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为王: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一点启示

2020-04-26李京鹏

新闻世界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性四力媒体

李京鹏

【摘    要】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公众对新闻高品质内容的需求、对资讯快速传达的需求,让媒体专业属性的作用再度提高。全媒体时代,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不进一步要求从业者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能力、态度、方式、流程上,坚守甚至是重塑规范性和高标准,从而树立起新闻内容专业性的标杆。

【关键词】媒体;专业性;四力;启示

今年1月至今,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社会正常运转节奏。在众志成城、全民抗“疫”的过程中,各类媒体各展所长,在疫情的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迸发势头,其中不乏一些新态势、新特征。有一种现象更值得关注,就是媒体“专业性”的回归。一篇篇高精新闻,借助媒体融合下的主推渠道,赢得新受众阵地,既满足了公众对疫情诸多事实真相、现场细节、内幕故事的求知欲,更传递了主流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媒体专业性,不是指针对某一学术、行业、领域等熟悉、了解和掌握程度,而是指媒体制作新闻时在态度、方式、流程上的规范性和高标准。

一股“寒流”:被弱化的媒体专业性

推进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是大势所趋。目前,关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国内有多种探索模式,但无论哪一种,离形成成熟模式都还有一段距离。

当下,各地方媒体在融合进程中,在自媒体潮水般冲击下,越来越向点击率、流量思维倾斜,而弱化自身的专业优势。最典型的就是,以抓眼球为目标的“标题党”现象的出现和一味求快赚取点击量而对内容不加甄别、求证而造成的假新闻案例增多。本次疫情从发生到现在,尤其是初期阶段,谣言热传现象屡屡发生。

以北晚新视觉网刊登的一则辟谣报道为例:“2月28日下午,一则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遗体解剖发现的传言出现在网络上,随后被某微博大V转发,引发广泛关注。该传言称,遗体解剖发现,新冠肺炎死者肺部有大量痰栓,痰栓导致缺氧是死因。传言随即话锋一转,称痰栓出现是因为使用了呼吸机,而改用吸痰机后,‘武汉今天死亡人数首次下降一半,从每天一百多人,突降至五十多人。为了让传言更具可信度,还特意点出这一遗体解剖发现要感谢‘同济法医系刘良教授团队。”

根据北晚新视觉网报道,这是一则典型的特殊情况下蹭热点的假新闻。

微博大V作为当下自媒体的一部分,粉丝众多,影响面大。但此微博大V在转发此则传言时,并未按照媒体的专业性要求,对事件内容进行核实即快速转发,其目的无需多言,即早一秒转发,就多一些点击量。

再比如根据东北网报道,1月31日,齐齐哈尔市网信办在巡网中发现,属地自媒体“拜泉生活网”微信公众号以“标题党”形式推送涉黑龙江省疫情公告信息。

从这些案例不难发现,无论是内容失实,还是标题粗糙,都是媒体处理过程中不专业或者说未能达到专业标准所致。

而一些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深受自媒体一些所谓成功案例的影响,自觉或不自觉降低了自己的专业水准。为了吸引眼球,向“标题党”靠拢。尽管相关主管部门出台禁令,但“标题党”现象在移动端传播中仍屡见不鲜。比如,2019年9月2日,安徽纪检监察网发布,“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郎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则消息来源权威,事实准确,然而一些媒体微信公众号为博取眼球,以“刚刚,郎平被查”此类标题进行刊发,一时间在不明真相的网友间引发轩然大波。

一种认知:专业性在新媒体时代更加重要

无论是从媒体自身发展,还是从政策环境来看,“专业性”已成为媒体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属性。

首先,专业性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顯而易见的是,自媒体对专业媒体的影响不容小觑,自媒体不但在事实上,甚至在价值观、情感上有时在诱导、误导专业媒体。以至于在媒体融合浪潮中,一些专业媒体弱化、忽视甚至放弃了本身的专业性,向猎奇、粗暴、不严谨等方面靠拢,有的甚至到了无底线的地步。而媒体专业性的弱化必然带来新闻内容质量的下滑,长此以往,失去受众关注是一种必然趋势。

