们在制定课外阅读目标时,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阅读水平进行合理恰当的制定。如在二年级下学期阅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我们可以制定以下阅读目标:
1.能自主阅读故事,通过“观察封面、看书名、作者、插图”等多种方式了解书的基本信息;
2.能在“找人物、猜插图”等活动中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能借助目录大致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发挥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进行阅读分享,感受阅读的乐趣。
上述目标符合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既关注到兴趣的培养,也关注到年段阅读能力的要求,并清晰地提引了相应的活动与方法。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开展了。
二、关注文体特点与内容,挖掘文化意识目标
不同的书籍因体裁、类别等不同,其蕴含的文化精华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知识的传输,有的重于启迪心智、培养情操,有的又以精彩的描述、巧妙的表达为特色,也有一些是各个方面的特色兼而有之。我们制定课外阅读目标时可以抓住书籍内容与文体的特点,合理挖掘书籍中的文化意识,并引导学生多加关注。如:我们推荐五年级学生阅读《城南旧事》,书中描写了英子童年时代眼里老北京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特征”“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当时社会背景”“北京方言特点”等各方面进行赏析评价并进行适度的拓展读写。学生会更加了解以前老北京的人生百态和社会现实,同时丰富了视野。这样的阅读目标是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涵养的。
三、关注课标阅读要求,融合学科目标
1.根据年级学科学习要求灵活设计课外阅读目标
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说明”中会明确提出该年级在“识字”“阅读”“口语”等多个方面的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制定目标时很好的指引。比如,一年级下册的学期“阅读”目标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爱护图书;(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参照上述目标,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向学生推荐阅读绘本故事《鳄鱼哇尼》时,可以把课外阅读目标制定为:
能借助拼音自己或者和大人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
仔细观察绘本中的图画,猜想故事的发展,乐于与他人交流;
模拟、积累绘本中的象声词,想象当时的画面,在听听、猜猜、想想、说说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上述目标体现了一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阅读目标中的前六项。如果我们每次引导学生阅读书籍都能有明确的目标定位,那么课外阅读必定能更好地与学科融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外阅读目标中得以强调
(1)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复述故事,要能把故事内容表达清楚,这种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段的学生比较适合于教师先读给他们听。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边出示图画,边讲故事,在故事的紧张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思考、续说,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借助插图说给父母听。中年段的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情节、人物等,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理清人物关系,突出精彩情节,还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等。如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师可以制定“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阅读童话;能抓住关键词句和情节,与别人分享你印象深刻的故事”这样的目标。高年段的学生,创造性复述能力和思辨能力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质疑、发问,或者根据某个争议举行辩论会、记者会,或进行知识竞赛等,让学生看完书后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也可以让学生说说故事间的联系或异同等。
(2)制定“写”的目标要有利于落实。在引导学生进行“写”的阅读训练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段的阅读目标以及学生的阅读实际分层设计不同的写的侧重点。如:低年段侧重于摘抄好词佳句,用画图写文相结合的形式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年段的学生可以写写简单的感受、体会,表达对书中人物的喜恶。高年段的学生则可以结合书中内容的理解、方法的领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见闻相联系所产生的看法等等来进行语言表述。
四、关注单元主题和教学要素,目标中渗透阅读方法
同一本课外书,放在不同的年段或者不同的单元里进行推荐,其承载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其阅读目标也应该有所不同。如统编版教材中《童年》被推荐到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栏目中。该单元是“小说”主题单元,“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是其中的语文要素。因而,我们在制定阅读目标时,除了要了解高尔基充满伤痛的成长经历,还要结合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三要素,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性。同时教师在目标中要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既能明确阅读目标,也能有法可循,这有助于目标的达成,使课外自主阅读更加有效。
教师心中有了目标,就更清楚如何分步落实阅读策略;学生心中有了目标,阅读时就会更留意书中的各项细节,从而避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因此,让目标成为学生阅读的明灯,为终身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1]李竹平.教师的解读与学生的需要[J].小学语文教师,2017(05):1.
[2]章春梅.直面阅读现状,探寻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18(04):45-47.
[3]黄莉莉.由统编教材看阅读能力培养[J].小学语文教师,2018(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