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乡土资源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0-04-26姚海霞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有效实践农村地区幼儿园

姚海霞

【摘  要】  本文主要以农村乡土资源课程的实践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趋势为依据,首先分析农村地区乡土资源课程开展价值,包括乡土资源概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其次从收集农村乡土资源、利用乡土资源、投放乡土材料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农村乡土资源课程设置的相关思考,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乡土资源课程的建设力度,强化幼儿园教育效果,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农村地区;幼儿园;乡土资源课程;有效实践

如今,农村地区的乡土资源课程备受关注,各所幼儿园都在积极优化乡土资源课程,挖掘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开展低成本与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也是农村幼教改革的重要促进,所以乡土资源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十分必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幼儿教师要全方位思考乡土资源课程开展的必要性,通过科学的方式带领幼儿内化资源课程本质,给幼儿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具体如下。

一、农村地区乡土资源课程开展价值

1.乡土资源概述

乡土资源课程,即学校所处地区自然生态以及文化生态等资源形成的课程,涉及到地理、文化、生产和习俗等,具备一定的丰富性和地域性。其中自然生态乡土资源包括自然与文化生态资源,尤其是非生命物化形态资源,如地理内容,还存有生命物化资源,如生产经验。文化生态是指我国地域比较宽阔,民族比较多,各个地区都拥有特殊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所以要通过乡土课程资源加以凸显。

2.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动态课程观的发展。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主张生产经验利用,转变传统教学观,促使人们脱离文本教学的局限性,延伸到体验教学上来。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和分析,能总结更多的成长经验。其次凸显教师和幼儿生活现象。一直以来,幼儿园教育总是淡化幼儿对科学世界的探索,导致教学趋于虚拟化,不容易给幼儿带来良好的生活体验,而乡土资源课程的创设将师生生活进行关联,更加直观地凸显教师与幼儿的生活状态。最后有助于增强幼儿对乡土文化内涵的认同感。课程充当了文化媒介,能够将文化加以传递,使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紧密关联。乡土资源课程的建设与利用,不仅能够大范围地传承乡村文化,还能够促使幼儿深入感知乡土文化,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肯定。

二、农村乡土资源课程设置的相关思考

1.收集农村乡土资源

幼儿智慧的挖掘产生于操作,资源对活动的开展能产生促进作用,农村地区多种类型的农作物和花草,都会在季节的变化下随之变动,可以充当幼儿天然的玩具。所以在幼儿园乡土资源课程的建设上,教师应该组织幼儿综合收集乡土资源。首先,教师要大胆地创新乡土材料的收集类型,对乡土资源进行分类,包括植物类、工具类或者昆虫类等,打下幼儿园乡土资源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延伸资源获取途径,号召家长以及幼儿一起参与,通过家长会或者网络家长群给家长介绍乡土材料收集的意义,促使其意识到资源具备的再造性特征,并且组织家长观赏乡土资源制作的作品,激发家长参与资源收集的主动性。在亲子活动期间的多样化设计活动能充分调动家长和幼儿收集乡土资源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利用乡土资源

乡土资源课程的实践强调资源利用率的提升,适宜的乡土材料可以调动幼儿好奇心,挖掘幼儿才能,幼儿在操作材料期间可以运转脑筋,不断突破自我。首先是植物资源的实践。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设置种植区域,如蔬菜和农作物,增加幼儿对蔬菜等作物的特征了解,分析生长过程,做好对应的记录,还可以带领学生采摘,树立幼儿动手实践意识,体会劳动的辛苦,或者把劳动成果展现在幼儿面前,组织幼儿对比和归类种子等。教师可以在美工区域带领幼儿进行果壳与果核贴画,制作可爱的动物与玩具,在操作环节上组织幼儿创编手工艺品,如竹篮与竹筐等,在体育运动环节上引导幼儿参与训练,包括爬竹竿或者抬轿子。其次是动物资源的实践。幼儿普遍会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产生较大好奇心。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蝌蚪,分析蝌蚪的成长过程,并且适当给幼儿扩展学习内容,包括蚯蚓、蚂蚁或者家禽等动物,鼓励幼儿关联自己和动物的相处经验,表达对动物的喜爱,进而在乡土资源课程开展中培养幼儿保护动物的品质。最后是自然资源的实践。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沙土石木资源,所以教师在乡土资源课程期间,可以组织幼儿走进“泥巴区”,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可爱的小动物。在木材的使用上,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将树墩视作平衡木,放置跷跷板,做喜欢的游戏。带领幼儿走进小河边收集卵石,开展“跳房子”与“收集卵石数量多”的活动,启发幼儿思维的灵活转变,提高幼儿数学计算能力,强化幼儿身体运动。

3.投放乡土材料

幼儿园乡土资源课程需要体现材料投放的层次化、多用化和探索化,给幼儿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与信心,鼓励幼儿完成自我创新。首先要体现材料投放层次化。幼儿之间存在认知水平差异的特征,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期间要围绕幼儿的年龄特点,促使幼儿按照自我学习方式取得资源学习成效。如“编制”活动中,小班幼儿参与叶子打结环节,中班幼儿制作糖果,大班幼儿编制麻雀等难度较大的作品。在具体的材料运用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班幼儿对种子以及叶子进行分类、中班幼儿拼图蔬菜与木块、大班幼儿编制贝壳与稻草等。其次是体现材料投放的多用化。丰富的乡土资源可以促使幼儿思维快速运转,站在创造学的视角上,其给幼儿提供了灵感以及感悟。例如组织幼儿收集竹子創作“家园”、创新多样化的课程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巧手环节中设计菜编织、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数数游戏、在音乐教学中设计竹乐器、在体育教学中引进竹梯活动、美术教学中引进竹筒花瓶的制作等,在此期间解放幼儿的双手与眼睛,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对现有的乡土资源进行加工与创新,提高乡土资源课程的开展质量。最后是资源投放的探索化。在乡土资源课程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具备探索化与操作化的材料能够更加充分地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幼儿思维水平。例如在探索活动中,组织幼儿分析摩擦起电的道理,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有兴趣的幼儿便会选择塑料管、木棒和化纤布等参与实验,在比较与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更大范围上获取自然现象内涵。

综上所述,环境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一个摇篮。农村地区相对广阔,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资源都可以充当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材料,教师要精心设计乡土资源实践方案,围绕幼儿成长经验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案建设乡土资源课程,通过对乡土资源收集、利用和投放等操作,凸显幼儿个性成长,挖掘幼儿闪光点,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机会,不断彰显乡土资源课程开展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帆,莫云云.桂西北乡土资源引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研究——以广西河池地区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2).

[2]袁利平,温双.社会转型时期乡土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开发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8(01):69-72.

[3]万贞妮,黄雅晴.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中心幼儿园狮艺特色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1):93-94.

[4]余利平.利用家长资源推进农村乡土资源课程游戏化建设[J].好家长,2017(30):92.

[5]刘莉.农村幼儿园利用本土田野课程优化课程结构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猜你喜欢

有效实践农村地区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践探讨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的实践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