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视节目的融媒体发展创新
2020-04-26张启锐
张启锐
【摘 要】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转型进入深水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代表,身负引领媒体融合创新的重任,积极行动。2019年初推出的短视频《瞬间中国》正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探索传统电视节目融媒体发展的一次尝试。本文从节目内容创新以及节目运营方式两方面探讨《瞬间中国》对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分析该节目的成功之处,试为未来融媒体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瞬间中国;传统媒体;短视频;融媒体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中央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开始积极转型,率先提出“台网并重,先网后台”,并作出了一系列新尝试。2019年初,央视推出一档全新的融媒体节目《瞬间中国》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节目推出后受到较高关注,在腾讯视频等多平台播出,获得了上千万的浏览量。本文从节目内容创新以及节目运营方式两方面分析《瞬间中国》对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
一、《瞬间中国》的内容创新
(一)结合短视频,创新节目形态
央视推出《瞬间中国》之初,将其形态定位为:尝试打破传统纪录片与访谈节目的固定模式,将两者与新媒体短视频相结合,致力打造一种全新的电视文体。传统电视节目形态主要分为六大类:纪录片、谈话节目、电视剧、真人秀节目、现场直播、动画节目。传统电视节目通常在节目形态上区分明显,很少出现将多种节目形态相融合的情况。依据其定位和呈现方式,可以说《瞬间中国》是一档融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访谈类节目与纪录片的创新融合。
《瞬间中国》将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的时长要求与原有电视艺术作品的叙事节奏相结合。不同于以往的重大题材宣传片的宏大叙事,《瞬间中国》突破专题片制作思维,从短视频的创作方式和角度出发进行叙事编辑。每期节目时长把握在90秒左右,对主人公讲述内容的剪辑较为简练,节奏毫不拖沓,很好地适应了新媒体时代下大众随机性、碎片化的观看习惯以及观看场景的变化。个体故事短片相比于以往的长篇宏大叙事的专题片,也更契合了融媒体环境下的在线视频传播要求,更适合在多平台多终端传播,可以有效地扩大该视频及其所传递的价值理念的传播范围,为更多的受众所观看、认同。
虽然时长上《瞬间中国》与短视频时长要求相符,但其仍然保留了传统电视艺术作品的叙事节奏和造型变化,通过舒缓悠长的音乐和多组长镜头的组接,使短片外部节奏与故事叙述者内心的感受和讲述节奏相适应,整体呈现慢节奏叙事,有助于讲述者情感抒发,为观众留下更多回味的空间,易于搭建与观众的情感联系。因此,较短的时间和慢节奏的叙述就需要短片抓住叙述核心,节目多以照片为引子迅速切入主题,以主人公对照片背后故事的讲述为主线,再纵向联系改革开放40年来的今昔变化。
节目将访谈节目与传统纪录片相结合,在被访者自述为主的访谈形式下加入纪实元素。首先,节目以访谈为主要形式,但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与被访者之间一对一较为闭合式的访谈方式,节目没有设置主持人或是采访者,而是完全采用被访者自述的形式。这样的设置可以使被访者与观众产生交流感,使观众如见其面、如临其境。不同于以往的电视访谈节目,其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上包含了新媒体中常见的人际传播,更易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其次,节目在访谈的基础上,注重加入和运用纪实元素,包括主人公叙述时配以老照片、影像资料、音效等,使画面不仅仅局限在访谈的演播室内,可以有效地增加叙述的真实性、场景感,使观众通过画面“亲历”主人公叙述的故事和年代。
(二)以小见大,彰显时代历程
《瞬间中国》作为央视制作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别节目,不同于央视以往重大题材献礼式专题片常使用的宏大叙事方式,它是以小人物为切入点,用鲜活的个体经历展现宏大的历史变迁,增强了节目的贴近性和可观看性。此节目立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人物,以90秒的个体故事的讲述反映时代变迁下某个行业图景,并由不同行业的发展共同反映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以小见大的故事性的叙述方式,从人们身边出发,使时代巨变经由故事展开,避免了传统献礼片的说教味,可以使其传递的价值理念更大程度地为观众所接受。同时,节目不仅向观众讲述个体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往事,更将细腻真挚的情感融入其中,将个体故事转化为讲述者富有情感和内涵的表达,在激起讲述人情绪,使其沉浸在对过往的回忆中的同时,增强观众对讲述内容的代入感,很好地带动了观众的情绪。当事人真挚的故事化、情景化讲述,使观众可以从故事中,窥见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的发展历程,并逐渐将观众对讲述者及其讲述内容的情感认同,转化为对节目传递价值理念的认同。相比于以往宏大、模式化的專题片,《瞬间中国》对历史变迁的呈现方式更适应当今观众的观看心理,可以有效地实现节目的初衷。
(三)平民视角,引发情感共鸣