媒体的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起来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在时效性、角度、内容等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标准,也即人们所说的“新鲜度、准确度、精确度、清晰度”。笔者结合十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认为可以简单概括为在“真实、好看、有用”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仍就疫情报道来看,以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在线为例,在疫情动态消息的发布上,严守新鲜、精准底线,第一时间转发省、市卫健委的公告,对标题加工杜绝“标题党”做法,微信公众号上多篇原创报道获得了10万+点击量,考虑到城市地位、媒体属性等方面,这样的点击量称得上突破。同时,在角度、深度方面,全力出击推出《记者探访:一份来自合肥首个集中隔离点的少数派报告》《【深度】科技“战疫”,为什么是合肥?为什么不是合肥?!》《在防护服的遮挡之下,他和她们的勇敢超出你的想象》等高品质新闻,从广大网友到政府主管部门,均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进一步树立了媒体的品牌形象。而这正是建立在专业运作基础上的,紧扣热点又不一味迎合大众兴趣点,用“专业性”实现高品质、赢得高关注。

因此,媒体的专业性既包含内容制作,如编辑、写作,也体现在获取信息上,比如采访等。

其次,专业性是媒体管理的需要。

根据报道,从2018年开始国家网信办等针对自媒体乱象,开展了多轮整治行动,大批违规账号被查处,一些涉事平台被有关部门约谈并警告。除加大对现有问题的整治,监管部门还在去年建章立制、完善规范,对自媒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这就要求自媒体未来发展要更加自律,逐步向专业性靠拢。

一条“道路”:“四力”是重塑专业形象的指南

媒体的专业性来自哪里?来自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

从媒体现状来看,通稿现象越来越严重。一是有的媒体为了抢发稿件,甚至都不经过认真校对,连通稿中的错误之处都原封不动刊发出来。二是一些记者采访中重视的不再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而是关注“有没有通稿、通稿什么时候发”。

通稿现象带来的后果就是内容高度同质化,这恰恰说明,一些媒体在专业性上的弱化程度,更别提能制作出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和细节独有的精品力作了。

采编一线“不专业”的现象也引发了理论界的关注。2019年8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已从信息互联网转向价值互联网。价值互联网时代对新闻品质提出更高要求,专业媒体将成为新闻内容生产的标杆。专业媒体人的专业能力重新受到重视。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更是呼吁,媒体要有专业的重塑,媒体从业人员应该继续发挥专业性标杆的作用。这种专业性包括:到达现场,探求真相的能力;穿越迷雾核查事实的能力;透过表象直达深层的解读能力;发现关键碎片、拼贴还原全貌的整合能力;数据挖掘、数据解读的完成能力;驾驭机器、人机协作的能力。

媒体从业人员如何提高专业性?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又提出了最实际有效的行动方法。

本次疫情报道中,大批记者冲在一线,践行“四力”标准,推出了一篇篇有热度的高品质新闻。《三联生活周刊》的《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居民自述:27天“生死”亲历》《1月21日~2月1日:封城前后,武汉时刻》等报道,读之让人如飲甘醇,一时间圈粉无数。不少专业媒体也同样用一篇篇高品质内容在疫情报道中迎来“高光时刻”。

此外,媒体不应一味迎合受众而盲目追求点击率、流量,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重视点击率、流量。没有传播,信息就产生不了效益。所以,在以专业标准做出高品质新闻内容的前提下,推送手段上要以“融”开路,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各类合作号等诸多移动端,实现分众传播,使同一内容的新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以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以合肥在线移动端矩阵平台为例,从1月24日除夕当天至2月29日,在合肥在线客户端、官方双微账号、抖音号、头条号、搜狐号、百家号、企鹅号等各平台端口共发布相关报道12000篇(个)左右。

(作者单位: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在线)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专业性四力媒体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网络时代做好编辑需练就“四力”
检察官办案与检委会议案的冲突与调适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