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类课程的课堂授课模式探索

2020-04-23王一然刘颖

卷宗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王一然?刘颖

摘 要:以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服饰品设计課程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产业形式下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所受到新的区域经济形态影响的主控因素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列举介绍服饰品设计方向所开设实践类课程的课堂授课模式;在对现有服饰品设计课堂授课模式的优、劣势系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改变理论教学环节的授课模式”、“改变作业评价方式”、“案例设计+自由设计”以及“探索新课程的开发”等四点改进措施。所得成果对于服饰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方法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课堂授课模式;服饰品设计;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传统的设计教育课程偏重于培养制作技能(设计人才手绘能力和制版能力)以适应当时的工业化生产需要,而对于设计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随着服装和服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优质制造”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共识,企业相应地寻求服装和服饰产品设计能力的提升,以打破技术壁垒走出发展困境[1],对服饰和服饰品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亦逐年提高。

四川传媒学院在建的“成都影视硅谷”综合体项目中,积极鼓励深化产教融合,可为推进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提高设计教育质量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工作基础。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储备库,在新的区域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形势下,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授课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以顺应产业政策,积累教学经验,打造有实力的特色专业。

1 实践类课程的课堂授课模式概况

服饰品设计课程作为一类课程包含多个子课程,主要分为包袋、帽饰、鞋履、首饰等四大类。课程的实践课时占比大于理论课时,统称为实践类课程。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处于顺应地位[2]。教师通过理论讲解在前,实践指导在后的方式教学,通过提问和作品完成度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保持高度参与,能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但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思考。师生互动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达到实现自主设计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探索出另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和发展方向来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辅助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并完成,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通过一对一指导的方式教学,理论讲解结合实践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讨论。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传统授课模式,师生互动灵活,作品创新性强,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自主设计思维。但因此对教师能力、师生比例、考核标准的制定、实验室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3]。学生因对课程相关背景的陌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容易迷茫,同时一对一指导的方式使教师无法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对其他学生无指导意义。

2 实践类课程的课堂授课模式探索

2.1 改变理论教学环节的授课模式

一门课程的理论部分为课程学习打好专业基础,通常安排在教学活动前几周完成,但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就丢开笔记本,产生与后续的设计和制作脱节的问题,影响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除了要求学生记录理论知识点,更要重视讲课中教学语言的严谨,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点的深刻印象。后续的设计和制作环节,教师积极应用笔记和图纸,要求学生结合设计流程和制作步骤进行实时总结,将设计理念分析和制作技巧的总结文字作为平时作业纳入考核,提高学生的理论归纳能力和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为毕业设计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这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清晰有效的交流能力,有能力提供多角度设计思路,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修养。

2.2 改变作业评价方式

实践类课程的考核改变原有的线下打分和讲评的模式,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评价方式。在线下进行期末作品的考核,而将考核内容中的平时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部分进行线上设置,将平时作业设置为每周完成,并设置闯关模式,督促学生分层次,逐步理解知识点。在课堂表现考核中设置提问、抢答等环节,增加互动的趣味性。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期末作品的展示,提高学生作品拍摄和展示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进行作品海报设计和修图软件学习。教师对学生提交作品时间点和提交方式进行设置,并在作品照片下进行讲评,促进教师和学生实时互动,学生和学生实时互动。利用学校影视传媒及文创的优质资源,指导学生与摄影、平面设计等相关专业同学合作,利用在线交流平台模拟产品营销和推广,鼓励学生将作品推广形式从静态的实物拍摄提升到更直接和灵活的短视频展示。

2.3 案例设计+自由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同一设计主题的分析和制作,甚至对教学材料进行统一,以熟练掌握基本制作技巧。在一对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各自设定主题进行设计探索和制作,可以灵活改变教学材料和教学步调。前者,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制作技巧但不会设计。后者,学生理解设计过程但对基本制作技巧掌握较片面。因此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糅合,在设计和制作环节中,首先安排同一设计主题,使学生了解设计标准,熟悉制作流程,掌握尺寸规格并进行制作中各步骤的时间分配,打消学生对于怎么做,能做什么的茫然感,学生完成一个案例制作,就会建立信心和成就感[4]。

其次安排自由设计,提高学生设计工作量,指引学生梳理思路,在已有案例制作技巧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敢于想象,从造型、材料等各方面发挥创造力。在自由设计中,教师设定多个题目任务,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并完成多个系列设计图,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教师对学生的制作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实现一个系列作品的制作。虽然明显提高教师和学生工作难度,但也是训练学生形成自主思维和成长为设计师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2.4 探索新课程的开发

设计教育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专业内容贴近实践,越是接近毕业实习和就业的高年级学生,越是需要加强实践训练,得到更多实践机会[5]。在影视和文创区域经济特色下,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积极开展实践类新课程的开发;结合学校音视频技术和影视文化底蕴,进行更多影视相关服饰品设计方向的实践类课程的开发;探索舞台剧、影视剧、舞蹈服饰品设计和制作类课程的开发。此外,建议在原有课程体系内,增加影视剧服饰品设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使学生在掌握服饰品制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基本型和历史元素去设计和制作出时代特征准确、适合演出使用的服饰品。

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相关岗位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争取更多本地区实习和就业岗位。同时,实现专业基础和特色课程的有效结合,实现课程体系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专业建设。

3 结论

对课堂授课模式的不断探索,有助于弥补教学过程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效果上的差距。对授课模式的改进措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自主思维能力,使学习更有意义。授课模式的改进措施也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综合技能和学科交叉是未来设计教育发展趋势,探索设计学与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交叉,不仅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尝试,也是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有益方向。往届毕业学生已有成功创业,开设服饰品工作室的经验。对已有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作为全国服装定制和加工重要基地,成都地区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高校,应在影视文创产业功能区建设的产业优势下,打造影视传媒特色的服装与服饰专业,从全国同类专业中脱颖而出,实现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学科自身发展,实现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我国服饰品产业透视及其专业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51-53.

[2]张卫峰.首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10,03:36-39.

[3]张柏萌,郑曙旸.美国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评述[J].装饰,2008,02:108-109.

[4]朱欢.首饰设计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30-33.

[5]童慧明.膨胀与退化——中国设计教育的当代危机[J].装饰,2008,04:56-63.

作者简介

王一然(1985-),女,讲师,任职于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品设计与制作。

刘颖(1983-),女,讲师,任职于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制作。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