《瞬间中国》将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解构为各行各业40多位普通大众的“瞬间”故事,其中选取的讲述者包括:第一块奥运金牌获得者、歼10飞机副总设计师、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个体经营者、空姐、摄影师、公交司机……来自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缩影。
不同于传统的专题片选取的具有时代象征性的人物或事迹,《瞬间中国》选择从百姓故事这个平民化的视角切入,将表现的重点放在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身上,通过普通人情景化的叙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故事。同时,平民化的视角搭建了一个易于观众、讲述者等多方参与的场景,让讲述者有话说,让观众看得进去,更好地引发了观众与讲述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这样平民化的视角相比于主题宣传片的常用视角,更符合如今融媒体环境下受众对在线短视频的观看偏好,使受众在观看过程中会由于讲述者与自己生活的贴近性,而不自觉地由对讲述内容的情感共鸣而产生主人翁意识。
二、《瞬间中国》的运营创新
(一)台网并重,多平台传播
《瞬间中国》采取了“台网并重”的全媒体传播方式。在电视终端上,每天四条短片在央视综合频道以“电视封面故事”的形式滚动播出;同时每条短视频还会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QQ看点、今日头条、央视网、腾讯视频、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播出。在投放过程中,节目首先通过传统电视媒介进行较为广泛的传播,接着再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较为精准的投放。在视频投放后期,部分短视频的播出甚至采用了“先网后台”方式,相较于以往央视的电视作品仅在电视和央视网两个平台播出,这样跨平台、跨终端的播出方式不仅增加了节目曝光率,用户在新媒体平台上搜索、转发、点赞、评论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节目影响力,有助于视频的二次传播,增强了节目传播效果。
同时,《瞬间中国》在不同平台播出的视频内容并不完全一样,节目针对每期人物的不同特点,寻找适合网络传播的话题点,在话题点的基础上对视频内容进行重组,“二次创作”后再投放到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上。《瞬间中国》年初播出的节目,传统电视与新媒体平台上的视频差异并不大,都是以访谈的舞台场景为主,而近期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的短视频则注重以场外拍摄画面为主,辅以访谈的同期声。
(二)注重受众,积极与网友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中受众间的节点传播效应凸显,受众应是媒体关注的重要对象。注意力经济时代下,如何让节目脱颖而出,抓住受众的眼球,让受众认同其传递的价值理念并进一步扩散,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瞬间中国》不同于其他传统电视节目,其注重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节目组在节目播出之前在官方微博上以亲切活泼的口吻、有奖征集的形式,号召网友为节目创作贴切的slogan。此活动一经推出便受到大量网友的积极响应,最终节目“你的瞬间,我们的中国”的slogan便是来自一位网友的留言评论。除了发起活动征集节目口号外,在节目播出后的宣传推广中,节目组也注重使用网络化的宣传语和视频标题。例如,视频在快手上配以《奥运冠军教你一枪“吃鸡”》《守岛8年,烦了咋办?》《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帝视角”?》等一系列网络化的视频标题播出,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以《奥运冠军教你一枪“吃鸡”》短视频为例,其在快手上播放量高达553.4万,并收获24万多的点赞。
在节目生产传播的过程中,央视尝试通过新媒体平台为节目搭建与受众交流互动的桥梁,从节目初期的口号征集到节目播出后的留言互动,观众参与到节目的进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网络上形成受众间互动式的分享,有效提升了转发量,提高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结语
《瞬间中国》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专题片,实现了融媒体语境下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生产以及运营方面的创新。“你的瞬间,我们的中国”,《瞬间中国》通过普通人的记忆带领观众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不同以往的节目形态,故事化、平民化、场景化的叙事方式都拉近了观众与讲述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节目注重“台网并重”,以及与受众间的互动,契合了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觀看习惯和心理,让受众参与到了节目的制作与传播中,有效地传播了节目内容以及其蕴含的价值。《瞬间中国》作为央视重大主题宣传片的新尝试,也为融合转型中的传统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孙杨.传统电视节目如何在融合转型中实现互动传播——以电视专题节目《瞬间中国》为例[J].传媒,2019(11):60-62.
[2]张桂杰.《瞬间中国》:在传承与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J].视听,2019(07):31-32.
[3]田力,张琤琤.传统媒体融媒产品创新开发的成功之路——以短视频《瞬间中国》为例[J].出版广角, 2019(17).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