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2016-11-02于春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于坚价值体现审美意识

于春梅

摘 要:于坚以诗人的身份,在生存的大地上行走,在本真的日常生活里甸旬,在丑陋的工具理性时代里寻觅本真。目的是以海德格尔所说的“筑造”诗化的手段,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来向世人传递应对失语之境地时,还可以寻求这样一种诗意的生存方式,以驱除因工具理性带来的痛苦,以感性的生活实践诗意生活,以达到和谐的万物。文章从审美价值角度,分析于坚文学作品的体现及影响。

关键词:于坚;文学作品;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01

1、对当代人精神诉求的审美启示

若将于坚作品的审美意识效用范畴限定在一个小众的读者上,则是对当代读者的审美意识的引导和启示作用的显现。作品中审美意识的彰显对读者们审美意识的建构效用,体现在人的生存意识建构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

1.1对人的生存意识建构

异化的力量否定了人的本质,使人失去了自由和自主能力,失去了人的价值。于坚同样思索着现时代下中国人的生存困境与人性缺失的危机,从三种关系的冲突与扭曲而产生的生存危机着手,将批判与审视的目光落在了中国社会生存四十年的变迁中,在其作品中建构一种“诗意地栖居”的审美图景,为失根状态的中国人寻找精神的家园,追问生存的意义,寻找通向文明之境的道路,为中国人建构一种生存意识提供引导。于坚作品中用万物有灵观念引申出的大地生命意识,由未被工业文明破坏的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的赞美,刻画出了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那是对大地生命万物被赋予灵性的敬仰描绘,构成工业文明前后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危机状态的强烈对比。海德格尔所提出的一种自由、未被规定的在者“此在”是处于在的澄明之中。也就是说,我们生存着的世界,就是“此在的生存状态或此在之在的敞开状态或澄明之境。”因此于坚将大地与生命的存在与这个“此在”相照应,未被工业技术文明所遮蔽的本真的大地与生命的存在,正是一种被敞开的澄明之境。

1.2对生存意义的追问

在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危机,于坚是透过作品来建构一种“诗意生活”意识来影响读者的。日常生活的诗意,同样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而远离人类的日常生活,现代的精神价值世界充斥着来自物质社会的扭曲判断,社会对人的严重扭曲,使得人们失去了精神的依托,成为了精神漂泊者。因现代社会给人带来的生存压力,引起现代人的恐慌、悲观、迷茫的情绪。人的欲望无限膨胀,人的本性严重扭曲。异化的人迷失了其生而为人的价值,在寻找精神的家园的征途上,人徘徊不前。

而于坚对于日常生活的神性的提倡,是希望重申日常生活的常识性,而常识,是本质生活里原初的认识,是人类生存于大地之上感性显现。“生活在此处”的审美意蕴,将生活的日常性还原在了日常生活的诗意建构上。于坚伫立于现今被异化的社会生存状态中,寻见人们面对欲望无限膨胀的源头,感受人精神上的无家可归的痛苦,因此,用诗歌与散文的艺术形式关注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用精细的视角对诗意的生活进行诉说,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引导人们对时下的生存状况进行思索,探寻生存的意义所在。

2、对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于坚作品的审美意识呈现对当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审美价值上,一方面是其人性化的抒写方式,对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与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其审美意识满足了当代读者的期待视野。

2.1人性化的抒写导向

于坚的创作文学主题是去英雄化的,与朦胧诗派等倾向于宏大叙事的抒写相比,于坚更倾向于对小众与非主流的关注,其焦点往往放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的审美关照,从人的价值出发注目于生存状况危机,对人性的复归之路进行探索与发掘。于坚创作中选择的审美对象往往也是小众的、日常的,强调生存与现代社会中不被大众所关注的人和事。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是其对人性的崇尚的体现。

于坚在其作品中将其本质力量全面对象化,建构了万物有灵观念下的“大地一一生命”意识、“诗意生活”意识及展现了“审丑”趣味倾向,将这三方面归纳为一个主线,也就是对现实人生的人性关照。不论是高原系列主题的诗作还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抒写,抑或是用审丑的角度对审美对象的选择,都是为了回归到人性的关照上。

2.2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

于坚一直以文人自称,而非职业诗人作家,其中的原因在其坚持一种如同中国古代无写作分工式的文人创作,过去中国的文人,什么都写,没有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之分。于坚的文学创作走的正是这样一条什么都写的道路。因此,在于坚看来,诗、散文、随笔都是文,“文章为天地立心,文就是为了立心,文就是通过写作照亮世界,为原始黑暗的世界文身,召唤心灵出场。”于坚独特且新颖的创作风格与思想魅力,恰好满足了不安于模式化创作且追求创意赏析的读者们,使得于坚的追随者不断增多,尤其是热爱诗歌及诗歌创作者们,这或许也是作者和读者一同造魅的结果。

于坚作品中建构的审美意识满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这是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而“读者直接参与文学作品的价值创造,是文学价值的重要来源之一。”接受美学大师姚斯认为:“在作家、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关系中,后者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的做出反应的环节,它本身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因此,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是作家、作品和读者的共同创造物。而于坚的诗歌和散文能够受到读者的喜爱,因其建构的诗意的审美意识满足了当今读者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坚.于坚谈散文及朗诵[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猜你喜欢

于坚价值体现审美意识
关于于坚诗歌口语化特征的探究
关于于坚诗歌口语化特征的探究
行走在“反叛”的路上
浅析音乐表演艺术在舞台实践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意见领袖在微营销中的价值体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