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思维发展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2020-04-26傅兰珍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法教学思维品质语篇

【摘 要】語法作为语言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初中英语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结合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Grammar板块课堂实例,从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篇情境中对语法现象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概括语法规则,创造性地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交际,从而真正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法教学;思维品质;语篇;阶梯式问题链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9-0045-03

【作者简介】傅兰珍,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南京,211100)教师,一级教师。

一、理念与思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是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针对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三者关系的研究,黄远振教授提出,从思维内容看,思维品质包含了一个以逻辑性为起点、批判性为过渡、创新性为终点的三维立体化结构体系,其中逻辑性思维技能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判断推理、质疑解惑、评价预测;创新性思维技能包括联想想象、模仿创生。[1]

基于对思维品质的定义和培养目标的认知,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法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和结构形式,在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语法使语言意义明确具体;它不仅是语言使用的规则,也是人们用来思考和表达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2]笔者以一节语法公开课,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elcome to our school 的Grammar板块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法教学中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课包含A部分人称代词主格和B部分人称代词宾格两个部分的内容。本节语法课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区分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的不同形式 、意义和用法;(2)在向朋友介绍学校时能恰当流利地使用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进行口语交际;(3)能在语言学习中逐渐养成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推理和创新等思维方式。

二、实践与思考

1.以语篇情境为依托,发展思维。

2017年版课标倡导主题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活动的载体是语篇。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语篇,解决教学碎片化现象。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尤其要创设具体真实的语篇情境,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语法规则和运用,发展思维能力。

活动1: 教师让学生复习Reading中Millie向妈妈介绍校园生活的对话,然后呈现两组句子,第一组句子都是Millies school 作主语;第二组用人称代词主格it 替换Millies school。

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熟悉的语境中,对比找到两组句子结构的异同,尤其是指导学生在语篇中体验两组主语不同的句子表达意义的不同之处。通过朗读、比较与分析,学生发现it让句子简短明了,同时替代前面提到的名称以避免重复。

活动2: 教师让学生阅读Millie写给朋友的一封关于新学校的信(版面所限,略),并且划出使用的人称代词。

教师通过句子加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人称代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过同桌讨论,分析句中人称代词充当的成分,学生发现:he和him都指代Mr Wu; 而she 和her都指代Sandy。

活动3:借用《新概念英语2》 Lesson 26的语篇The Best Art Critics改编题型,让学生用人称代词进行名词替换。(Read the story about John and his sister and use suitable personal pronouns to replace excessive nouns.)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独立思考、逻辑分析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深层理解文本,推断人称代词在具体语篇情境中的使用。

语篇的使用不仅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推理、归纳能力,而且盘活了学生对目标语法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语篇使语法知识在语篇中的习得得以内化,并且交际环节中口语语篇的创设帮助学生学会恰当得体地运用语法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

2.以阶梯式问题链为引导,发展思维。

人的思维活动大都是在问题的激发下开始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设计逻辑性、阶梯性的问题链强化学生的思维系统训练。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进行同伴互问或追问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论证等,助推学生思维发展。[3]教师可以采用阶梯式提问方式,即设计一连串由浅入深的问题,逐步引导,让学生把所感知的语法现象共同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归纳出语法规则。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如在活动2中,书信语篇呈现之后,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Have a free talk. Q1: Who does “she” refer to?Who does“her” refer to?Q2: What about “he” and “him”?

这两个问题属于信息型问题,是对书信语篇中语法浅层信息的提取,为后续语法规则的分析、归纳概括搭建支架。

第二层次:Group discussion. Q3: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Q4:Which one is the most special?Why?Q5:Which other one can be both a subject and object pronoun?

这一层次的问题属于分析型问题,需要学生结合人称代词的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对比、思辨,区别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使用。Q3 帮助学生通过分析语篇,归纳概括主格、宾格的区别和使用规则;Q4 和Q5启发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归纳概括出you和it的特殊用法规则。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语法结构和所表达的功能意义,通过阶梯式提问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准确性,从而概括归纳出语法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第三层次:Q6:Can we use “it” to talk about a person?Q7:If there is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 and we dont know who he/she is, then how can we ask about the person?

Q6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批判性地思考it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使用,同时也符合语法学习的“form—meaning—use”的规律。Q7的设计为Q6提供语言现象的支架,同时这两个问题的结合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从认知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促进学生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的提升。

3.以小组有效合作交流为支撑,发展思维。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法规则进行交流和沟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和方法。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4]

活动4:小组合作交流介绍学校,鼓励学生使用人称代词介绍校园生活。学生必须以本单元主题和本课所学的人称代词为依托,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语言规则,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明确四人小组中每个人的任务,PPT上再次呈现可用句型 ,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学校的介绍,最后邀请小组中的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汇报展示(Group work: Introduce your new school)。

该活动在交流沟通的环境下充分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本课语法重点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使用,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建构,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介绍学校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用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想法,把语法学习落实到使用中,并且使得知识增长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融为一体。

值得提出的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尤其是优等生,过多的模仿反而会妨碍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想象、质疑和争辩的机会,例如我们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辩论会、朗读会、情景表演、作文互改等活动,培养他们语言和思维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4(4):63-69.

[2]马黎,赵哲.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实践 [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57-64.

[3]陶慎中.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综合技能课时教学——以译林版九上Unit 8 Integrated skills板块为例[J].江苏教育,2019(19):51-54.

[4]梅德明,王薔.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语法教学思维品质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